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分三個模塊介紹
A:http和https簡單概念
B:http和https的優缺點
C:http和https如何選擇
http簡單概念:
超文本傳輸協議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是一種詳細規定了瀏覽器和萬維網服務器之間互相通信的規則,通過因特網傳送萬維網文檔的數據傳送協議。
【默認80端口】
http優點:
1.http協議傳輸更簡單,響應更快(相比https數次的握手和加密)。
http缺點:
1.http協議在傳輸數據時是明文的,任何人通過一個簡單的抓包工具,就可以截獲到所有傳輸數據。
2.http協議在傳輸數據時無法保證數據的完整,在截獲到明文數據后,很容易就可以將其篡改,這也是一些網頁總是被植入惡意廣告的原因。
3.http協議在傳輸數據時無法保證真實性,這也是最恐怖的一點。誤入了域名欺騙的釣魚網站,極容易對用戶帶來財產損失。
結論:http協議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對于安全性要求加高的公司,這是不能接受的,而實際上大公司在http上已有自己的加密傳輸協議,但是沒有條件的小公司卻很難做到。為了更好的服務,https可以推廣的方案勢在必行。
https簡單概念:
簡單理解 :https = http協議 + TLS協議。【默認443端口】
在不改變HTTP協議原設計的基礎上,為其添加安全性校驗并對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黑客篡改難度因此增大,安全性有了更大的提升(只是提升,并非一定安全)。
https優點:
1、使用HTTPS協議可認證用戶和服務器,確保數據發送到正確的客戶機和服務器;
2、HTTPS協議是由SSL+HTTP協議構建的可進行加密傳輸、身份認證的網絡協議,要比http協議安全,可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竊取、改變,確保數據的完整性。
3、HTTPS是現行架構下最安全的解決方案,雖然不是絕對安全,但它大幅增加了中間人攻擊的成本。
https缺點:
1.https通信效率比http慢。沒辦法啊,提高安全就要犧牲性能。
2.相同網絡環境下,HTTPS協議會使頁面的加載時間延長近50%,增加10%到20%的耗電(數據不一定準確,肯定是有)。此外,HTTPS協議還會影響緩存,增加數據開銷和功耗。
3.https協議的安全是有范圍的,在黑客攻擊、拒絕服務攻擊、服務器劫持等方面幾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4.最關鍵的,SSL 證書的信用鏈體系并不安全。特別是在某些國家可以控制 CA 根證書的情況下,中間人攻擊一樣可行。
5.https是收費的。(這個作為缺點的一個原因是,不同費用的證書安全性不一樣,有些人以為配置了https效果都一樣,反而放松安全警惕性)
https成本方面
1.SSL的專業證書需要購買,功能越強大的證書費用越高。個人網站、小網站可以選擇入門級免費證書。
2.SSL 證書通常需要綁定 固定IP,為服務器增加固定IP會增加一定費用;
3.HTTPS 連接服務器端資源占用高較高多,相同負載下會增加帶寬和服務器投入成本;
4.https需要增加升級開發成本。
結論:https優點很明顯,在目前方案中,建議配置https。
但是,配置https并非可以高枕無憂,進一度安全加密也不可少,因為https并非絕對安全的。
那么該如何選擇?
調研用戶觀點:
(1)正方觀點
1、HTTPS具有更好的加密性能,避免用戶信息泄露;
2、HTTPS復雜的傳輸方式,降低網站被劫持的風險;
3、搜索引擎已經全面支持HTTPS抓取、收錄,并且會優先展示HTTPS結果;
4、從安全角度來說個人覺得要做HTTPS,不過HTTPS可以采用登錄后展示;
5、HTTPS綠鎖表示可以提升用戶對網站信任程度;
6、基礎成本可控,證書及服務器已經有了成型的支持方案;
7、網站加載速度可以通過cdn等方式進行彌補,但是安全不能忽略;
8、HTTPS是網絡的發展趨勢,早晚都要做;
9、可以有效防止山寨、鏡像網站;
(2)反方觀點
1、HTTPS會降低用戶訪問速度,增加網站服務器的計算資源消耗;
2、目前搜索引擎只是收錄了小部分HTTPS內容,應該保持觀望制度;
3、HTTPS需要申請加密協議,增加了運營成本;
4、百度目前對HTTPS的優先展現效果不明顯,谷歌較為明顯;
5、技術門檻較高,無從下手;
6、目前站點不涉及私密信息,無需HTTPS;
7、兼容性有待提升,如robots不支持/聯盟廣告不支持等;
8、HTTPS網站的安全程度有限,該被黑還是被黑;
9、HTTPS維護比較麻煩,在搜索引擎支持HTTP的情況,沒必要做HTTPS;
結論:
17.18%贊成,82.82%不贊成。??用戶就是這么任性,不做,不做,就不做,??。
綜合考慮:建議公司還是使用https吧!
移動開發通信之https加密協議SSL/TLS理解
移動開發通信之get/post理解和使用
移動開發通信之API接口安全設計
參考:
百度百科。
http://www.chinaz.com/web/2017/0224/663236.shtml
https://my.oschina.net/u/2340880/blog/80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