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有句俗話這么說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持續成長的路上,可能對應起來,就是自學了。

今天就來說說自學的那些事。

不過,在說自學之前,我想說說X商的問題,從小到大,我都被說智商一般情商一般,大家可以想象作為一個如此敏感的我來說,該如何自處?

我倒是堅持下來了,沒有這么一路崩潰下去,現在,大家都喜歡說什么商決定人生,我覺得真的有點誤人子弟的感覺。

有智商不代表一切,有情商同樣不能代表一切,因為人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怎么可能是一兩個什么商就決定了的?

話說回來,這也是自學帶來的好處,因為通過不斷的自學,即便智商一般情商一般的我,也能取得一些成長。

| 1.自學的啟蒙

自學的重要性,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我的自學起步早,開始于初中時代,那時,每天都覺得學習是很快樂的一件事,而到了高中反而因為貪玩耽擱了好長一段時間,還好那時我父母都沒有擔心過我能不能考上大學。

但是,真正的開始懂得自學的重要性,還是到了大學暑假期間跟著一位老師學習網站制作,因為一下失去了依賴性的環境,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變得不自由,到了不得不學習。

而自然,學習的狀態就會開始慢慢擴大,偶爾在老師監督詢問下需要一些自學,但是這樣的自學是非常被動的,直到一次偶然的處理緊急情況的任務,讓我徹底明白了平時主動自學的重要性,因為那時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除了焦慮只有焦慮,沒有自己的存貨可以使用。

這樣的情緒,在任務完結后的一個月內,都讓我久久不能釋懷,而也是從那時起,我決心和自學成為好朋友,一直到現在,在那個暑假里面,我學習了一樣東西,不懂的自己百度,眾人千里尋“百度”,這話確實有一定的意思在里面。

現在,一提到自學,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一個人默默坐在電腦前的場景一直百度詢問,其實,自學遠比這個場景豐富多了,可以是到戶外,可以是散步,甚至可以是運動中。

只不過,我們并不會進行太多的主動自學,只是為了獲得某個東西而學習,一旦到達目標了就停下來了,畢竟不想學占多數時候。

| 2.對自學的誤解

現在,很多人,不管是下班還是放學后,都是從來不會自學的,有說自己要忙著掙錢的,有說自己已經完成學習任務的。

仿佛,自學和掙錢沒有什么關系?自學和學習本身也沒有什么關系?

現在特別是上班一族,有一個非常大的誤區,認為自己通過幾年的大學的學習,專業知識已經學習足夠了,完全能勝任工作了。

認為,在工作中只需要再掌握一些對應技巧就好了。

而實際上,很多人在剛參加工作時,還會自學,但一旦熟悉一個工作的內容后,就會進入重復的階段,而這時就是開啟了無限重復模式。

歸根結底,就是現在太多的人,從學生時代,甚至到很高的職位以后,依然沿用的還是讀書時的學習思維模式——有人教然后學。

別人教什么,自己學什么,這是這個思維模式最典型的特征,很多職場老司機工作很多年以后反而會出現。

為什么會這樣呢?可能一項工作只是一個需要不斷重復的技能型工作,或者只需要一些套路就能很好完成的技巧型工作,除非遇見一些突發性的工作任務,才有可能觸發自學的狀態,但是,很快我們又會進入學成就行了的狀態,是不是?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境遇,接到一件突破當前舒適區的工作后,就會想著如何能夠更好的完成工作而自學,而一旦掌握,就會停止字自學。

而更多的人,本質上還是不認可自學的,甚至認為學習就等于看書,看書等于沒用,不如那些能掙錢但是沒讀多少書的人。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真正最后很厲害的人,無一不是在不斷學習,而其實就是不斷在自學,而自學的內容不僅限于書本而已,但是很多人以為只有書本才算是自學。

這可以說是一個錯誤循環,一方面認為學習無用,一方面又需要學習,而學習又是點到為止,或者錯誤學習,再加強認識學習無用。

| 3.重新開始自學

而很多時候,我們苦于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自學,換句話說,想到了自學,卻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自學。

其實,就是因為對自學的認識視角出了問題,把自學等同于一個人默默看書。

自學本是最低成本的學習方法。

現在,我們都將成本思維,一切都喜歡用成本去衡量,而對于學習自然也不例外,而自學基本上算得上是成本最低的學習方法了。

首先,我們不用報培訓班,通過自學可以實現快速入門。其次,自學的時間是受自己控制的,不像報班,還需要專門空出時間來學習,而且學習效果有時還不如自序。

自學形式有很多種。

一說到自學,很多人就會說這是書呆子做的事,“正常人”做不來?我實在是不理解這些“正常人”是如何聯系到自學就是書呆子的。

比如說,自學與人更好的建立親密關系,自學一門樂器,自學游泳等等,這些既需要書本,又不僅限于書本,怎么能說都是書呆子呢?

當然,我不需要你成為文藝青年,運動達人,但是,就算處于多掙錢的目的,也應該多自學,看書是一種方式,聽書也可以,參加培訓,相互交流,頭腦風暴等等,都是可以的,這樣的多種形式,怎么就變成了只有看書?

實際上,自學之所以會給人太多誤解,就在于我們過去總是認為知識只是存在于書本上,而忽略了生活中的每個方面都有可能存在有。

我想說,主動自學就是主動成長。

放棄被動成長,迎接主動成長吧!

變被動自學到主動自學,雖然不容易,但是改變后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

首先,你會保持一個持續的好狀態。

這個好狀態,包括:好的心情,好的思考力,好的行動力,好的洞察力,好的執行力,好的自控力。這些都是通過自學不斷積累起來的,絕對不是一下就能擁有的。

換句話說,主動學習激發了主動狀態,而我們常說的正能量,也是因為這樣的主動狀態而被激發。

而相對的被動學習,雖然偶爾也能有一些幫助,但是,我們的思維里沒有這樣的連續保持的主動意識,也就不會有一個相對長期高效的狀態。

其次,你會有更多的新突破。

過去,我們常常以為,只有當機會來臨時,才有改變的可能,現在,機會其實隨時都有,只不過多數時候,我們都沒有準備好抓住。

驚喜和突破是一起的,很多時候,當我們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會有一種突然感覺解決某個問題得心應手的感覺,簡單說就是變輕松了,而這種輕松,是很突然的,但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比如,思考深度更深了,解決問題的效率用時更短了,和別人交流更順暢了等等。

就像我們在這里天天說踐行,踐行到現在的人,一定都是收獲了很多的人,而不是天天除了盯著焦慮,還是焦慮。

最后,你會因為主動自學而遇見更加真實的自己。

因為自我發現,就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沒人能替代,只有自己能做到。

而一旦發現真實的自己是什么樣的,你會舍不得停下自學的,相信我,這絕對不是吹牛皮。

|持續踐行

我們要做一點比自己認為的要重要的事,可能是多陪家人,可能是幫助了朋友,可能是工作上做出了什么突破。

總之,有的事,就是比我們自己能想到的要重要一些。

而今天說的自學,就是實現做到這樣重要的事的一把鑰匙,算不得多萬能,但一定很有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