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風(fēng)》是久別怕被遺忘的人的幽怨之歌。
- 鴥
彼晨風(fēng),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鸇鳥疾飛眼前過,棲落蒼郁北樹林。好久不見心上人,憂心忡忡難忘懷。怎么辦呀怎么辦,他早就把我忘了吧!
- 山有苞櫟
,隰
有六駁。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高高山上長櫟樹,洼地里面梓榆茂。好久不見心上人,滿懷悒郁如焚燒。怎么辦呀怎么辦,他早就把我忘了吧!
- 山有苞棣
,隰有樹檖
。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高高山上唐棣密,洼地里面生山梨。好久不見心上人,憂心忡忡如酒醉。怎么辦呀怎么辦,他早就把我忘了吧!
晨風(fēng):鳥名,即鹯[zhān]鳥,屬于鷂鷹一類的猛禽。
鴥:鳥疾飛的樣子。
郁:郁郁蔥蔥,形容茂密。
欽欽:憂思難忘的樣子。朱熹《詩集傳》:“憂而不忘之貌。”
如何:奈何,怎么辦。
苞:叢生的樣子。
櫟:樹名。
隰:低洼濕地。
六駁:木名,梓榆之屬,因其樹皮青白如駁而得名。
棣:落葉灌木,花黃色。果實黑色,供觀賞。
樹:形容檖樹直立的樣子。
檖:山梨。
《詩經(jīng)》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對后代詩歌發(fā)展有深遠(yuǎn)的影響。
《詩經(jīng)》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jì)至前6世紀(jì))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jīng)》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jīng)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fēng)》《雅》《頌》三個部分。《風(fēng)》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風(fēng)》,“風(fēng)”的意思是土風(fēng)、風(fēng)謠,收集了大部分為黃河流域的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十五個地方的民歌160首。這160首經(jīng)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稱為“十五國風(fēng)”,是《詩經(jīng)》的核心內(nèi)容。
這些詩有的以冷嘲熱諷的筆調(diào)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有的寫征夫思家戀土,對戰(zhàn)爭的哀怨;有的記敘了奴隸終年的勞動生活,還有的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
這些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戰(zhàn)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與災(zāi)難,都是有感而發(fā),真摯坦率,質(zhì)樸流暢。
《國風(fēng)·秦風(fēng)》為先秦時代秦國民歌,共10首:車鄰、駟驖、小戎、蒹葭、終南、黃鳥、晨風(fēng)、無衣、渭陽和權(quán)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