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尊重、平等”(相處)

? ?傳統文化里,我們從小被教育“尊敬師長”,耳濡目染“人人平等”,但在中國文化與實踐中并沒有太多深層次的理解,中國文化里的尊重是晚輩尊重長輩、下級尊重上級,是縱向的尊重,不是橫向,忽略了平等的尊重,即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不論其職位、學歷、閱歷、年齡比自己高低,每個人都應該是相互尊重、在同一級,不應該有級別之分,像《簡愛》強調的平等,“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 ?尊重的前提是理解、接納。看過一句對理解有非常好的解釋的話“在我評判你之前,我愿意先站在你的立場想一想”。

? ?理解是對某種情況、感受或觀點表示認同,這并不意味著對一切情況了如指掌。真正的理解過程從毫不知情開始,接著再從聽到的話語中收集信息,進一步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并確認溝通的真正內容。通過理解,我們得以從他人眼中觀覽世事。當產生矛盾、沖突、錯誤時,我們不妨先冷靜下來,試著理解別人為什么會如此,分析產生的原因,可以避免很多的問題和問題的升級。

? ?接納則表示愿意接受和認可他人的存在和作為。它只有肯定,沒有排斥。事實上,接納通常伴隨著我們對所接受之物的感激之情。接納不是被動、居高臨下或帶著否定意味的容忍態度。接納某個人即表示肯定對方已經足夠好。但是,這并不是說對方不需要或無法再進步,僅僅表明你不會努力嘗試改變對方而已。接納還可說是對他人的錯誤的寬容。我們應該多些接納、多些感激、不去責罵。

? ?尊重即認可他人的權利、愿望和需求。它順從他人的意愿和需要。不是出于害怕,而是肯定對方的正確性。尊重是認可一個人的價值和尊嚴。尊重的態度能激發我們為對方服務的意愿,因為心中認定對方值得我們這樣做。

? ?當一個人奮斗到一定位置,在其不斷努力前進中,是一種背負更多的狀態:責任,企業責任。“夜深人靜,仰望星空,星星不知我的怯慌,周圍卻有殷切的眼光和仰望”。相互之間更應給予尊重、理解。

? ?有一朋友,其成長環境讓其特別尊重人、很理解人,并不會因為自己優秀、比別人擁有很多的東西而與別人產生距離,沒有卑微,只有謙遜。與其交談,是一種很平等、被接納、被重視的感受,讓人很安心、親切,更愿與其交談。生活與工作中,不論其職位、學歷、閱歷、年齡比自己高低,每個人都應該是相互尊重、平等。

? ?當我們試著學會這樣去理解和接納并抱有感激之情,自然對每個人表示出真誠的尊重、支持,不再是縱向尊重,是橫向的、平等的。得到尊重,更愿意服務于對方,更愿意幫助別人。對別人犯的錯誤不再是責罵,而是理解其原由,再共同解決問題,生活與工作中的矛盾已然不是矛盾、沖突。

? ?全文對尊重、理解、接納的解釋均來自之前看的一本書的解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其基礎上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