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晁蓋的消亡之路 ——《水滸傳》人物解讀·晁蓋

讀《水滸傳》很為晁蓋惋惜,出場時晁蓋是多么的勇武有力、強悍仗義。金圣嘆批評本《水滸傳》第十三回寫道:“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是本縣本鄉(xiāng)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jié)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赍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這段人物介紹寫出了晁蓋的出生乃富裕的地主,性格仗義粗獷,愛好槍棒武藝的形象特征。為了東溪村不被鬼怪纏擾,晁蓋“怒奪青石塔”,為了投奔自己的劉唐不被關(guān)押,晁蓋“認義東溪村”,這些事件都是其急公好義、敢作敢當(dāng)?shù)木唧w表現(xiàn)。第十四、十五回里“七星小聚義”、“智取生辰綱”更是聚義群雄,劫富奪財,爽快而豪放。第十八、十九回里“梁山奪泊”、“尊推為主”、“活捉黃安”、“打劫客商”是晁蓋人生的高峰時期,此時的他初登梁山寨主之位,受兄弟們尊崇,得兄弟們輔助,連贏兩場戰(zhàn)事,使得梁山名氣大振,財物充裕,呈現(xiàn)蒸蒸日上之勢。隨后,他不恨其曾經(jīng)出賣自己而救白勝,三十九回里“江州劫法場”不顧路遙事險,親臨法場救宋江,重情豁達,知恩圖報,義薄云天,令人嘆服。但是從此之后,晁蓋便被宋江的光環(huán)遮擋,成了其強光映射后的影子,逐漸淡出、消失于眾兄弟們的視線,直至第五十九回里“曾頭市中箭”不治而亡。他的人生為何會突轉(zhuǎn)急下,在梁山一百單八將的英雄好漢們聚義完畢之前便形消身亡?為何他不是“石碣受天文”里天罡地煞星的一員?

關(guān)于晁蓋的死亡原因,書中所寫乃是被寫有史文恭名字的毒劍射中而亡,但成書以來對于書中的說法人們多有猜疑,也多方探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百度上有人認為,這是作者施耐庵為藝術(shù)的需要而特意做的安排,有人說是宋江暗中安排無名小卒趁亂射殺了他,也有人說是林沖受宋江指使在為晁蓋敷藥時下的毒害死了他,包括金圣嘆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宋江是罪魁禍首,當(dāng)然也有人認為是晁蓋自己魯莽沖動,不聽勸告,不辨真?zhèn)巍⒅杏嬌骐U,害了自己。我以為這些也都有一定的可能和道理,但根本原因,我還是相信性格決定命運說,也就是說,晁蓋的死亡原因主要還是在于自身,他仗義,但不知人;仁義,卻不防人;重情義,但不會攏人;豁達,故不怨人;孤高,故不求人;耿直,故不謀人。總之,這樣的人,雖然有很強的武藝,很熱的心腸,很大的能量,但卻過于隨和厚道,不明是非,不會拒絕人,不愿得罪人,缺乏原則性,屬于典型的老好人形象。正是老好人這個性格害死了他。惡人,人們往往害怕他;善人,人們所以愛戴他;而老好人,初時人們擁戴他,隨后人們會輕視他,久之則忽視無視他甚至欺負打殺他。我認為,晁蓋的一生就是老好人的悲劇人生的最好呈現(xiàn)。也就是說,晁蓋的悲劇命運不只是其性格使然,更是人性使然。所以,晁蓋的死亡,最根本的內(nèi)因在于自己老好人的性格,外因在于人性欺善怕惡的劣根性。

