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末孩子的英語課,剛剛上了一個月。
開始的時候,我充滿自信,因為孩子在上一個英語班里屬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老師推薦升級,在學校里學英語也是輕松的。但是第一節(jié)課,課后五分鐘,我進到教室里,看到黑板上每個學生的星星數(shù)(表示孩子們上課的發(fā)言情況——這就是小班教學的好處,能關注到每個人,如果我們也這么做,連寫名字的地方也沒有),孩子屬于較少的。
不過,畢竟是教師,有著基本的教育素養(yǎng),加上對自己孩子的了解,覺得他可能是因為在新的環(huán)境里還沒放開,所以我不露聲色,也沒有對孩子加以批評指責,只是隨口說了說:這次得星星不多,下次上課要大膽發(fā)言啊!孩子也沒當回事兒,隨口答應了。
第二次課,課后黃金五分鐘,我一看黑板,孩子的得星數(shù)還是少,心里有點兒急了。克制著,回到家后吃完飯才和孩子了解這個問題。不了解不要緊,一了解我暗自慶幸,慶幸自己沒有過于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我問孩子:你的得星數(shù)怎么那么少???
孩子說:恩,我只有×個。
我說:別人有幾個?
最多的有×個。
我說:你為什么那么少呢?
孩子說:我發(fā)言少。
我說:你為什么不發(fā)言???是不敢說,還是不會?
不會。
我嚇了一跳,不應該?。「鶕?jù)孩子之前的基礎,和現(xiàn)在的學習,我覺得不應該不會。于是又問:為什么不會???我看書上的內(nèi)容你應該有的部分是學過的??!
孩子說:我聽不懂老師講課。
我更嚇了一跳,這怎么可能?又接著問:為什么聽不懂呢?你以前在班里聽得懂啊,現(xiàn)在在學校也聽得懂啊。為什么現(xiàn)在聽不懂了呢?
孩子說:老師用英語提問,我不知道她問的是什么,就沒法回答。
哦!——原來如此。
于是我的關注點從孩子身上拓展到授課模式。了解到老師是全英文授課,趕快找其他孩子也在同樣機構上課的朋友打聽,了解老師的授課,以及孩子的聽講情況。
知道了他們機構都是全英文授課,而孩子呢,有的反映聽不懂,但是回家后完成作業(yè)沒問題,上課發(fā)言也很好。老師的解釋是:看孩子完成作業(yè)的情況,就知道孩子學沒學會。至于全英文授課,一個學期下來就適應了。
我一想就明白了,老師是在給孩子創(chuàng)設英文環(huán)境,這種浸泡式的熏陶,慢慢孩子就從聽不懂變成聽得懂了。當務之急,是要鼓勵孩子認真聽、大膽猜,然后多給孩子聽,創(chuàng)設語境。
最后我又和老師聊了聊,讓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
這樣做是很有效的:第三次上課,孩子的得星數(shù)就有了明顯的提高。
每周末上課一共三節(jié),每節(jié)課下課出來上廁所的時候,孩子都會向我匯報自己得了幾顆星,排名第幾。
轉折點到了第四次課,這次課上有本月故事大賽。之前因為學校的功課也挺緊張,我把故事大賽放松了,等到開始準備的時候,只剩下一周的時間了。于是我們?nèi)σ愿皫秃⒆印?/p>
第一、我趕緊給孩子買書,這樣每次孩子都能夠有書看,而不是對著電子屏幕。
第二、每天利用早上的時間(晚上睡得早,沒時間,早上起得早,有一點兒時間,抓緊利用),看書、聽錄音。
第三、每天晚上見縫插針讀一兩遍。
這樣一周下來,孩子讀下來沒問題了。
周五晚上,我們兩個人齊上陣,幫助孩子繼續(xù)練習,讀了很多遍。
第二天上課,孩子還是每節(jié)課下課看到我都匯報一下得了幾顆星,這次進步更大了,上升到班級里第二多的了(有同學并列)。
到了黃金五分鐘,我一進去孩子就告訴我:媽媽,我的故事大賽講得最好!我心中有數(shù),就微笑著鼓勵了他。
結果老師還當著所有家長的面點名表揚了兩個講故事最好的孩子,其中一個就是他,領獎狀的時候,孩子美得不行,尤其是面對其他家長的時候,感覺一股自豪感擋都擋不住。
借著這股成就感和自豪感,回到家了還在嘴里念念有詞,背這個故事,還掏出紙來,準備抄一遍——因為另一個得到表揚的同學,是家長幫著孩子打印在紙上的,孩子說這樣就不用翻書了。
二
想想接觸過的孩子的情況。
曾經(jīng)有一個孩子兒時的玩伴,上幼兒園的時候特別喜歡關心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什么今天哪個老師穿了什么衣服啊、明天哪個老師沒來啊、中午我們睡覺的時候,老師聊天都聊了什么啊,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我們怎么知道的呢?是這孩子的家長經(jīng)常在家長群里說,今天孩子回家說什么了,明天孩子回家說什么了。
有意思的是,每當老師布置任務的時候,或者當天學了一點兒什么有意思的知識,做了什么有意思的事,這孩子都不記得。家長總是在家長群里問別人,或者壓根就不知道,聽到別的家長說起來,才發(fā)現(xiàn)“喲,今天還有這個事兒呢!我家孩子怎么沒說??!”
三
再講講學生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放學之前收拾書包的時候,有幾個學生發(fā)生了沖撞,一個孩子趴到了另兩個孩子身上,把另兩個孩子壓倒了。因為并不是故意的,而且也不是速度很快、力道很猛的,兩個孩子坐到了地上,所以并沒受什么傷害。
放學的時候,我和兩位同學的家長略作交代,并沒覺得有多嚴重。結果兩位同學的家長反映截然相反。
一位家長客氣幾句,什么也沒說,當時沒說什么,后來也沒說什么。
另一位家長可不得了了!當時一聽我說,立刻嗓門提高了八度“傷著了嗎?在哪兒?快讓我看看!”馬上撥弄著孩子渾身上下到處找。我忍著性子說:“您要看也得回家看??!這坐了一下,應該在大腿和屁股上,怎么看呢?而且只是輕輕坐在地上了,應該沒那么嚴重。”
等到我放完學回到班里,家長的電話追來了“老師,我是不是要等著那個孩子的家長,當面問清楚?。俊?/p>
我暈!“那個孩子我已經(jīng)告訴家長了,他今天要上興趣班,4:30才放學呢!您不用等了?!薄芭?,那好吧。”
我立刻明白了,為什么那個孩子平時那么喜歡斤斤計較,每天在班里最喜歡告狀,什么事都和他有關系。
四
還有這樣的情況,當老師的都遇到過。
學校的飯不好吃,能不能給快餐公司提一下建議:××××××……………
孩子周圍的×××、×××總是惹他,影響孩子的學習,能不能給我們調(diào)一下座位啊?
老師,孩子說您聽寫的時候,他跟不上,能不能麻煩您以后慢一點兒?
老師,孩子上課的時候不能專心聽講,是不是因為他靠著窗戶?。?/p>
老師,……………
五
經(jīng)常有家長發(fā)愁:老師,為什么這孩子說起別的事情來頭頭是道,就是對學習不走心???
可能是因為您關注的點不對。
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如果孩子說起來,家長可以一帶而過,不作過多關注,無需反復提起。
相反,與學習有關的事情,家長應該多問,刨根究底,多次強化,給孩子留下印象: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記住:您的語言、您的態(tài)度、您的行動,都是在對孩子進行引導。
教育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