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村上春樹毀譽參半,我想就像讀一本書,有人無感,有人大愛。有的讀者認為村上的書,內容小家子氣,拖沓冗長;有的讀者認為村上的內容天馬行空,驚為天人。
我很喜歡村上的書,對他的文字特別有感覺,欣賞他自成一派的“文脈”,在他的文字世界,常識邏輯和理性不重要,重要的是裝在“小說”這一容器的隱喻本身。
尤其擅長用旖旎超脫的手法,異域與現實的轉換,準確的表達出人們心中難以言喻的情緒。誠如村上本人發明的“小確幸”一樣,讀他的小說,有太多的“小確幸”。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當我讀村上春樹的時候,我學到了什么?
是那些無數次的“某一段”驚艷絕倫的,深深被打動的句子!
我把他的金句,用韻律感、節奏感、曲折感、畫面感、想象感五個方面,做了一次歸納,有的句子甚至五感兼具,我相信,能把自己輸入的東西進行分類歸納,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學習。
1、韻律感的句子
最初是詩歌要求有很嚴格平仄協調,而句子的韻律體現在讀的過程中,聲音的呼應回環與和衷的共鳴,讓讀者印象深刻。
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 ——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徹頭徹尾的絕望。 ——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
再也無須前思后想,一切豈非已然過往。
——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
因為怎么努力都沒辦法到任何地方,所以到這地步,只好彼此覺悟。 ——村上春樹 《1Q84》
慷慨付出的,便是經常得到的。 ——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
與其說是處于靜態時的相貌好壞,不如說是神采靈動時的優雅自然。 ——村上春樹 《1Q84》
2、節奏感的句子
把長句拆解成短句,形成一種朗朗的節奏感。
我或許敗北,或許迷失自己,或許哪里也抵達不了,或許我已失去一切,任憑怎么掙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許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廢墟灰燼,唯我一人蒙在鼓里,或許這里沒有任何人把賭注下在我身上。無所謂。有一點是明確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尋求的東西。 ——村上春樹 《奇鳥行狀錄》
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村上春樹
山川寂寥,街市井然,居民相安無事。可惜人無身影,無記憶,無心。男女可以相親卻不能相愛。愛須有心,而心已被嵌入無數的獨角獸頭蓋骨化為古老的夢。 ——村上春樹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所謂人生,無非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很寶貴的東西,會一個接一個,像梳子豁了齒一樣,從你手中滑落。取而代之落入你手中的,全是些不值一提的偽劣品。體能,希望,美夢和理想,信念和意義,或你所愛的人,一樣接著一樣,一人接著一人,從你身旁悄然消逝 ——村上春樹 《1Q84》
我喜歡我的懦弱,痛苦和難堪也喜歡。喜歡夏天的光照,風的氣息,蟬的鳴叫,喜歡這些,喜歡得不得了。 ——村上春樹 《尋羊冒險記》
失業使我心情暢快起來。我正在一點點簡化。我失去了故鄉,失去了青春,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妻子,再過三個月二十九歲也將失去。到六十歲時我究竟會怎樣呢? ——村上春樹 《尋羊冒險記》
你要記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看望你的人,陪你哭過的人,在醫院陪你的人,總是以你為重的人,帶著你四處游蕩的人, 說想念你的人。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 ,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 是這些溫暖使你成為善良的人。 ——村上春樹
3、畫面感的句子
讓讀者有身臨之境感,參與之觸感。
真是個不可思議的女性。她臉上有很多皺紋,這是最引人注目的,然而卻沒有因此而顯得蒼老,反倒有種超越年齡的青春氣息通過皺紋被強調出來。那皺紋宛如與生俱來一般,同她的臉配合默契。她笑,皺紋便隨之而笑;她愁,皺紋便隨之愁。不笑不愁的時候,那皺紋便不無玩世不恭意味地點綴著她整個面目。 ——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
為什么不喜歡照片上自己的臉,是因為面對照相機那一瞬間,臉就幾乎條件反射地變得硬邦邦的。“好了,放松,笑一笑!”可我緊張得更加往雙肩用力, 笑容成了死后僵挺的彩排表情。 ——村上春樹 《村上廣播》
我手里拿的白色塑料杯中也有雨靜靜落入,和里面的啤酒混在一起。雨漸漸淋濕T恤,淋濕頭上戴的棒球帽,淋濕草坪。不是我引以為豪,我的卻沒準備雨具,完全沒有。也就在二十分鐘前,還是心曠神怡的南國日暮時分,天空一絲烏云也見不到。 ——村上春樹 《沒有意義就沒有搖擺》
她撕開薄荷口香糖的包裝紙,放一片在嘴里,一面非常有魅力而起勁地上下左右咀嚼起來,一面又從我面前走過。然后那輛炭灰色的VW車,就像一尾鱒魚似的,在夏之流水中優雅地川游而去。 ——村上春樹 《薄荷口香糖》
