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1%小股東為何能解除持股99%大股東的股東資格?

「大股東抽逃出資,經公司催告仍不返還,小股東可召開股東會,決議解除大股東股東資格,被除名的大股東無權參與表決?!?br>

文|戚謙,河南成務律師事務所股權律師。

【戚謙說】

小股東能否解除大股東甚至是控股股東的股東資格?

如果能,應通過什么方式解除?還有,被除名股東的權益該如何保護,亦不能忽視。

本文共2044字,輕松閱讀只需4分鐘,您可收獲價值:

▲在哪種情形下,通過什么途徑,股東才會被除名?

▲解除股東資格時,如何保護其權益不受侵犯,并避免潛在風險?

【股權故事會】

萬禹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8月份召開股東會并決議:1、增資至10000萬元;2、吸收新股東豪旭公司;3、增資后的股東、出資情況及股權比例為:宋祥60萬元(0.6%)、高標40萬元(0.4%)、豪旭公司9900萬元(99%)。

豪旭公司如出資到位,毫無疑問是公司絕對控股的大股東。

9月14日,京地公司、子月公司等6家公司共同將9900萬元匯入豪旭公司賬戶,豪旭公司在同日又將該9900萬元匯入萬禹公司賬戶內,履行了出資義務。

當日,驗資報告載明:萬禹公司已收到豪旭公司繳納的新增注冊資本9900萬元。

但三天后,控股股東豪旭公司的增資驗資款9900萬元,分別以4900萬元和5000萬元匯入燕拓公司和風動公司的賬戶;同日,燕拓公司和風動公司又分別將4900萬元和5000萬元匯入京地公司、子月公司的公司賬戶內。

豪旭公司與前述6家公司有資金往來,但對萬禹公司于9月17日將款項匯給燕拓公司和風動公司是否基于其他業務往來,其沒有證據證明。

控股股東豪旭公司的出資款并未由公司使用,資金流向不存在其他合理用途,并且,此后豪旭公司亦未將其出資補足。

股東未經法定程序將出資抽回的行為,是明顯的抽逃出資。

平遙古城,攝影|戚謙

兩年后,萬禹公司向豪旭公司郵寄“催告返還抽逃出資函”,稱豪旭公司已抽逃其全部出資9900萬元,望其返還全部抽逃出資,否則萬禹公司將召開股東會會議,討論解除豪旭公司股東資格。豪旭公司簽收該份函件。

后來,萬禹公司決定召開臨時股東會,向豪旭公司郵寄會議通知,告知其召開時間及審議事項是解除豪旭公司股東資格。

萬禹公司臨時股東會如期召開,全體股東均出席。

表決結果:兩個小股東同意占2票,占總股數1%,占出席會議有效表決權100%;控股股東反對占1票,占總股數99%,占出席會議有效表決權的0%。表決結果:提案通過。

小股東宋余祥、高標在股東會決議上簽字,控股股東豪旭公司代理人拒絕簽字。

緊接著,萬禹公司再次向豪旭公司發函,通知其股東資格已被解除。

解除通知送達即已生效,但通過訴訟讓法院確認股東會決議效力的方式,更為靠譜。

于是,小股東宋余祥訴至法院,請求確認萬禹公司臨時股東會決議有效。

沒想到,一審法院駁回小股東的訴訟請求。但二審法院認為,豪旭公司抽逃了其認繳的9900萬元的全部出資款,且經萬禹公司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不返還,股東會對拒不出資股東予以除名的,該股東對該表決事項不具有表決權。何況,萬禹公司已給豪旭公司合理期限的催告,并在召開股東會時通知豪旭公司的代表參加給予其申辯的權利。

結果,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確認萬禹公司臨時股東會決議有效。

【律師解讀】

小股東真能解除控股股東的股東資格?

真能!但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依據《公司法司法解釋(三)》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抽逃全部出資,經公司催告繳納或者返還,其在合理期間內仍未繳納或者返還出資,公司可以股東會決議解除該股東的股東資格。

作出股東除名決議時,必然涉及被除名股東切身利益,可能存在表決權被操縱的情形。因此,與決議事項有利害關系的被除名股東,不得就其持有的股權行使表決權。

需要注意的是,被除名股東的權益也應得到適當的保障。

豪旭公司是持股99%的大股東,萬禹公司召開股東會會議前通知了豪旭公司參加會議,并由其委托的代理人在會議上進行了申辯和提出反對意見,已盡到了對擬被除名股東權利的保護。但是,控股股東所持股權對應的表決權應被排除在外。

除名決議已獲除控股股東以外的其他股東(持股1%)一致表決同意,即以100%表決權同意并通過,故股東會決議有效。

【股權心經】

若大股東濫用資本多數決規則通過或阻止通過與其有利害關系的股東會決議,侵害小股東利益,適用表決權排除規則非常必要。

在此,河南成務律師事務所股權律師戚謙建議:在公司章程中可明確約定未出資或抽逃全部出資的股東不得參加該項表決,而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或全部通過即可,以防紛爭。

同時戚謙律師提醒各方,注意把握幾個關鍵點:

第一,除名適用條件,是股東完全沒有履行出資義務(不含出資不足),或抽逃全部出資。

第二,應嚴格履行除名程序。

(1)催告擬除名股東在合理期限內繳納出資或返還抽逃出資;(2)召開股東會作出解除股東資格的決議前,應通知擬除名股東出席股東會,給其申辯的權利,以盡到對其股東權利的保護。否則,未出資或抽逃全部出資的股東有權以股東會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為由,申請法院撤銷股東會決議。(3)公司將除名的股東會決議結果通知被除名的股東;

公司如能在媒體上刊登解除股東資格公告,提示公眾此后被除名股東的任何行為均與公司無關,以進一步保護公司利益。

第三,除名后,公司應及時辦理法定減資程序或由其他股東或者第三人繳納相應的出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