深度探討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隱藏的戀父母情結

額,這是一篇長達6000多字且沒有多少配圖的技術稿……

最近做了幾個個案,我看到案主們都有典型的戀父情結,并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于是就想寫一篇關于戀父母情結的原理、案例分析與療愈方法的文章,希望能幫助到你的生命。

先來普及一下概念,什么是戀父母情結(以下兩段文字來自百度百科)。

戀父母情結,不是指我們生理意義上的父母,而是心理意象,父母的形象都是經過加工后保存在意識領域里的虛像,這個虛像總是集多種優點于一身,具有超現實的完美性、崇高性,是現實個體的理想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主動對這些形象加以修改,使其符合不同時期的心理需求和現實需要。因此,這只是一種隱性的對父母親的依賴。

由于學習或成長的需要,他們逐漸會遠離父母,與家長的實際距離相差的越遙遠,分離的時間越久遠,他們對父母在心理上依戀就越弱。孩子早期的思想在逐漸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不斷得到糾正,最終完全走出父母的懷抱,走上獨立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健康的性取向。

好了,概念交代清楚了,雖然寫得比較難懂哈哈,接下來我盡量寫得通俗易懂。

一、戀父母情結的原因

我開始知道“戀父母情結”,是來自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弗洛伊德,他老人家認為:在性心理發展的性器期,兒童的性需要在異性家長中得到滿足。即: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的選擇對象。

小孩做出如此的選擇,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時也是由于雙親的刺激加強了這種傾向。

弗洛伊德用希臘神話中的一則悲劇故事,來代表“戀父母情結”。

故事原委我不清楚,大概情節是主人公俄狄浦斯從出生就遭遇了種種痛苦的經歷,到最后他貌似叛國起義,殺了國王,娶了王后,后來才知道這國王是他的爸爸,王后是他的媽媽,于是他刺瞎自己的雙眼……

所以后來“戀父母情結”,又叫做“俄狄浦斯情結”。

然而我覺得弗洛伊德只談了“性心理發展”的需求這一原因,并不能從根本上詮釋“為什么孩子有性需求會要找爸媽”這一角度,所以我覺得還要加兩點原因:

1、純陰純陽天然的相互吸引;

萬物都有陰陽,每件事情的發生,也都有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宇宙中所有一切,沒有什么是可以“只有陰”或者“只有陽”而單獨存在的。

每一個人也是陰陽具足,只是在受傷記憶里,我們以為不是,這也是我們心靈成長想要去到的方向,就是喚醒每一個人內在的陰陽并將其擺對位置。

陰陽本身就是要在一起,男女的肉身也是一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孩子在性器官發展期,會去找自己的異性父母,而不是同性的父母;

這也是為什么會莫名地有“母親偏愛兒子、父親偏愛女兒”這一說,當然這里一方面是戀父母情結的衍生,另一方面就是陰陽天然相互吸引的特性導致。

2、內心對自己的負面認知,從而造成心理依戀;

在開篇引用的百度百科上的背景介紹中說“戀父母情結其實是一種心理依賴”,弗洛伊德老人家的詮釋也會讓我們這些最會問問題的奇葩產生一個問號:為什么一定要找異性父母,而不是異性小伙伴?

其實,上面兩個問題的根源,就是因為客觀事實是嬰幼兒幾乎沒有生存能力,他們的生存保障的安全感是要靠爸媽建立的,鑒于這種特殊的肉身和思想條件,孩子們普遍會得到的認知是“我不會,我不能,我不行,我做不到,我還小,我沒辦法照顧好自己,我需要你的幫助才可以……”

這種心理機制會讓孩子無意識地在外在尋找強大的保護。

心理學上稱之為“依戀”模式,但我自己覺得我上面說的“對自己的負面解讀”,才是“依戀模式”的根本原因,試想,如果你內在覺得自己超級有力量,什么都可以搞定的話,怎么還會去依賴別人呢?

插播一句:依戀模式和戀父母情結不一樣,依戀是依戀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分性別,但是戀父母一定是異性之間的。

好了,綜合上面三個原因:性心理的發展規律、陰陽天性要吸引的規律和內心無力需要外在尋找保護的心理機制,我覺得可以完美詮釋“造成戀父母情結”的原因了。

二、戀父母情結對我們人生的影響

透過剛剛上面關于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逃脫了這三個魔爪,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戀父母情結。

先不要不信或者否認。讀到這里,你可以嘗試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全身放松,然后靜靜地去覺察我接下來的這個問題:

如果滿分是100分的話,你覺得你的異性父母,在你的婚戀關系中的影響有多少分?

