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溝通,很多人會認為就是說話唄。誰不會啊!可是很多人確實不會。在我的辦公室有很大一部分父母都要重新學習溝通,以便讓自己可以走入孩子的內心。他們有時候很奇怪,覺得怎么孩子跟我們沒話說,到你這里,孩子咋就可以說那么多話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和孩子們的溝通恰恰是和父母相反的。
父母跟孩子溝通,一般都是孩子犯了什么錯,然后長篇大論給孩子一通指責外加指導。在我的辦公室我是懷著一種好奇心,我很好奇這個生命發生了,我會先跟孩子們建立起情感鏈接,然后才是就是論事的事實溝通,往往無需理論溝通,孩子們已經清楚他要做什么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三種不同的個溝通,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經常使用哪一種溝通。
情感溝通 ? ?尊重和愛的綻放
小A因為不好好學習,上網打游戲被父母帶到了我這里。小A一看到我就說:“張老師,你別跟我說學習,我討厭學習。”
我笑了笑說:“我沒打算跟你談學習,學習這件事情你媽媽跟你說的還少啊,我再跟你說,你多痛苦啊!”
小A馬上接著說:“是啊,我快被我媽煩死了。她越說我,我越想打游戲!”
“你玩的什么游戲啊?”我好奇的問。
“大話西游。”小A開始興奮的給我講他在里面的角色和他是如何驅妖降魔的。我很有誠意并且很感興趣的聽著。當我們說到江流兒的時候,我隨口說:“唐僧啊!”
他很好奇的問我:“他是唐僧?”
然后我就把《西游記》中關于唐僧俗世的那一段講給了他聽。他很好奇這里面居然還有山賊,可是游戲里面卻和我說的不太一樣。聽完,他說:“西游記也這么有趣啊!”我說:“當然了,你是沒有讀過原著,如果你讀過了,你會發現更多的有趣的東西呢!”
回家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媽媽給他買了一套《西游記》開始讀起來了。
我并沒有跟小A提及讀書學習,他就主動去看書,主要原因就是開始我們的情感鏈接。我和他之間先談了他感興趣的東西,然后找到了一共同的點,我們的話題就越來越多了,這比給孩子說一大推讀書的好處有用的多。
人是有情感需要的,當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尊重他人的情感需要,他人就愿意和我們敞開心扉。父母們溝通無效,往往是因為父母認為我愛這個孩子,他知道,我只要好好教育他就好了。結果父母直接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不是說教就是理論轟炸,孩子自然不愿意聽了。
事實溝通 ?感同身受
想要改變一個人,告訴他你這里做的不對,哪里做的不好,他不會改變。因為在他的觀念里他根本就認識不到自己有問題。旁人說的再多也不過是對牛彈琴。可是當一人他有改變的意愿,他有了改變的想法,他會尋找一切可能的資源來幫助自己獲得新生。
在溝通的過程中,與其告訴別人要如何,不如讓別人切實體會到應該如何做。他自己感悟出來的東西,更愿意遵守。
小B英語很差勁,他卻有一個當英語老師的媽媽。媽媽把自己很多的好方法告訴孩子,孩子根本就不理會,繼續用自己的老辦法來。媽媽是又氣又急。感覺這么好的辦法他怎么就是不用呢。
一天小B又帶著考的不及格的英語卷子回來了。媽媽這次沒有像以往一樣給他分析原因,也沒找尋解決的辦法。而是靜靜的看著垂頭喪氣的小B。媽媽本來還很擔心自己不提醒小B,小B是否會對這次考試進行分析。沒想到小B自己來找媽媽聊自己的考試了。
媽媽咬緊牙關生怕一些分析,指責和辦法從自己的嘴里冒出來。小B的分析和日常媽媽分析的沒有太大的出入,同時小B認識到了自己英語差和自己的詞匯量不夠有關,這件事情,媽媽經常提及,但是他沒有在意。這一次小B自己認識到了問題,并且提出了提高詞匯量的幾個辦法。
媽媽認為可以試試看。就這樣小B執行起了自己給自己的規則。在這個過程中,媽媽偶爾也會提點一點,但是媽媽已經不再自顧自的自己說,而是讓小B回憶自己執行的過程,說出自己的感悟,媽媽適當的點撥一下而已。一個月后小B的英語成績有了大幅的提高。
用事實說話,讓孩子自己去感悟對錯和找到改變的方法,比我們填鴨式的硬灌要好很多。
理論溝通 ? 惹人厭的溝通
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人愿意聽別人長篇大論的去講什么原理,方法或者理論,尤其是在他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時候,可是偏偏我們做父母的很容易和孩子進行理論溝通,我們老認為自己比人家吃的鹽多,見識也多。其實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未必真的可以做指點孩子的老師。倒不如虛心點,試著多去問孩子幾個為什么,你怎么看,更有效果。
理論溝通我就不多說什么了,大家對號入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