不過,還真有不少人特意在此惡劣季節跑來這偏僻的海島。他們獨自趕來,租一間別墅,不受任何人打擾的靜靜看書,把氣味好聞的泥炭(peat)放進火爐,用低音量聽維瓦爾第的磁帶,在茶幾上放一瓶高檔威士忌和一個玻璃杯,拔掉電話線。眼睛追逐文字追的累了,便合起書放在膝頭,仰起臉,側耳傾聽濤聲雨聲風聲。 ——村上春樹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4、曲折感的句子
把平凡的事物,描繪的一波三折,而不是直敘平鋪。
這世界上大凡一切都是有意識的。例如,風有意識。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注意不到這點,但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注意。風帶著一種意圖包攏你、搖晃你。風知曉你心里的一切。不僅風,什么都是這樣,石塊也是其一。它們對我們一清二楚,徹頭徹尾。某個時候來了,我們有所感知,我們只能與之和平共處。我們接受它,并且活下去、走向縱深處。 ——村上春樹 《東京奇譚集》
“真巧!我一直在尋找你。也許你不相信,你對我是百分之百的男孩。從頭到腳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樣。簡直是在做夢。” 兩人坐在公園長椅上,手拉手,百談不厭。兩人已不再孤獨。百分之百需求對方,百分之百已被對方需求。而百分之百需求對方和百分之百地被對方需求是何等美妙的事情啊!這已是宇宙奇跡! 但兩人心中掠過一個小小的,的確小而又小的疑慮:夢想如此輕易成真是否就是好事? ——村上春樹 《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
我想,聽古典音樂的喜悅之一,恐怕在于擁有幾首之于自己的若干名曲,擁有幾位之于自己的名演奏家。在某種情況下,那未必同世人的評價相符。但通過擁有那種 ‘’ 之于自己的抽屜‘’,那個人的音樂世界應該會擁有獨自的廣度和深度。而舒伯特的 D大調奏鳴曲之于我便是這種寶貴的‘’個人抽屜‘’。我通過這首音樂得以在漫長歲月里邂逅易思特敏,克林,柯爾榮和安斯涅斯等鋼琴手——這么說或許不好,他們決不是超一流鋼琴手——各自編織的超凡脫俗的音樂世界。自不待言,那不是其他任何人的體驗,而是我的體驗。而這樣的個人體驗相應稱為貴重而溫馨的記憶留在我的心中。你的心中也應該有不少類似的東西。歸根結蒂,我們是以有血有肉的個人記憶活在這個世界上的。 ——村上春樹 《沒有意義就沒有搖擺》
于是我關閉我的語言,關閉我的心,深沈的悲哀是連眼淚這形式都無法采取的東西。 ——村上春樹 《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5、想象感的句子
讀者想象的空間,形成文章的吸引力。
妻子再次去廚房嚴格搜查殘渣斷片。這時剪力我又從小艇上探起身俯視海底火山的頂。環繞小艇的海水是那樣的透明,以至把我的心弄得十分凄惶不安,就像心窩深處活活生出一個空洞一個既無出口有無入口的純粹的空洞這種無可名狀的體內失落感——實實在在的不實在感——有的恍若登臨尖形高塔頂端時所感到的近乎麻痹的恐怖。空腹居然同登高的恐怖有相通之處,可謂一大新發現。 ——村上春樹 《再襲面包店》
某種情況下,命運這東西類似不斷改變前進方向的局部沙塵暴。你變換腳步力圖避開它,不料沙塵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樣變換腳步。你再次變換腳步,沙塵暴也變換腳步——如此無數次周而復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這是因為,沙塵暴不是來自遠處什么地方的兩不相關的什么。就是說,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徑直跨入那片沙塵暴之中,緊緊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塵進入,一步一步從中穿過。那里面大概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方向,有時甚至沒有時間,唯有碎骨一樣細細白白的沙塵在高空盤旋——就想像那樣的沙塵暴。 ——村上春樹 《海邊的卡夫卡》
所以有時候,有些回憶式不能輕易有的,有些回憶既能從內側溫暖你的身體,也能從內側劇烈切割你的身體。 ——村上春樹 《海邊的卡夫卡》
人獲得自由,究竟意味著什么?難道就是從一個牢籠里巧妙地逃出來,其實只是置身于另一個更大的牢籠嗎?其實我們何嘗不是一只只的籠中鳥,無論怎么飛,永遠也飛不出被籠罩的社會和環境。自由,也只是幻想主義的說辭,我們最終都是找不到的。而脫離了社會,我們也就無所謂自由了。 ——村上春樹 《1Q84》
不過他說的確實很對,這張唱片翻來覆去聽了很久,百聽不厭。所有的聲音,所有的樂句都浸滿了永不枯竭的營養。而作為年輕人的特權,我拼命吸取哪些營養,直至其充滿每一個細胞。那段時間,上街走路也滿腦袋都是蒙克的音像轉來轉去。我很想對一個人訴說蒙克音樂如何美妙,但無法找到貼切的語言。 當時我想,那也是孤獨的一種無奈形式。不壞,寂寞,但是不壞。 ——村上春樹 《爵士樂群英譜》
有時,所謂人生, 不過是一杯咖啡所縈繞的溫暖 ——村上春樹 《不明》
這是讀他的小說,最大的輸入和收獲。
他的作品里有很多令人心疼的角色,是那種從骨子里散發的孤獨。李敬澤說:“村上春樹,就是這個時代的卡夫卡。”電影《梅蘭芳》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誰毀了梅蘭芳的孤獨,誰就毀了梅蘭芳。”以此類比“誰毀了村上春樹的孤獨,誰就毀了村上春樹。”
雖然孤獨,他卻強大的很,活出了自己想活出的模樣,比誰都灑脫,都自由,都閃耀。
村上的文字在我體內發酵,因為它們曾是我又完全不是我,我借由他的小說,他的文字,看出去很遠很遠,遠的超越了繁蕪!
我是有故事的李曉木
白天職場,晚上寫作
愿我的文,按摩你的心
如果喜歡,就關關注、點點??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