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優點,接納不完美----@時間管理親子班24期第一個月度檢視

#概述#

我的三個標簽是:9歲女孩媽媽;行政工作者;易效能踐行者。

#第一階段30天目標#

1、家長目標:告別咆哮體媽媽,學會溫柔地堅持

2、孩子目標:

(1)規律作息:10:00前睡,6:30起床

(2)放學后先吃青蛙

(3)提高番茄鐘質量

#30天打卡的情況總結#


為了幫助孩子告別磨蹭,培養自律習慣,2017年2月,我與孩子共同走進了易效能24期深圳親子班的課堂。在這里,我們第一次以同學的身份坐在一起學習,這種平起平坐的關系給了我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讓我這位習慣于管控型的媽媽得以換一種視角去重新檢視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

兩天的學習收獲很多,坐車回家的路上,孩子真誠地對我說,“媽媽,我想變得更好一點,做作業快一點、成績要保持在年級前50名,脾氣更好一點·····”,聽到孩子這一番話,我既感動又欣慰。

一、我們的行動

回來后,我們按照課堂上學習到的方法,開始行動了。

一是制作開學后的時間餅圖。通過跟孩子規劃一日作息安排,畫出直觀而色彩豐富的時間餅圖,讓孩子對時間的有限性和作息時間此消彼長的關系有了更深的印象。讓孩子明白要有更多的奶油時間,必須壓縮做作業的時間,也就是提高學習效率。


二是共同制定習慣清單。包括早起清單和放學后清單(含睡前清單)、洗澡清單,把孩子一日的行為和需要養成的習慣全部納入可視化的清單動作列表里,執行一段時間后,再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比如,原來定的是晚上9:30睡覺,執行一段時間后發現孩子很難做到,這樣孩子會有挫敗感,于是,我們就調整到10:00睡覺,孩子就比較容易做到了。


三是早晚對照清單檢視打卡。通過早晚打卡,孩子自己會去檢視哪些動作沒做,哪些動作超時了等等,每做完一組清單動作,孩子就在清單上打√,達到規定的數量,就可以獎勵紅花。這樣孩子就很樂意去執行清單的動作,爭取更多的紅花來獲得勛章,從而讓孩子慢慢培養起執行清單動作的習慣,也增強她的自我檢視能力。

四是運用番茄工作法做作業,增強孩子的專注力和時間觀念。番茄鐘不追求數量,旨在提高質量,讓孩子體會吃番茄的高效和專注。

二、目標完成情況:

1、規律作息和生活習慣方面:上學期間,早上能按時起床(周六日允許她多睡一會),自己按照早起清單完成該做的事情,有時需要提醒,有時是自己去打卡時發現遺漏了那些事情,趕緊去補,比如吃堅果、物品歸位等。因此,基本上告別了過去需要軟磨硬泡直到媽媽咆哮才能起床的狀態。晚上睡覺時間有時會晚于10:00,但相比過去常常11:00才能睡真的是好多了。也正因為睡眠時間比以前增多,孩子早起也沒那么困難了。

2、放學后先吃青蛙方面:大多數情況下,放學回來能自覺開始做作業,最近比初期做的更好。但自律性還比較欠缺,如果父母不在家,她放學回來有時會先看課外書或者畫畫,不過,在大人提醒下,能較快糾正過來,這一點比過去有較大進步,畢竟,她已經非常明確完成作業是最大的青蛙。

3、番茄鐘質量方面:還是不太習慣主動使用番茄鐘,需要大人提醒,而且通常第一個番茄鐘質量較好,余下的番茄鐘往往質量不理想,如果大人不提醒,她還會忘記使用番茄鐘。反思:孩子對番茄鐘的使用還沒有充分體驗到高效率的甜頭,這與我沒有充分陪她刻意訓練有關。

4、我第一個30天目標是:告別咆哮體媽媽,學會溫柔地堅持。在這90天里我雖然沒有完全做到告別咆哮,但咆哮的次數遠低于從前。遇到問題時,我會盡量提醒自己冷靜,找到一種合適的方式去教育引導孩子,但在耐心和寬容方面還有待加強。

三、其他收獲

在踐行期間,通過清單管理法的運用,孩子過去的不良習慣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糾正,慢慢養成了一些好習慣,例如洗漱完畢的物品歸位、晾衣服毛巾、完成作業后整理書包、準備好第二天的衣服和物品、早起向家人問候早安、吃堅果和營養素等,過去常常要提醒,現在每天打卡,會自動自覺地去落實,只是偶爾沒時間打卡時會遺忘。此外,因為有正確理念的指引,我會要求自己多去關注孩子的優點,保持多點耐心,多一點親子溝通時間,找到孩子的愛語。其中,睡前悄悄話是孩子最愛的環節,我們都很享受這段溫馨甜蜜的特別時光,孩子的一些問題放在這時候去溝通,效果也是最好的。此外,身體接觸、接受禮物、肯定的言辭等也是孩子需要的,我會比以前更有意識去滿足她。因此,30天的里,雖然還會有磕磕碰碰,但因為雙方的努力和改變,我們的親子關系也更加和諧了。

四、父母教練總結

1、只有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在踐行過程中,很多時候,都體會到只有讓孩子保持良好情緒,才能愉悅地接受大人的意見,并積極主動的配合,效果自然會比帶著情緒去做不情愿的事情好很多!

2、關注孩子的優點,接納她的不完美。有句話說:關注什么,就會放大什么!過去我總是關注孩子沒有做好的地方,忽略了她的優點,從而指責多于肯定,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現在,我轉變了視角,有意去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原來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只是過去被我忽略了。當我眼里能看到孩子的優點后,我肯定的言辭就會自然流露,孩子也獲得了很大的鼓舞,變得更加積極愉悅。

3、要有陪著蝸牛去散步的耐心,做到溫柔地堅持。這一點我做的還不夠,孩子的自律習慣還沒有固化,磨蹭的表現還會存在,我還改不了說“快點”的催促語,處理問題的效果隨著心情和時間急迫程度的不同而起伏,在修煉耐心和處理技巧方面還需要加強學習。

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有長期修煉的決心和耐心,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在踐行過程中出現的反復和波折,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只要沿著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前行,就會無限接近我們的目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