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媽分享】熊家·行為養成的“秘密”

本文是2018年11月12日下午,我受邀在小熊他們班級家長會上分享的發言內容。因為是老師要求的命題作文,所以費了些心設計和調整內容。希望能對更多伙伴有所幫助。

ppt1:主題介紹

先說一下任務的由來,小熊的班主任唐老師邀請我在家長會上給大家分享一下小熊的行為規范學習和閱讀方面的一些經驗分享。承蒙老師和家長們的認可和肯定,非常感謝。在和班里小朋友家長接觸的時候,我至少也聽到三四位說“你們家小熊培養的好棒”,但其實小熊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可能在于我每天陪她的時間稍微多一點,而且愿意把這些東西一點一滴都記錄下來。

我今天的分享標題叫做熊家行為習慣養成的秘密。里面說到很多小伙伴會看到我在朋友圈的打卡記錄,知道小熊在家里早上和晚上的時間呢是比較有規律的,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行為習慣,那么這個行為習慣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養成的,中間又經歷了哪些呢?今天就是想給大家分享一下,看是不是可以有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今天的分享我會用一些視頻的方式來展示孩子日常的生活狀況,這種客觀的呈現可以讓大家直觀的看到一些東西。

ppt2:分享地圖

先來看一下分享地圖,道孩子們現在在跟隨唐老師學習數射線,我也借鑒了數射線這個形式:這條數射線上向左的有固定的長度,有數字,那么零是出發點,也就是為什么今天我會來給大家做這個分享,包括我是誰,我憑什么站在這里;接下來呢的123,一就是一張表格,我會分享一個我們家現在一直在用也特別好用的小工具,二就是兩個原理,三是三個步驟,可以看到如何去形成孩子的日常行為。

ppt 3:自我介紹

接下來我們就從零起點開始看一下。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但也有其他的一些標簽,不知道大家對哪個標簽最感興趣?

(現場有人說是拆書幫,哈哈)

其實我自己最驕傲的是第一條:我自認為我是一個愛玩、會玩、好玩的媽媽。

ppt4:晨間記錄

我想為什么唐老師會邀請我來做這個分享??赡芤彩强吹搅艘恍┬⌒墁F在在班級里面的現狀,大家也能在我的朋友圈看到一些我們家的生活現狀,為什么這個現狀這么重要,因為這就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

這張PPT是我們家晨間陪伴的記錄,我這里只放了三張,但是其實在工作日的每一天,我們家都會有這樣的晨間記錄,持續進行了大概已經有兩年多快三年的時間,是從孩子上小班后期到中班就開始的。

ppt5:晚間記錄

這一張PPT是我們家每天放學回家以后的常規安排,上小學以后畢竟跟幼兒園會很不太一樣,還以為我們家里面也發生了一些變動,以前上幼兒園的時候是爺爺奶奶在上海陪伴我們,幫助我們處理家務的,那現在呢,就是我們三口之家,每天晚上我自己的生活也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因為需要做家務,那孩子上小學以后肯定也是有作業啊,有一些必要的東西要完成,所以這個晚上的日常流程進行了大概是兩個多月,也就是從9月份到現在,基本上是這樣,現在會有一些微調,但是不會太多,我用一篇簡書文章記錄下了這個日常的過程,現在呢,每天我也想通過語音文字的方式,把我們晚間的陪伴內容做一個記錄。

ppt6:如何做到的?

看到這兩頁大家有什么感覺?每天早上我的晨間陪伴記錄下面總有人問同樣一個問題:你們家晚上幾點睡?還有人說怎么可能早上安排這么多事情,很多人都覺得太高效了,感覺不像真的。

那么這么高效的早晨和晚上是怎么實現的呢?接下來就進入我想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123。

ppt7:一張表格

第一點,一個工具,其實就是一張表格。可以看一下這個表格是什么樣子的。這個表格呢是我在9月的下旬才正式開始啟用的,它叫學習進度記錄表。

最開始用這個表是在學古詩的時候用的。我以前給小熊讀過很多的古詩,他也聽《婷婷唱古文》聽過很多,但是他能背下來始終就是那么不到十首,什么靜夜思啊,憫農啊,春曉啊,再沒更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就弄出了這么一張表格,每天只要他背完以后就可以在后面打一個鉤。

