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3000和4500,你會選哪個呢?

最近聽說這么一個故事,有一位女生,沒什么工作經驗,去面試一家新媒體廣告公司,這家公司覺得她沒什么工作經驗,但是面試表現不錯,覺得給她3000元/月的工資,后面根據她的能力再決定增長多少。但是這個女生回復說她選擇去一家餐廳當服務員,4500元/月。故事到這里,大家一定覺得這個女孩子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其實所有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只有你不后悔做出這樣的選擇,故事情節并沒有把女孩的情況告訴大家,也許她家庭困難,這1500的差距或許就可以救她的命,這些都是我們未知的世界。其實這就是我們經常要面對的事情:決策。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一生下來就開始要做決策,我們在咨詢當中常常會遇到這些問題:比如說,我是留在北京、上海、深圳,還是回老家?我是自己創業,還是繼續上班?我考研還是找工作?我要不要脫離現有的行業去另一個行業?我要不要生二胎?等等這些人生的重大的選項和決策。

今天教給大家一個工具,決策四步法:

第一:決策無處不在。所以我們要通過這件事情,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我們的生命是一個決策跟著一個決策,我們的未來也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決策構成的。不僅僅是幫你拿到一個選項,最重要的是讓你提高決策能力,然后根據自己,依靠自身的能力,最終作出屬于自己的決策。

第二:要進行決策就要清楚,決策沒有完美的選項,決策就意味著取舍,取舍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必然,否則就會繼續焦慮,今天之所以決策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完美的選項,所以決策就意味著取舍,取舍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必然,否則你只懸著繼續焦慮。

第三:任何決策都是有風險的,所以決策就意味著冒險,而歷史沒有如果,也就是說一旦選擇必須無怨無悔。

你今天選擇了A先生做丈夫,然后今后幾十年都生活在假如當初我選擇了B先生做丈夫,你就會很痛苦,無法跟A先生好好生活。這里要告訴你:歷史沒有假如,選擇了A先生,就全力以赴地按A活著,因為沒有選的那個對你來說就是零分。

就像現在很多人選擇職業一樣,無論選那個職業,接下來這幾年年就是無怨無悔的認命去工作,而不是一直在想著,哎呀,假如當時沒有選這個,選了別的就好了。不,歷史沒有如果,一旦選擇,必須無怨無悔。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四:就是決策和行動的關系。行動是結束焦慮,開始選擇的必然。所以收集信息,自我體驗,需要行動;選擇之后,實現目標需要行動。所以選擇和行動同樣重要,就像今天很多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努力光選擇有什么用?我們要強調的是選擇和行動同樣重要。

就像我們不斷強調的,不知道自己要考研還是要找工作,你復習一個月不就清楚了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選擇某一行業,你假期去那兒看看就知道了。不知道自己要不要考公務員,你做歷年真題目不就清楚了嗎?不知道要不要讀個在職的博士?你復習兩個星期文獻,你就明白了。

決策四步法主要是幫助人們干嗎?幫助人們澄清阻礙決策的原因。為什么會阻礙決策?

第一:時間底線不清楚;

第二:沒有決策權;

第三:個人觀點不明確;

第四:就是目標不夠清晰。

任何的決策都是承上啟下的,承上指的是我們要結束由決策帶來的焦慮,啟下就是要開啟新的行動。如果一個人決策完了,依然說他沒有走出來,或者說是決策完了之后,依然停留在之前的焦慮的狀態,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并沒有去行動。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依然沒有行動。所以為了不讓他再回去,在決策完之后必須馬上建立行動計劃,否則的話他就又會回去。

作者簡介:陸芳妮,美國蓋洛普認證優勢導師,資深生涯規劃師。熟悉職業生涯規劃的各個模塊,深諳企業用人之道,擅長洞察人力需求,挖掘員工天賦及能力,并給出系統的提升方案。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