上梁山前晁蓋老好人的性格就有很明顯的體現(xiàn)。比如“認義東溪村”時只憑劉唐幾句話就救下了這個長相兇惡不知底細的陌生人,后說到劫取生辰綱這套富貴時更是不假思索就贊道:“壯哉!且再計較,你既來這里,想你吃了些艱辛,且去客房里將息少歇,待我從長計議,來日說話。”可見,在不加辨析考究的情況下,他的心里就已經(jīng)接受了劉唐的說辭,開始計議的只是如何實施的問題了,他對人毫無洞察和選擇,過于輕信了。當(dāng)然,劉唐是個好漢,并未有加害之心,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好人,都值得信任,何清就是一例。何清幫哥哥捕捉晁蓋等人時自己說,曾經(jīng)跟一個賭漢去投奔過晁蓋,也就是說,晁蓋資助過他,但卻被他恩將仇報,這就是不加選擇、濫施好心的結(jié)果。對于吳用,這個自幼結(jié)交的智多星,晁蓋更是一片赤誠,諸事請教,言聽計從,毫無懷疑和防范之心,因此“智取生辰綱”幾乎全是吳用謀劃布局,發(fā)號施令,功勞也最大。他就沒想過人會有居功自大、改弦更張,甚至取而代之的可能?雖然“七星聚義”時晁蓋做了第一位,但主要是因為吳用等人要借助他的名氣、財力和膽量來做成“劫取生辰綱”這件大事,必須要有一個團隊和領(lǐng)隊,是眾人選中了他,而不是他要組團當(dāng)領(lǐng)隊。也就是說,他不過是大家看中的當(dāng)時最佳的領(lǐng)隊,并非他真有領(lǐng)導(dǎo)者的能力。事實上,“智取生辰綱”實際的領(lǐng)導(dǎo)者是吳用,并不是晁蓋。

初上梁山后做寨主時更是如此。上梁山后,細數(shù)起來,晁蓋共經(jīng)歷了三件事,先是“火并王倫奪水泊”,這件事功勞又全歸吳用。一上山,王倫大擺筵席飲酒管待,本來作為一個犯罪失所,有求于人的團隊領(lǐng)導(dǎo)人此時應(yīng)該謹言慎行,察言觀色,隨機應(yīng)變,以期盡快地順利地達成自己的目的,但晁蓋呢?“晁蓋把胸中之事,從頭至尾,都告訴王倫等眾位”,坦誠相告,毫無城府,結(jié)果如何呢?“王倫聽罷,駭然了半晌,心內(nèi)躊躇,做聲不得,自己沉吟,虛作應(yīng)答。”王倫都駭然半晌了,晁蓋竟然還是全然不察,安歇時還歡歡喜喜地對吳用等六人說:“我們造下這等迷天大罪,那里去安身?不是王頭領(lǐng)這般錯愛,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忘報!”晁蓋不善謀事,更不會察人識人謀人,在領(lǐng)導(dǎo)者必備的權(quán)謀這一項上幼稚得可笑,幸運的是他有吳用這個智多星并對其絕對信任,言聽計從,終于順利地在梁山站穩(wěn)了腳跟。只不過,經(jīng)此一事,吳用又會如何想?書中雖無明言,卻有暗示,從接著而來的“黃安捕盜剿水泊”一事可看出。濟州府軍官帶兩千人馬來捕盜了,這是晁蓋正式成為寨主的第一次大戰(zhàn),晁蓋的表現(xiàn)如何呢?一聽小嘍啰報知,晁蓋就大驚并連忙請吳用商議道:“官軍將至,如何迎敵?”可見他自己平時對梁山的謀劃和命運是全無考量和主張的,故此一遇事便驚慌失措,求助于人。此時的吳用對待晁蓋已經(jīng)明顯地有輕視忽視之意了,只見吳用笑道:“不須兄長掛心,吳某自有措置。自古道:‘水來土掩,兵到將迎’。”很明顯,對此情況吳用早有預(yù)想和準備,故而泰然自若,指揮若定,同時這看似自然的笑里大有深意,從不須兄長掛心的話語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吳用早已知曉晁蓋無謀劃之能,并把梁山的大任扛在了自己肩上,這個笑里有自己的得意和自信,也有對晁蓋的輕視和小瞧,當(dāng)領(lǐng)導(dǎo),缺乏權(quán)謀的晁蓋是不合格的。但是比起晁蓋,自己這個窮儒的身份顯然也不夠格,王倫被林沖臭罵并火并就是例子。唯有借用晁蓋的名望和氣量,自己的權(quán)謀才能夠得到有效的運用。所以,雖然開始輕視晁蓋但吳用并無奪權(quán)爭位之念,故能盡心輔佐,未生打壓之心。故而,第三件“劫客商,奪金帛”這等輕而易舉之強盜的專長,吳用就任由晁蓋做主,自己只是飲酒旁觀而已。但這一切,晁蓋是根本不明白的,他依然沉浸于自己老好人的行為模式中,鄭重吩咐下山奪財?shù)男值堋爸豢缮迫〗鸩斘铮胁豢蓚蜕绦悦!睂τ谧约旱膿寠Z對象都有這樣的善待之心,更何況身邊的弟兄了。對于這樣一個毫無權(quán)謀,又善良得毫無原則的人而言,傷害他幾乎易如反掌又無需擔(dān)心后果,白勝出賣了他不是依然被救出獄了嗎。想一想這都是因為吳用明智而無野心,若是換個人會如何?答案馬上揭曉,因為這樣的人很快就來了。