直覺跳出是多少分,就是多少分,無需頭腦各種分析和修飾。這個分值越高,就證明戀父母情結越嚴重。

是的,每個人都有戀父母情結,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下面,我將列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戀父母情結”給我們的人生造成的影響,大家可以參考并探索自己的生命狀況。

我重點會講到“戀父情結”,因為雖然每個男人也都或多或少有戀母情結,但是畢竟男人們大部分靠超強大腦來壓抑自己內心的情感,所以來找我做個案的不多,加上我自己又是個女生,所以相對“戀母”來看,更容易談“戀父”。

以下案例全部屬實,戀父母情結的嚴重程度與序號無關。

1、不停地想要吸引異性的目光,沉迷于異性對自己的青睞中;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活著都是為了去得到內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過的體驗,如果你覺得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爸爸的愛,自然長大了就要去尋找男性的愛,表面上是找各種各樣的男人,實際內心深層的動力是想彌補小時候爸爸的愛的缺失。

所以為什么會早戀?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因為他們小時候得到異性父母的愛很少。

同樣,為什么會不斷地換男女朋友,或者即便有男朋友,女性卻還是會不停地釋放出吸引對方的信號,即便有老婆,男士卻還是會不停地拈花惹草?根本原因都在這里。

2、找大自己很多的男性/女性談戀愛或者結婚;

有些女性心理可能覺得“大叔級別的成熟穩重”等所以就喜歡大叔,但實際是內心的戀父情結在作祟;

同樣,對于男性,找比自己大很多的女性結婚,也是戀母情結導致,內心深層動力無非是想去重溫被媽媽照顧溫暖呵護的感覺;

3、“戀父”不一定非得“戀”得不行的,還有“恨”得不行的;

我自己覺得,人的本性簡單,但是人的心性卻復雜。同樣的本性,會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心性,就像同樣的戀父情結,卻可能上演出“恨爸爸”的戲碼。

這里送上我自己的例子。

在第一次學習成長前,我跟我爸的關系,那簡直是(鑒于他老人家整天看我的文章,動不動就跟我說“可不可以不要總是在音頻和文章里夸我”,所以此處省略一萬個我內心與我爸不爽的文字,哈哈哈),用一句話說就是“我不想修復我跟我爸之間的關系”。所以那時的情況多么惡劣,你們自己去遐想吧。

所以當時學到“戀父情結”,我還不屑地說“我還可能戀父”?100分滿分,我也就給他打了20-30分吧,但是不好意思,同樣的戀父。

那是在一次深度釋放的過程中,我幡然醒悟:我發現我內心底層,有濃濃的戀父情結,甚至覺得自己本該跟爸爸是一對的,但是我又不允許自己戀父,那樣簡直是對不起我的媽媽,所以我一定要想辦法來創造一堆破事把我跟我爸分開,于是我就要我的媽媽,不斷不斷地跟我講我爸的壞話,讓我恨我的爸爸,這樣我就會離爸爸越來越遠,就不會搶奪了媽媽的位置了。

可見,日常生活中的“表象的恨”,有可能是內心深處的濃濃的愛。

4、順著上面的一個情況來說,戀父的女兒通常跟媽媽的關系,表象有可能好或者不好,但是內心深處一定是不好的;

由于嬰兒時代和童年早期的環境狀況,每個孩子都渴望從異性父母身上得到性欲的滿足,而又因為“愛的匱乏”,要獨占,要唯一,從而怨恨同性父母。在她們心理,常常幻想自己比媽媽更適合做父親的伴侶。

同樣,對于男孩來講,早就對他的母親發生了一種特殊的柔情,視母親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親看成是爭得此所有物的敵人,并想取代父親在父母關系中的地位。

基于以上的內心深層動力,所以潛意識能與同性父母關系好的話,才怪呢。

曾經有一位案主,就明確地跟我說她對媽媽的各種不滿,覺得她媽媽不是一個好妻子,沒有照顧好爸爸,當然,不用想就知道,在她的家庭里,她就站到了媽媽的位置,去照顧自己的爸爸。

有的家庭,媽媽早逝,一定會有一個女兒跳出來站在媽媽的位置上去照顧爸爸和其他兄弟姐妹;

有的家庭,即便媽媽在,也是好吃懶做,對老公和孩子不管不問,所以這時還是會有個女兒跳出來,站在媽媽的位置上去照顧爸爸;

其實從這個側面來看,只是早逝或者沒用的媽媽,只不過是為了成全你內心的“戀父”而已。

5、盲目崇拜自己的爸爸,爸爸在自己內心世界就是超級偉岸的形象;

