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會故意做錯一些事情讓父母很生氣,然后父母就會對他們攻擊一番,看似父母攻擊了他們,其實是他們用隱形的方式攻擊了父母。這種行為被稱為“被動攻擊行為”。
“被動攻擊行為”是一種很不健康的行為方式,是當事人在人際交往中平衡機制被抑制,尋求了另一種不健康的發泄方式。在人際交往中本來應該以正當方式表現自己的不滿情緒,可由于一方明顯強勢,一方明顯弱勢,弱勢方有不滿情緒卻又無法向強勢方正面發泄,所以就發展成了另一種隱形的攻擊方式。
這類孩子的父母往往有這樣的特點:一、有強勢的父母,總是控制孩子,凡事為他安排周全,讓孩子在家沒有話語權。二、對孩子期望過高。三、不允許孩子對父母表達不滿。
解決方法:一、適當放手。讓孩子在家有話語權,給孩子一個底線,讓他可以參與一些事情的討論和決策,尊重他,給他一定的空間。二、允許孩子表達對父母的不滿情緒,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不僅是孩子,在職場人際,親密關系中也常常發生“被動攻擊行為”,人際關系需要平衡機制,所以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千萬別破壞平衡機制,給對方空間,千萬不要做過分強勢方,不然就會發展成不健康的交往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