等宋江來到梁山與晁蓋同坐寨主之位時,一切就都變了。一上梁山,宋江就新帶來了二十七個兄弟,大大超過了晁蓋舊有的加上吳用、公孫勝在內(nèi)的十一個兄弟,人數(shù)上就先占了優(yōu)勢。而且四個大頭領(lǐng)們剛謙讓好座次,宋江就先發(fā)制人、當(dāng)仁不讓地發(fā)布新令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lǐng)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lǐng)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對此不經(jīng)商量私自做主,并越過第一頭領(lǐng)發(fā)號施令的越權(quán)行為,晁蓋似乎毫無察覺,未置一詞。宋江是有野心有強烈的權(quán)利欲望的人,對于晁蓋這樣只知道哥們義氣,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來說,他是不懂宋江,也根本算不上對手的,所以,立刻就被宋江架空了,而且,最得力的兩個兄弟吳用和公孫勝也很快就轉(zhuǎn)變了陣營,也或者說是被宋江所拉攏,所折服,所利用。總之,晁蓋很快就被宋江的氣魄、雄心和光環(huán)所覆蓋,成了一個影子,一個擺設(shè),逐漸被淡化,時有時無。一次又一次,宋江凱旋而歸,弟兄們歡欣鼓舞,但功勞是他們的,晁蓋什么也沒有。空坐山寨第一位的晁蓋曾經(jīng)“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而如今一次次被宋江制止出戰(zhàn),空自消磨時間,這樣的生活是他想要的嗎?且不說招安不招安的政治路線,單從被限制在山寨里不能刺槍使棒,又不能為每次的出征出謀劃策上來說,晁蓋就已經(jīng)形同虛設(shè),有名無實了,更何況梁山里的兄弟們唯宋江之命是從,江湖上的好漢們也只知有宋江,不知有晁蓋。在政治上愚鈍,且一直忍讓的晁蓋終于坐不住了,堅持要親自出兵“討伐曾頭市”,但是對于老好人來說,一旦有一天不再隨順他人的心意了,就會招致厭惡或敵視,甚至帶來滅頂之災(zāi)。

晁蓋想要有所為了,但是宋江不高興了,一山豈容二虎?更何況,晁蓋哪里是對手?晁蓋一直乖乖地聽宋江的話所以才一直安全,不聽話只是自尋死路,這一點晁蓋根本不明白。看他出征打曾頭市不帶軍師吳用,只點了二十個頭領(lǐng)和五千人馬,是不自量力幼稚無知,還是頭領(lǐng)們都歸順了宋江無人可用的無奈之為,亦或是孤高自許孤注一擲想要證明自己?但這些都不重要了,晁蓋中毒劍而亡,只留下了那句所托非人的囑托“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在風(fēng)中飄蕩。晁蓋死去了,在天罡地煞星大聚義之前就煙消云散了,他的遺愿也終將跟他的人一樣被人忽視,因為他不屬于他們,他不是魔君,只是一個可悲的老好人。

