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絲料酒:飯桌上的規矩。

? ? 客人來到家里,臨走總是客套的說:“留下吃個家常便飯”,這個便飯,像是及方便又隨便。

? ? ? 而客人一句“客隨主便吧”,不讓主人麻煩,也是入鄉隨俗的意思,其實做客和待客都是很講究的,而我們主人呢,一定就要殷勤備至,主隨客便,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

? ? 主隨客便,讓客人感到像在家里一樣放松和愉快。

? ? 客隨主便就是讓主人方便,怎么方便怎么來。

? ? 隨便這兩個字就體現出北京人的好客。

? ? 其實這頓飯不這么簡單,看看老北京餐桌上的老規矩,也可以說是北京老北京人飯桌上的習俗。

? ? 這些老規矩,既是教養,又是禮儀,從細微的肢體語言,都可以向周邊人透露出:身世背景,家教性格,愛好,人品等等!

第一、飯吃飯時,不能將筷子豎著立插在盛著米飯的碗里!這是因為早年間家里死人后的供品,是這樣插的,名曰倒頭飯。如果家里有七八十歲的老人,是絕對不允許這樣。這是對老人的大不敬。

第二、吃完米飯后,碗里要一干二凈,不能剩下米粒兒,老輩人常對年輕人說,飯上貼著米粒兒,將來娶個嘛媳婦。實際是告誡年輕人,要養成節約糧食和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第三、吃米飯不夠時,不要說要飯或再要一碗,要說來再來一碗或再盛一碗,因為,老北京街頭的乞丐,才叫要飯。

第四,吃飯時不能吧唧嘴兒,喝湯時不能出聲,要用勺一下一下,輕輕地喝,不能端起碗來大口喝,聲音過大,對旁邊的吃飯的人的不尊重,也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第五,不許用筷子敲碗邊兒,飯菜沒上桌時,孩子靜靜地等在桌邊等待,如果哪個不懂事的孩子敲碗邊兒。大人就會馬上訓斥:“我這不收要飯的。”是因為過去街上的乞丐也是一般敲碗邊兒一邊乞討的。

第六、排座時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為原則。如果全家圍坐用餐,大人不動筷,小孩也不能動,長輩做,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椅子背兒不能高于長輩。

第七、吃飯時不能隨便換座位,剛開始坐哪就一直坐哪。

第八、吃飯時,不小心將手中的碗碟打碎,要連聲說歲歲平安!以緩和氣氛。

第九、吃飯時要,不能把一只手放在桌下?老北京人待客講究的就是什么話?明面上說,忌諱在底下搞小動作。

第十、給客人沏茶續水時,需側一下身,把壺嘴拿起來,一只手拿壺,另一只手扶著,瓶蓋兒玩兒去,續完水后,放桌子上,壺嘴應朝外,不要對著客人。茶壺嘴兒對著誰表明誰是主人不歡迎的人,意思是趕你走

第十一、家里不管貧富,都有,在吃飯時不舔盤子碗,以及不,不嗦筷子的老規矩

第十二、如果主人家請客,人吃飯要先往飯館兒,等客人來后奉茶敬煙。,別人給你斟酒倒茶,懂禮數的人就會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輕輕敲三下,以示謝意,這叫金雞三點頭!

第十三、待客客人:勸酒要斟滿,倒茶時不能滿,滿了就是在逐客,還有說法就是:茶七,飯八,酒十。

第十四、吃飯桌上吃魚講究,高貴的客人先動筷兒,吃魚的時候一般不給別人往盤子里夾魚肉,因為魚肉帶刺,萬一這塊魚肉里有刺,扎到吃的人就不好了

第十五、用筷子,不能往盤子里尋找或挑來挑去……等等

還有沒說到的,請老少爺們兒指正!

怎么樣?老北京上餐桌的規矩不少吧。這些規矩現在也許很少,但是有些規矩是保留下來的。這些規矩構成了老北京的餐桌文化。這家常便飯,又叫便宴,也是一種文化的儀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天在慢慢的黑下來,我一個人在回家路上。街上沒有人,因為深秋所以滿是落葉,到有幾分凄涼。就連心情也跟著有幾分落寞...
    直視太陽閱讀 355評論 0 5
  • 寫手圈新媒體第9期訓練營即將結束,整理自己一個月來的收獲和堅持勢在必行。 現在是凌晨4點,醫院,寶寶頭部放了留置針...
    四月晴明閱讀 252評論 0 0
  • 一座并不多高的小山上,余七年在亂石當中辟出一塊平整的地方。 他的手心中竄出兩道半尺長的橙紅色火焰,漆黑的鐵矛此刻正...
    及揚寒風閱讀 684評論 0 2
  • 引子 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有時有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會問自己,我一個 iOS 開發怎...
    jimoruxue閱讀 285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