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們學佛學法,是為了讓自己的心境得到更高的升華,從眼中觀是非到眼中無是非,這就是心境的提升。
師父喜歡和你們講清凈心,因為清凈心就是比較干凈、比較清涼自在的。有清凈心的人說明懂得放下,對一切人間事物不住心,就是很多事情他不會放在心里,不去罣礙。這種人他的內心非常自在,因為他心里沒有罣礙。
我們學佛人本就要修自在心、修清凈心,任何事情不住在心里,你就自在了。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能做到、能修到這個境界。舉個例子,有些人你看到他哪里沒做好,你去講他一句,他馬上就不開心了,他就在心里想:“我怎么沒做好?怎么會是我的問題?”他不但沒有去發現自己的問題,反而又使自己的心里衍生出來疑惑心、怨恨心,甚至是瞋恨心。所以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修證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好心幫助他指出來一些問題,提出他身上的毛病,結果對方不領情,以為你看他不順眼才會去講他,故意挑他毛病,所以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指正、接受你的批評,這個時候就要他自己去發現問題。
一個人能自觀自省,有覺悟心,經常能自察于行、自察于言、自察于心、自察于念,是非常難得的。他能及時發現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足,然后去改變自己,去修掉身上不好的東西,這種人被稱為覺者。一個人能覺悟自心,覺察于言行舉止的、時時勤修自身,讓自己的心出淤泥而不染,入凡塵而不染塵埃,是為真修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諸事過心而不住其心,意思是很多事情你可以在心里面想一下,但不讓它長時間住留在心里。我們是修行人,不要讓世間凡塵俗事經常罣礙著我們的心。
凡塵世間欲望心,
學佛修心清凈心。
無欲無求自在心,
離苦得樂是梵心。
(蓮花童子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