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孩子的世界里,我們父母有如最英勇的指揮官,奔跑在戰場上。
“作業怎么還沒寫完。都過去2小時啦!”
“怎么衣服還沒穿好?”
“快吃早飯啊,我們快遲到啦!”
“你到是走快點啊,這么磨嘰。”
我們為孩子的拖延著急,也無法理解我們認為幾分鐘完成的事,在孩子那里卻成了漫長的歷史故事。孩子的拖延可能源于他們對身處的世界還不夠熟悉,他們現有的認知還無法完美的理解時間這一虛空的概念,對于事物間的邏輯關系,因果聯系更是無法洞悉和掌握。
所以他們只會用他們的方式去完成一系列動作,我們只是在帶領著他們去慢慢探索這個未知世界。而對于我們這些熟齡的人,卻也如孩童般犯著可怕的拖延。拖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懶惰,它有著很多的產生原因。
001樂觀的時間觀
拖延癥有著一種另類的樂觀,就是我們還有很多很多時間去處理;而不是我們只剩下這么一點時間,來不及完成。正因為這種可笑的樂觀,讓我們停留在當前的舒適中,將一切都拋給了那一直未曾停止運轉的時間。它是最公正也是最客觀的法官,它會給你的行為一個最終的評判。
002 大腦的回避
拖延癥有時并非來自樂觀的時間觀,而是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無法順利的完成工作,又不愿離開當下去努力面對。或者是因為追求完美,對自己總是不斷地否定,結果久久都不會有行動。這就是大腦的回避引起的拖延。
003 內心的懼怕
任務的困難或繁重早已在一開始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我們戰戰兢兢,不知道在完成的過程中要歷經多少艱辛,就如打針前的那幾秒,是讓人最恐懼的時刻,因為知道會痛,所以不敢面對。為了延緩痛苦,我們選擇了拖延。
相對于孩子無意識的拖延,我們主觀的刻意拖延才真正可怕。解決拖延要敢于認識自己的弱點,我們要跑贏時間;我們要先完成再完美;我們要做,就對了。讓拖延成為過去時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