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有“大同世界”的說法,在百度中輸入“大同世界”
百度詞條中有這樣一句解釋:
……其中心思想是“天下為公”,即天下的人都沒有了私心。個人所做的一切工作與努力都是為了使社會更加美好……
我想讀到這句話的人第一反應便是不適——“天下人都沒有了私心”?!——世界不夠好你是在罵我自私咯?
這樣解釋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說法,在給人傳達一種惡心、圣人婊的感覺,普通人一讀到這里的對“大同”的解釋,多半對這個“大同世界”就沒什么興趣了,特別是很多青年人會覺得這是及其反智的。
舉例《孟子》中三段對“大同世界”的相關筆墨: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
這里體現出的大同,不是同樣,也不是天下人都沒私心!
要求天下人都沒私心,是外求,儒家從不這樣!
他只會要求人們內求!
儒家要世界和平,絕對不會通過去干倒別人,而只會從自己不生氣開始!
所以儒家要天下大同,永遠只會去要求自己,而不會要求天下。
這三段可以看出,孟子是要要求人們要推己及人!
把自己好的東西推及到他人身上。
把讓自己愉悅的精神、物質都與人分享。
自己好的同時念及他人,再推而廣之至天下,這就是大同。
其實,百度在這里只背鍋了,不是百度在誤導大眾,而是知識淺薄化的潮流在誤導大眾。
知識的快捷與便利既有認知上的好處,也有容易讓人淺薄盲目的壞處。
認清這種現象,才不至于讓認知偏差過于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