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樣的目標,而是有沒有目標
1
我的職業目標是什么?
這恐怕是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在心里思考、卻又難有答案的問題。
畢業之后,我該何去何從?考研、考公務員、子承父業、還是跑人才市場找工作?找什么樣的工作?
辭職之后,我該再找一份怎樣的工作,僅僅是換一家公司嗎?還是嘗試與不同的職業?
當老板之后,驀然發現創業真心苦逼,看著別人賺得盆滿缽滿、風光無限,自己卻面臨虧本的危險。每天被客戶虐千百遍,還要對待客戶如初戀,是不是應該換一個更容易賺錢的行當?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這又是一句正確的廢話。選郎和入行當然重要,關鍵是怎么選?
看上去衣冠楚楚的“郎”,保不準是一只衣冠禽獸的“狼”。看上去“錢途”光明的行當,可能完全不適合你。
有人說要做行業分析,可是,你連行都沒入卻要分析出一二三四五,這不是扯淡嗎?沒有真實數據支撐的結論都是臆測和瞎掰。
有人說要討教前輩,可是,適合別人的行業和職業不一定適合你。別人在他們的領域游得如魚得水,你進去了可能分分鐘變無腿青蛙,寸步難行。任何一個職業,都有做得好的和做得糟的。職業技能的水準不同,造成人們對職業的評價迥然相異。前輩們的經驗其實和你沒半毛錢關系。
有人說要進朝陽行業,不要進夕陽行業,可是,哪個行業一出生就是夕陽行業?現在的朝陽說不準哪天就變夕陽。
在我父輩那一代,進了工廠就衣食不愁,娶媳婦都變得容易起來,誰曾想趕上“下崗潮”,鐵碗瞬間變破碗,而當初被視為無業游民的販夫走卒,早已悶聲發大財,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
所以,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一切都說不準的。
所謂的夕陽行業也有枯木逢春的時候,君不見那些厲害的人在傳統行業精耕細作、銳意創新,照樣引領潮流,開創基業。
說了這么多,你可能更迷惘了。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彷徨復彷徨,糾結又糾結。
究竟怎樣制訂目標?——這成了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命題。
其實,在你彷徨和糾結的時候,你已經在浪費時間了。
你要做的就是找一個路口,先抬腳邁過去。
當面臨多個目標難以抉擇時,先選一個——不管哪一個——進入行動環節。因為重要的不是你有什么樣的目標,而是你有沒有目標。
目標的作用在于指引方向,激勵行動,而不等于結果。我們之所以在制訂或選擇目標時感覺困難,是因為把注意力都放在結果上了。當你感覺結果差強人意或難以達成的時候,你就選擇拋棄目標。
你覺得年薪四十萬對自己來說是天方夜譚,這并不妨礙你把它當作目標;你采取行動之后,實際拿到二十萬年薪,結果是目標的半折,不過二十萬也不錯哦。
2
王亞平高中輟學后,從老家來到蘇州打工。堂哥幫他找到一份小區保安的工作,他覺得當保安沒前途,混到頂也就是保安隊長,于是拒絕了。堂哥又幫他找了送外賣的工作,他覺得送外賣就是跑腿,有點丟臉,不想做。堂哥耐著性子繼續幫他介紹了幾份工作,他都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
堂哥只好問他:你究竟想要什么工作?
王亞平想了想,回答:有前途,工資高,人輕松。
堂哥“呸”了一聲,說:有這種工作我早去做了,還輪得到你?
此后,王亞平考了駕照,幫人開車。堅持了兩個月,又覺得當司機沒前途,干脆打道回府,到鄉下啃老去了,至今待業在家。
王亞平來蘇州期間,叫來自己的好友黃濤。本打算一起創業的,但黃濤來蘇州后,發現他的小伙伴自身難保。他們什么資源都沒有,再三考慮,決定暫緩創業計劃。黃濤先去親戚開的建材店幫忙,搬貨、談生意,拿一份不算高的工資。學會開車后,他買了一輛二手貨車,在建材市場跑運輸,期間認識到許多建材零售商。兩年后,他開始做建材批發生意,之前認識的建材零售商成了他的第一批客戶。
如今,他已經在這個房價瘋漲的城市買房了。
別以為這是我為這篇雞湯文杜撰的勵志故事。這個故事除了姓名,其他都是真的,它就發生在我身邊。
我們一直在發展,在踐行目標的過程中,我們的能力在提升,眼界在開闊,資源在積累,你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隨時修正目標。
所以,不要僅僅依據現有的資源來選擇目標,目標必然高于現實,跳一跳、分分鐘就能達成的目標,對我們還有激勵作用嗎?
我們總是高估自己一年能做的事情,而低估十年能取得的成就。
3
你站在某個行業的門口,探著腦袋朝里隨便看幾眼,就以為這個行業沒發展前途,那是因為你還沒有走到這個行業的高點。
因為站得不夠高,所以看得不夠多。不進去闖一闖,你根本不知道里面究竟藏了什么。
你也許會問:假如進去了,發現真的不適合我,怎么辦?
沒錯,確實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并不是任何領域都值得你堅持,放棄是人生必然面對的選題。
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你用在摸索上的時間和精力絕不會白費。
首先,你拿到了報酬,養活了自己。
其實,你起碼排除了一個選項,以后就不會在此花費時間。
再次,你在這個行業積累的知識、學習的技能,早晚有一天會用到。
喬布斯說:“你在向前展望的時候不可能將這些片斷串連起來;你只能在回顧的時候將點點滴滴串連起來。所以你必須相信這些片斷會在你未來的某一天串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