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燈火明滅間,總能帶來一波又一波的疲倦意。地球一邊晨起、地球另一邊熄燈安眠。
文化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國家和傳統,而不變的總是共性。人總會孤獨、尋找在明滅間的一縷光線。
隨著網絡的發達,各類社交軟件在人們的視線中浮現開來,目的也不過是讓人有處發泄寂寞的情感。
而這其中,也恰巧讓這個世界變得浮躁、變得喧囂,造就的是濫情,讓人覺得珍貴的不過是惜情二字。
從小學到大學甚至走入工作崗位,個個年齡對于情的理解都不同。兒時的記憶,不知何為情愛,突破枷鎖便也要去探尋一番,最終撞的頭破血流才會有一知半解。
而走入大學后,在這個世界的渲染下,便懂得了惜情二字。目光便不僅僅只停留在愛情之上,回望過去,惜的更多是親情、是一直陪伴在側的家人,惜的也是曾經兒時懵懂下無塵雜的真情。傷害和被傷害。
會惜情,便會懂得珍惜。
在濫情的社會,情之不易,感恩家人的陪伴。
一個宗旨與我而言,若愛請深愛,若棄便徹底。
這世界上最難的不是去讓他人理解你,而是用惜情的心遇見另一個惜情之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兩情相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