自從我們家有了這張表,小熊每天背古詩就變得特別積極,他會主動要求,媽媽你今天一定要教會我兩首古詩,我要打鉤的?,F在我們學古詩的速度挺快,最高的記錄是一個星期背會了15首,遠遠超過了前面半年的集合,從10月初到現在我們已經背了將近50首古詩。

右上角的圖片就是小熊早上的時候,起床后還沒有來得及洗臉刷牙就守在那張表格前,一首一首把背會的古詩背一遍,然后挨個打鉤;晚上回來也是,你拼命叫他去吃飯都叫不動,一定要打完勾才肯休息。

后來我就把這個表格拓展到了他每天的學習內容。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的內容:有小王子時間,有古文的學習,有數學有英語,還有語文寫作等等——這是我們每天都要完成的。昨天晚上小熊還在跟我講,媽媽我今天就剩下語音寫作沒有寫,我明天可不可以補一下?

我每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是催他趕緊去睡覺,他說不行,媽媽,我今天語音寫作還沒有寫,我不講,我說你可以明天再寫,或者你今天可以不打勾他都不干,他一定要把這個勾全部打完,要不然他就會特別糾結。

ppt8:常見疑問

與此同時很多人也會問我,你每天給他安排這么多事情,孩子不累嗎?有一些人會直接把這個問題問出口,那還有一些人會旁敲側擊的去說,我知道,在他們問孩子不累嗎的背后可能有兩種猜測,一種是你的孩子怎么會這么配合,那么還有一種猜測,就是你這樣不是毀童年嗎?

今天有多少小伙伴會有這種想法的,方便舉手示意我一下嗎?謝謝大家。

為什么很多人在一看到孩子很有效率的做一些學習類的事情的時候,又總會擔心說我們是不是沒有給他留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他是不是會非常的痛苦,這就要涉及到我們今天要講的兩個原理。

ppt9:原則一,好玩

這兩個原理,第一個就是好玩。

很多人覺得讓孩子去學習就是會很累的,很痛苦會毀童年,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孩子樂在其中呢?也有人覺得這根本就不可能,那我邀請大家先來看兩張圖片。

這兩張圖片都是做算術題,左邊的是白紙黑字的寫了幾個口算題目,讓孩子去做;右邊的是我拿了骨牌和骰子,跟孩子比賽,翻出來的數字看誰算得快——大家覺得這兩種方法都是做口算有區別嗎?區別在哪里呢?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愿意做題嗎?如果換成跟媽媽一起玩骨牌游戲,玩骰子游戲,你愿意嗎?

這就是其中的差別,我們總是要陪孩子玩兒的。不管你是否向他傳遞知識,你都要陪他,那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把這些需要傳遞的知識、他未來一定要學會的東西,放到我們陪他玩的過程中,讓他不知不覺之間無痛接受這些非常有用的知識呢?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認為玩和學知識就是不可兼得的,但是通過這么長時間的嘗試,我發現其實它們之間是有很大的共通點的,是可以交融的,所以再給大家看幾張,我們家是平時怎么樣帶孩子玩中學知識的。

ppt10:我家的玩中學

第一張照片是我們在玩星星牌。大家看看到上面就是一些星星,沒有數字的,小熊從四歲左右開始就通過這個星星牌來玩數量對應。玩的多了他六以內數的分成,包括20以內的加減法,都變得很快很熟悉。

右上方這張磁力片的圖片,我們是在做一種叫做算吧的游戲,就是里面會有一些規則要求你加起來等于幾乘起來等于幾,然后把這個格子填起來,有點類似于數獨,需要去計算。同樣是要做題算術,你把它用實物的方式擺出來,花花綠綠的孩子的興趣就特別高。我還經常會說,哎呀這道題好像特別難,我是做不出來的,小熊應該也不行。這個時候他就特別想要去挑戰,每一次他做出來我又會表現出很夸張:你怎么又做出來了?怎么就是比我強呢?這個時候他就特別有成就感。

右下方的這一張是我用磁力片來幫助孩子理解編程里的坐標概念,很快他就能用兩個數字來表述某個點的位置了。

ppt11:好玩的爸媽

可能有的父母會說,這么多玩法你都是怎么想出來的呀?我天生就不是一個會玩的人,那怎么辦呢?現在外面好多機構也有玩中學,我能不能把孩子送到他們那里去呢?

