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

我的寫作經歷被我命名為讀寫之旅。從讀至寫是一個過程,感受到文字具有的力量,和它獨特的地方。

我一直都喜歡看書,在作者的筆下,我發現一個別樣的天地是能夠滿足自己想象欲的地方。沒有什么條件的限制,不斷的隨想隨記,它同時也像人們形容魯迅先生的筆那樣,它可以作為武器而存在,在我接觸網絡之后,我的同學告訴我說注冊人人吧,很好玩的,我加你啊。休息的時候,閑著沒事注冊了,于是邂逅了小站。

起初我也是看,關注不同的小站,發現了許多關于網絡文學的小站,文字控,每日一文,等等。當中有不少的優秀的作品,雖不是出自名聞大家,但是都是真摯的,抒有情,議有理,敘有味。在這些文,詩,隨筆中我感受到的或是人生真諦,或是時空輪回,或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愛情,或是“愴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勵志。我為之感染,這些文字都是簡潔確是有思想的。于是我創建了自己的小站,名為簡約派。

而我的寫作有些許成熟應該也就從我有了自己的小站開始的。成熟自然的是思想,停留在表面思想,讓自己看得見的只有表面的,寫作讓我明白它不單單是將文字擺列出來,而是不斷的感悟自己所想的,與別人有認同的,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也沒有永遠不變的思想層次。通過這樣的方式,我懂得寫作我原來想的那樣,它是可以被賦予生命的,在小站里我以簡約為題材,寫文也寫現代詩,有時會只是一筆,有時則是如泉涌一般。但我不會為什么而寫,這是我的原則。寫作可以寄托但是不需要應試技巧,輕松就好。

季羨林先生談寫作時說過你必須把這些常見的、習以為常的、平凡的現象,涵潤在心中,融會貫通。仿佛一個釀蜜的蜂子,醞釀再醞釀,直到醞釀成熟,使情境交融,渾然一體,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幅“成竹”,然后動筆,把成竹畫了下來。這樣寫成的文章,怎么能不感動人呢?我的意思就是說,要細致觀察,反復醞釀,然后才下筆。

確如先生所言寫作就是一個醞釀的過程在讀之后想,在寫之后再想,這就像數學中的循環小數一樣,包含于整個寫作的歷程中,同時對于心境也是在不斷的升華,看事物會變得透徹,思想會在不知還不覺中有了深度,而我寫作經歷得到的不知這些,文字可以用于溝通,寫作中你的感悟也有從別人哪里獲得的感悟,這就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溝通。

寫作離開了晦澀的應試,那將會是另一番天地,我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滿足,這是愉悅一次的旅程,這是一種心情,在你品嘗點心是的心情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