與我自己的案例相反,這些伙伴表現出來的也是深愛著自己的父親的,我自己覺得這種更為嚴重一些。

比如有位案主,在找另一半的過程中,對所有男人都深深的嫌棄,嫌他們比不上自己的父親,然后就傲然單身,誰也不找。

當然,這個盲目崇拜是表層現象,其實深入內心來看,一定對爸爸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負面感覺的,比如有的人什么都聽爸爸的,其實內心是怕;有的人什么都為爸爸做,其實是出于對爸爸的可憐。

有位案主,一樣是嚴重的戀父情結,可憐自己的爸爸,嫌棄媽媽,然后自己想要做在“妻子”的位置上,后來在20多歲爸爸去世,她自己的心也跟著死了,不要男人,一輩子直到40多才結婚,但是沒有孩子,現在也是跟老公分居狀態。

內心深處不管是“怕”還是“可憐”,都有可能造出一種“崇拜爸爸”的外在假象。

當然了,基底情緒還是戀父情結。

6、對自己爸爸的愧疚或者罪惡,然后開始各種形式的補償;

有的爸爸重男輕女,女兒覺得自己是女兒而不是兒子,才會讓自己的爸爸不開心,所以落下了對爸爸的愧疚感,更有甚者,就會落下罪惡感。

有兩位案主,是從小忍受著被爸爸性侵的。看似是這個爸爸禽獸不如,但實際不然,這里簡單說一下幾點原因:

1)女兒本身有戀父情結(性需求的部分);

2)陰陽吸引,能量越純,越會吸引異性。女兒小一點,情緒狀態純凈很多,所以自動就會有陽性被吸引(戀童癖有很大一部分是這個原因);

3)愛與性的混淆,集體無意識都會將愛和性混淆在一起,認為“我愛你”背后就是一定一定一定要發生性關系,或者一定一定一定要用性來告訴你我有多愛你等等,但真相層面,愛與性本是可以分開的;

4)女兒對爸爸的罪惡感,所以不停地補償;

5)女兒對外在世界的恐懼,恐懼媽媽知道,恐懼爸媽之間的關系,恐懼自己反抗后爸爸不再愛自己等;

總之,作為女兒,她并沒有尋求其他辦法(此處請不要跟我說“我沒有辦法”,因為你總有辦法的,只是內心有什么驅動力就會選擇什么),其實也就是你自己選擇的默認順從了當時的事情發展以及結果。

講到這里,突然想到以前有位伙伴跟我說,她就是想跟她的爸爸在一起。從她的表情和言語中,我能嗅到,那不是單純地想跟爸爸在一起,而是一股想跟爸爸發生性關系的味道。

7、戀父母情結對自己的情感影響;

其實這些都已經在前面或多或少地提過了,現在在補充一下原理:

我們肉身里有異性父母的基因,從小長到大的過程中,我們又有異性父母的影響,所以我們對異性的認知,全部都來自于你對異性父母的認知。

舉例:你內心覺得爸爸沒用,你就會覺得全世界的男人都沒用;你內心覺得爸爸好色,你就會覺得全世界的男人都好色。

反之,對于男性同胞們,也是一樣,你們去看你們對媽媽的認知,決定了你們對老婆的認知。

所以基于原理,你是如何對爸爸媽媽,你就是如何對老公老婆的。上面說的被爸爸性侵的女孩,在婚姻中一樣也是對老公百般忍耐和妥協,可能在別的女人眼里,早就無法忍受這樣的老公然后離婚了,可是,她卻還是在犧牲著。

8、戀父母情結的家族模式遺傳;

戀母的兒子,如果長大后有的是女兒,那應該絕大部分的可能性也會跟女兒戀上,如果長大后有的是兒子,就會跟自己的兒子競爭老婆的愛;?

戀父的女兒,長大后如果有的是女兒,會跟女兒競爭老公的愛,如果是兒子,會與兒子黏連;

不管孩子是兒子還是女兒,在這樣的家庭關系中,他們都會混亂不堪,最終選擇一個他覺得能愛到爸媽的方式,去繼續輪回戀父母情結。

三、如何療愈

海靈格在《誰在我家》一書中曾說過一段話:

當父親和母親雙方尊重自己并相互尊重時,孩子的感覺最好,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就成了夫妻關系的延續和完善,孩子是他們之間愛的肯定和嘉許,當父母彼此相愛時,孩子就會覺得輕松自如。在一個家庭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比他們之間的愛重要得多,愛的法則就會被擾亂,家庭就會面臨不能正常發揮功能的危險。

簡言之就是:如果夫妻感情沒有親子關系好,此時很容易讓孩子發生戀父母情結。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

在我生女兒之前,我跟老公的感情幾乎是身邊朋友的模范,特別好。

可是就在女兒出生后,我察覺到老公情感上的很多變化。他對女兒的關注遠超于對我,甚至有一次還嫌棄地問我“你愛我們的女兒么”?