接下來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則就是:爸爸媽媽最好玩。任何機構,可能很吸引孩子的興趣,可能孩子也從中學到了很多,但是如果少了爸爸媽媽的參與,這件事情即使好玩也沒有那么好玩。

我給大家展示兩個小視頻:一個是我們在玩手指游戲,但是可以幫助孩子把十二十以內的加減法玩得滾瓜爛熟。這個游戲是我們家每次出門的時候必玩的,為什么呢?也很簡單,因為出門的時候可能你會忘了帶一些玩具,但是你手指不會忘帶,所以在地鐵上,在高鐵上,包括在迪士尼準備排隊玩項目的時候也會來玩,隨時隨地孩子就在鍛煉他的加減運算。

那右邊這張圖呢,是星期六的時候剛在家里玩的一個英語游戲。我邀請了爸爸來跟他搶東西,我的目標就是要他練熟兩個句型,叫做can you get a……I got the……

這個視頻很歡樂,這已經無所謂媽媽的小心機、小目的是什么。孩子并不介意媽媽想讓他練英語,只要在這個過程中玩的高興,他就愿意,他哪怕知道你是想讓他練英語,他也愿意去玩。

爸爸媽媽最好玩,這個原則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孩子是那種非?;钤诋斚碌男游?,他不像大人,愿意為了明天可能的幸福去犧牲今天。我們大人經常說,等到什么什么時候就好了,但孩子不是,如果這一刻不好玩,他就會拒絕。所以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變好玩,讓這個好玩的過程去吸引孩子。慢慢的因為他喜歡這個游戲,他愛上了這個學習的過程,他會發現到學習里面帶給自己的樂趣,并且最終愛上學習。

ppt12:學習的規律

那怎么樣把這個過程給做出來呢?可能大家會有點著急哈,說我到底怎么樣去就是我是好玩,我每天瘋瘋癲癲的跟孩子玩,為什么就會起作用呢?我給大家羅列出了三個步驟叫三步成“行”,這里的行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行為的行,也就是說通過這三步你就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

ppt13:書架對比

第一步叫做看見。

平時孩子會看見什么呀?在家庭里面會看見很多東西,小的時候他只要看兩遍電視就會給你大段大段的背廣告詞兒,等到大一點呢,他看見你在做什么他就會跟著去做,看見就是這個意思。

給大家展示兩組圖片。

第一組,左邊是小熊的書架。去過我們家的小朋友應該都對這兩個大書架印象深刻;右邊這張圖是我自己的書架,放著我平時??吹臅?,在這個書架的對面還有另外兩個放了更多書的書架,因為太亂了沒好意思給大家拍。

ppt14:書桌對比

這張PPT可以看到,左邊的是小熊的書桌,這個也是比較亂哈,大家看重點就好了,然后右邊是我的書桌。

從這兩組照片中看到什么?是不是覺得很像,包括我們墻上貼的那種便簽放桌上放的筆筒,然后書架的擺放都感覺很相似對嗎?為什么會這么相似呢?這就是看到。

你可能說這些書架書桌都是你給他準備的,都是按你的想法來弄的,當然很相似啊,就是看起來就很像嘛。我想說的是在家庭環境里面,你可以選擇讓孩子看到什么,或者你愿意讓他看到什么。

還記得上一次我們家長會的時候,那位請來講課的老師跟我們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要拿本書拿本雜志,拿個報紙在旁邊看,就算是你不喜歡看,你也要在這個時刻拿個東西在裝著看。我能理解老師想表達的意思,可是裝出來的畢竟沒辦法長久,你能裝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真的能裝出一年兩年來嗎?恐怕挺難的,如果你真的能裝一年兩年,說不定你也養成了一個新的習慣,對嗎?