晁蓋當(dāng)然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善良也要明是非,知善惡,有原則,守底線。善良,不能丟失了自己,犧牲了自己,因為保全自己,成就自己,永遠是行善心做好人的前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自身尚不能保全,良善又何從焉?“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任何時候先讓自身強大起來,才能兼顧他人。網(wǎng)師提倡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就是要教師首先在學(xué)習(xí)、發(fā)現(xiàn)、成長、自我實現(xiàn)的基礎(chǔ)上幸福起來,將工作與自身生命整合起來,才能給學(xué)生帶去更多的知識、發(fā)現(xiàn)、驚喜和幸福。而對于學(xué)生來說,一味地迎合人,取悅?cè)耍还軐﹀e地幫助人,不懂拒絕人,不愿得罪人,不僅不能得到真正的朋友和大家的好感,甚至還可能會受到漠視和厭惡,更嚴重的是還會失去自我,喪失自信。晁蓋的悲劇人生當(dāng)給我們以這樣的警醒:要做善人,但不要做老好人。

共讀人物,研討設(shè)計:

我會在八年級共讀此書,研討晁蓋這個人物時,我將按照其人生經(jīng)歷把學(xué)習(xí)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七十回版本):威震江湖的前半生(13、14、15、18、19、39回),黯然消亡的后半生(40、41、42、43、46、50、51、54、56、57、59回)。每部分一課時,共計兩課時,再用一課時進行人物的綜合賞析,總共三課時完成對宋江這個人物的研討學(xué)習(xí)。

對于晁蓋,雖然牽涉到他的回目比較多,但重點描寫晁蓋的主要在第十三回里,其他的回目大多是零星的提到,并不是主要的角色,因此學(xué)生讀的時候可以把晁蓋內(nèi)容做上標記來細讀,其他的略讀。我將通過一個大問題:曾經(jīng)威震江湖的晁天王為什么會走向消亡之路?來引導(dǎo)學(xué)生賞析這個人物。再通過幾個小問題:1、晁蓋都做了哪些事?請一一梳理并命名。2、當(dāng)頭領(lǐng)前后的晁蓋有哪些異同點?3、晁蓋和宋江有哪些異同點?4、晁蓋和宋江在梁山泊的座次和作用是否一致?5、書中如何評價晁蓋?在書中標記后用幾個詞語概括總結(jié)。6、你認為晁蓋是個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語言清晰描述。7、晁蓋死于誰之手?8、晁蓋的人生給你什么樣的啟示?

帶領(lǐng)學(xué)生依據(jù)文本進行分析和探究,然后引導(dǎo)學(xué)生明確自己對晁蓋的認識并進行評價,從而提升學(xué)生對自身生命的反思和認同,以此打通這個課程和學(xué)生的生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11-20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第一部分——文本解讀 晁蓋出場時是東溪村一霸,憑借什么成為一霸?敢做。書中所記晁蓋第一件事就是為驅(qū)趕來到本村的妖魔...
    2010北枝花閱讀 813評論 0 0
  • 作為一個大哥,晁蓋既沒有什么城府,也沒有什么野心,甚至還沒有什么腦子,但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哥,一個本色英雄,一個...
    素以為絢兮2013閱讀 1,720評論 4 6
  • 文丨獨孤久野 摘讀:晁蓋這一生,仗義疏財,光落磊落,由于頭腦簡單,便活得有些稀里糊涂。他原本一個鄉(xiāng)長,過得逍遙自在...
    獨孤久野閱讀 2,121評論 4 14
  • 大雨過后,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蔚藍與美麗;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泥濘與絕望。 相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
    臻趣雅集閱讀 292評論 0 0
  • 我從3月26日開始玩微信公眾號,到現(xiàn)在是整整3個月。寫了44篇文章(包括這篇),Word 文檔上的字數(shù)統(tǒng)計累加是1...
    小麥同學(xué)閱讀 79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