我無語,我是她媽,我能不愛她?!

后來我就問他為什么會這樣,他說是因為他媽媽在這里照顧我們的女兒,勾起了他小時候與媽媽互動的一些感覺,所以將內心的諸多情緒,投射在我和他媽媽身上,然后,他把自己小時全部未被滿足的情愫,都補償給了女兒。

我之前就提醒過他戀母情結的事情,他也在療愈的過程中,不然這樣的“黏連和拉扯”只能一代一代無止境地循環下去。

所以最終如何療愈呢?舉我老公的例子,就是想說他對他媽媽不滿的情緒,會投射到我的身上,導致他對我的疏遠抗拒,同時,他內心對媽媽那份深深的依戀,又會投射到我女兒身上,所以,就像海靈格說的,要將夫妻關系擺在優先的位置。

當然,這只是我粗淺的認知,不知是否領會了海靈格的本質精神。但其實并不是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能做到的。

很多大人的情感在另一半身上絕望后,再來面對天使一樣的孩子,一定會無意識地將自己的情感需求去找孩子慰藉,這樣必然會導致混亂。

你以為你是在愛孩子,其實大人對孩子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找一個情感的歸宿而已,因為孩子們是最愿意來無條件地慰藉你內心情感的空洞的人。

這種情況在單親媽媽,或形式上是單親媽媽身上最明顯,她們自己內心情感的空洞,會把自己的兒子投射成多種角色:情感垃圾桶、情感索取器、兒子、老公、男人、爸爸、家里的頂梁柱……

從此,一顆孩子幼小的心就……額,扯遠了,繼續說回如何療愈自己的戀父母情結。

通過我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療愈過程,我覺得以下路徑比較有效:(這里用戀父情結舉例,戀母情結一樣適用)

1、不管你戀父程度深淺,你對爸爸的情緒都是復雜的,所以先釋放你與爸爸之間的各種情感:抱怨、可憐、怨恨、思念、害怕、無力等等;

2、釋放過程中,邊覺察邊表達對爸爸的需求和期待:我需要你保護我、我需要你陪我玩、我需要你給我一個幸福的家、我需要你不再打媽媽、我需要你認可我、我需要你照顧好自己、我需要你對我友好一點等等;

3、在以上兩步釋放中,你會頓悟到很多事實層面的東西,比如看到爸爸實在是做不到,看到他已經盡力了,看到他已經做到最好了,總之看到了除了自己覺得受傷后還有其他角度,這時內心對爸爸的期待和情緒就真的消融很多;

4、重復做前三個步驟,直到有一天,你感受到爸爸對你那無條件的愛;

5、如果爸爸已經不在世了,多做一步:在課程里要形式和能量上跟爸爸做個清晰地了結。要知道,你內心放不下爸爸,爸爸的能量也是放不下你的,這樣的能量拉扯對你們兩個都沒有好處;

6、按照前四步的內容,釋放與伴侶之間的情緒垃圾并整合意識。

好了,結束!!啰啰嗦嗦寫了十幾個小時才寫完!

祝福每一個人都能療愈好內心的這份情感拉扯,然后輕裝上陣人生路。

備注:

1、我并不是心理學專業出身,但是卻在生活中學習并運用了三年的心理學,以上內容都是我個人的理解;

2、內容上我說的都是無意識層面做的事情,如果單純頭腦,是完全無法理解的,因為你平時根本看不到操控你命運的無意識暗流,所以有可能你會覺得我說了6000多個字的瘋話……

3、還是再一次強調,我們本性相近,但是心性卻復雜。舉例,同樣有著相同罪惡感本性的人,有的可能早跟爸爸斷絕父女關系了,有的可能與爸爸感情一般般,有的可能對爸爸各種討好妥協犧牲……所以對于今天講的內容,大家千萬別生搬硬套哈;

4、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5、謝謝大家的閱讀,別忘點個贊再走哈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海棠社第285社 《青玉案-中秋》 劉小地/詞牌/詞林正...
    詩詞海棠閱讀 1,127評論 0 8
  • 李大寶水箱事件之后,兩人的關系似乎更近了些,但是誰也沒有說破,身為明寶后援團會長的林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兩個人是...
    帥帥的秦明閱讀 1,476評論 0 2
  • 的確,天空加了點面積好得多,下一幅再重畫時構圖一定得注意。感謝紐約的版畫藝術家鄭大哥的提醒!上周五的畫。早春時節的...
    蘭知雪閱讀 729評論 3 8
  • 因為去年就在follow眾籌,本來以為沒有什么新意,但是在序言里以及線下阿渡老師講到的人才IPO的概念,都讓我覺得...
    黑皮諾閱讀 48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