但是當我們這就是一種日常的生活狀態的時候,孩子就會耳濡目染,她想不看見也不行,因為天天他就在這個環境里,所以他一定會看見,那么看見之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ppt15:模仿

大家一定可以想得到,當孩子看見之后,他就會自覺不自覺的去模仿。這里也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第一張照片,能看到小熊戴著耳麥帶在講話,其實他是在做語音寫作。

語音寫作是啥呢?簡單說就是通過訊飛輸入法,把你說話的時候的語音轉錄成文字來進行日常的信息整理和輸出。這是我9月份以來正在學習的一個課程,小熊天天看我寫,他也做語音寫作。

我覺得這也挺不錯的,相當于訓練他寫日記了,因為要寫,所以他每天會把自己在學校里面做了什么事情都說出來——我相信以后他寫日記寫作文應該會不太發愁。

第二張在黑板面前的圖片,也是我們家最近經常出現的一個畫面,一個他天天要拉著我玩的游戲。也很簡單,就是他做老師給我講課,我要當小學生,然后小熊老師上課的時候還會喊上課,我就要喊起立,然后同學們好老師好,這一套的流程都要走一遍;包括最后我要去寫作業,他要很認真的去批改,要我訂正,然后告訴我如果訂正一遍,你就只能有一顆星,如果頂著兩遍就沒有星了,就只有一個日期。那從這個過程中我就能很清晰的看到他在模仿誰呀,都模仿老師上課對嗎?我甚至通過這個過程都能夠看得到,唐老師,龔老師他們上課的時候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

ppt16:重復練習

如果說孩子會看見會模仿,可能大多數的時候還是一種偶然的狀態,或者說他自發的他并不自知,他并不覺得自己是在模仿,也沒有覺得這是在培養習慣。但我們作為父母要有這個意識。在模仿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了養成習慣的最初基礎,真正要養成習慣還要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重復練習——如果只是偶然出現一次那個不是習慣,但是重復出現,練習很多次以后就會成為一個新習慣了。

大家應該也都會有這樣的體驗,不管是你帶孩子去學鋼琴,學圍棋,學跳舞,學英語都是這樣的,一開始就特別有興趣,但是學著學著因為累嘛孩子就開始打退堂鼓,練琴的時候就不愿意練,寫作業的時候呢就想偷懶。在這個時候,其實就是在不斷重復重復,肯定是枯燥的,那這個時候怎么辦?我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家長的兩種不同的角色。

一種角色就是板著臉站在旁邊,我隨時盯著你,我在監督你,我要我知道你肯定會偷懶的,我就隨時等著,看到你偷懶的時候我好去懲罰你,這種就像那種交警一樣,路邊他就看著你等著你出錯,我好罰你款啊,這種叫監督型的父母也叫狼追型。

另外一種角色呢叫做支持者,這種父母不是站在旁邊等著抓孩子的錯,處而是站在孩子的身后,他會給到孩子一種這樣的感覺:我知道這件事情很難,我知道很枯燥,我也很理解你不愿意做做不到;但是我愿意幫你想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樣可以盡量的把這件事做到,或者說盡量要做好。

大家可以來感受一下這兩種父母的角色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嗎?在孩子不斷練習的這個枯燥的重復過程中,哪一種會更有幫助呢?那你平時更多的做的是哪一種呢?

再來回顧一下這個公式:孩子的學習就是兩個步驟,模仿加不斷練習。我們讓他看見,讓他有一個范本去模仿,并且幫助他不斷的重復模仿的過程,慢慢的孩子就學會了一個新的知識,新的技能。

ppt17:children see children do.mp4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體驗活動,請大家把手里的東西放下,舉起右手,像我這樣比成一個圈,接下來請大家照我說的做、照我說的做、照我說的做。為什么呀?因為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好,接下來請大家照我說的做——把這個圈放在你的額頭上。

大家可以互相看一下,剛才為什么很多人都放到了下巴上,因為看到我是這樣做的是嗎?可是我剛才說了好幾遍說照我說的做呀!因為看我做比聽我說更深刻對嗎?我看到還有一些人放在了額頭上,但是這些人我想請問一下,放在額頭上的時候你們什么感覺,想……他是不是做錯了?說錯了?那還有一些人徹底就疑惑了。

想想看平時在家里我們是怎么跟孩子說的呢?我們說“小孩子不可以吃垃圾食品啊”,然后爸爸在喝著可樂看球賽。我們說“別老看手機別玩iPad”,結果你自己不停的在刷微信微博。想想看,我們的孩子他們會怎么做呢?他們是會聽我們說的還是照我們做的呢?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視頻,這個視頻叫做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ppt18:總結

回顧一下今天的分享內容,我主要給大家分享了一個工具,就是學習進度表;兩個原理:好玩和爸爸媽媽最好玩;以及三步成“行”,看見、模仿和重復練習。

這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分享,希望能夠跟大家有所啟發。

ppt19:致謝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