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豆瓣評分9.0,過半觀眾給五星,為何還是爭議滿滿?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作為一個國產影視愛好者(奏是這么任性,奏是這么愛國),對于目前一大波熱播劇,確實很是無語。

《歡樂頌2》硬生生拍成一支廣告MV,一言不合就飆歌;

《花間提壺方大廚2》完全打壞了第一季的一手好牌,第二季抄襲狗血讓人無語扶額……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直到發現閃亮而來的《白鹿原》,讓我眼前一亮,于是迫不及待地去刷劇:

這部劇豆瓣評分9.0,有64.4%的人給了五星,問題是,它還是爭議滿滿。

叫好的觀眾會同意這樣的觀點: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這種精品劇我必須要給五星啊!全員演技都在線!張嘉譯演白嘉軒很合適!

很不以為然的觀眾則會同意: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雖然劇中不少演員也稱得上老戲骨,但“尬演”的感覺還是太強烈了。

不知道為什么分這么高,本劇改編實在太多,情節也太拖沓,改編是很用力,可是真的不用心。看不下去。

其實討論一部改編劇就很難抓住重點,因為:

就象現在這個情況,你談原著的情節和人物形象,他就談改編的自由度;
你談原著的藝術水平,他就談電視劇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你談角色演繹的偏差,他就談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你談故事改編的合理性,他就談看原著就夠了沒人逼你看電視;
你談原著的思想與藝術高度,他就談看電視要得就是通俗;
你談編劇的水平和演員的狀態,他就談你看不到他們已經很努力了嗎?
巴拉巴拉……

我就自己下手,四處找資料來和你一起捋一捋,為什么電視劇版的《白鹿原》爭議不斷。

咱們來先看看點。

看點1:何冰碾壓張嘉譯

有人評價這是唯一的看點,有二百多人都標記了有用。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白鹿原上兩大家:白家和鹿家。 劇中張嘉譯扮演白嘉軒,何冰扮演鹿子霖。兩人從頭掐到尾。

(白嘉軒和鹿子霖蹲在墻角,他們掐了一生也扶著相助一生。)

看點2:關中橫亙的原,觀眾心中的白鹿

1988年,當“白鹿原”這三個字被陳忠實在16開的硬皮本上用鋼筆寫下的時候,陳忠實坦承那時候自己的感受是:

整個世界都被刪簡到只剩下白鹿原,也只被具象為一個叫白嘉軒的人。

這個人就是這個原,這個原就是這個人。

白嘉軒就是白鹿原。一個人撐著一道原。
白鹿原就是白嘉軒。一道原具象為一個人。

這部劇也是圍繞著白嘉軒而轉,以白嘉軒為中心來開展一系列的故事,理出脈絡沿著線索,延展成一個世界。

這是每一集開始的時候,都會出現的照片。

就是這個人寫下了白鹿原這個世界,展示了她的曾經。

這是作者陳忠實的照片。

看點3:感情豐沛,那些情感都快溢出來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仙草,這世界上她最愛白嘉軒。從在炕頭拿掉腰間辟邪的桃木魚,從為白嘉軒生下第一個兒子,從為他們一家人做下第一碗臊子面,到老,到死。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她就是仙草,是白嘉軒第七房女人,也是最后一個女人。

她死后,白嘉軒為她感到深深的悲哀,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的日子里總感覺缺失了什么。他看的豁達也難免悲傷,他得出:仙草的死是一根斷裂的車軸這樣非凡的結論。

日子還得繼續就像牛拉大車一樣悠悠運行,只是有些人再也走不動了。


上圖為白嘉軒、鹿子霖跪地祈雨的場景。文字化的原著更強調的是那種滿滿的荒誕感,而當具象為畫面的時候,我們更容易有代入感,幾乎能夠感受到那種無望和寄托。

無論優劣,只剩震撼。


原著中出現下跪的場景更多,那是作者手中一支筆描繪的曾經,曾經的輝煌和震撼,曾經的不堪和脆弱。當展示出來的時候,也總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看點4:場景宏大,還原度高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上圖為電視劇中還原的“仁義白鹿原”場景,下面的圖片是趙首義,董承光所繪,也有為電影《白鹿原》進行美術指導的霍廷霄參與。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這是原著中一幅這樣的場景:

村巷里的道路被一家一戶自覺掃掉積雪接通了,村外牛車路上的雪和路兩旁的麥田里的雪連成一片難以分辨。


這是白鹿村祠堂的場景,每到晚上就傳出莊稼漢們粗渾的背讀《鄉約》的聲音。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這是黑娃做工的將軍寨,將軍寨坐落在將軍坡的河川里,一馬平川望不到盡頭,全是平展展的水澆地。人說:

下了將軍坡,土地都姓郭。

上圖就是電視劇還原祠堂后的場景,這里會進行議事,處罰等事項。光是處罰的條例就包括罰跪,罰款,罰糧以及鞭抽板打。

對比來看,白鹿原相關場景還原度還是很高的。

看點5:光是看看面就得好好看看

陜西的一朋友告訴我,她們那油潑辣子一道菜。她的脾性也是如此,干脆直接。一方水土一方人,爽直潑辣的面就是那一方水土最有代表性的食物。

看著仙草做的面:勁道、活潑、撲棱棱閃著辣子、油光誘人,作為一個資深吃貨我朋友評價,一定不是仙草摔的面,因為女人沒這個手勁。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白嘉軒親自為兒子孝文做的面,辣的孝文快哭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溫馨提示:喜歡看吃面做面片段的觀眾可以反復看看第25集,那一集有二十幾個關于吃臊子面的場景片段,是讓人大流口水的一集。

既有爭議就不能只談看點,下面就是一些槽點展示:

槽點1:故事缺少鋪墊,為展示而展示

原著中鹿子霖是一個在村子里經常沾花惹草的人,劇中反而不提這一點,沒有這種十足的鋪墊。

當在鹿子霖和小娥突然搞上的時候,觀眾感覺的是困惑,然后只能牽強的在之前的劇情中尋找各種合理解釋。

本文首發:有聲影院

一部好的電視劇的改編劇不能只是在演繹表象,而把原著作為參考的標準答案。

電視劇可以提出問題,但是最好別隨便就留下問題。這是這部劇塑造人物形象的失敗之處。

情節發展如此之跳躍,過渡又怎么能夠做到自然而然?不要以為觀眾每個都像小表妹這樣飽讀詩書,讀過原著(傲嬌臉)。

除此之外,電視劇版的白鹿原有一些讓我不喜歡的情緒在里面。(這個后面會慢慢展開,一言蔽之就是看了原著你就懂。)

一開始我看到這部劇的時候是很欣賞把陳忠實的照片放到每集電視劇開頭的地方的,每每一開始那種滿滿漲漲的情懷和致敬的情感,都讓我感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是看完了這電視劇好幾十集后,忽然覺得這位已經去世了一年的老人,這位看到電影版《白鹿原》有些失望的老人,這位把希望寄托于電視版《白鹿原》的老人,或許可能大概不甘心被放在那個地方,去作為這樣作品的一個標志。

槽點2:亂改人物設定,為對比膚淺浮夸

白鹿原上的人都是中懇的農民,尤其是白鹿兩家,既是白鹿原上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德行都差不到哪里去,在安土重遷的農耕背景環境下,德行敗壞的人是不能一步步走上來的。白家鹿家的爭斗也只是關于族內事務權利的爭奪。

原著中提到鹿子霖的父親:

鹿泰恒完全是一位善良而又義氣的長輩的親柔心懷。

以白嘉軒換地那一段為例。

原著:吃罷晚飯,白嘉軒走進白鹿原的中醫堂,擺出的面孔和他的心境正好相反。他心里燃燒著熾熱的進取的欲火,面孔上擺出的卻是可憐兮兮的無奈,疲憊憔悴的神色令人望之頓生憐憫。

得出的結論是,白鹿原是復雜的,白鹿原是不能只為戲劇化而戲劇的。

這白鹿原紛紛擾擾,走走來來,簡單地說,白嘉軒沒有那么好,鹿子霖沒有那么壞。現實中本質都被掩蓋在表象下,沒有那么明顯的對比。

槽點3:口音不倫不類,分分鐘跳戲節奏

劇中口音是一大槽點, 半普通話半陜西話并不是什么特別大的問題,對于理解這部著作沒有特大的障礙。這只能算一個槽點。

白鹿原的亂不在白狼哩

在我們自己呢

《白鹿原》的問題不在口音哩,在其他地方呢。

一個民族的秘史

巴爾扎克說:

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我們的不滿、吐槽就是因為我們相信文字的力量,我們有時候不太信任那些專業演員們的再次演繹,我們更喜歡自己閱讀一切,自己想象所有。

我暫且認為:好的改編就應該像友情又像愛情一樣:

相得益彰,相互照亮。

我們也得知道:批評總是相對容易的;寬容是難得可貴的;原則是不可被突破的。

說到底,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希望我們可以在認清影視真相之后,依然熱愛影視,熱愛生活


我是斷斷

祝君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