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致癌物,一位專家說了算嗎?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國家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陳超透露:實驗團隊在全國23個省44個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共155個點位(包括自來水廠、家庭水龍頭和水源水)采集了164個水樣,從中檢出致癌物——消毒副產物NDMA(亞硝基二甲胺)。清華大學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長劉文君表示:不用擔心。(中國新聞網10月17日)


對于檢出致癌物,專家劉文君表示“不用擔心”,這當然有他的判斷標準,他說“咱們國家的飲用水標準是世界水平的標準,如果標準中沒有涉及到,表明危害還沒有那么大”。但這樣的說法有個疑問,即到底是以標準來判斷事實,還是以事實來判斷標準?如果以現有的標準來看,其中確實沒有涉及到這一項,這當然也可以堂而皇之地解釋為危害不大。

但是,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僵化物,它應當隨著事實而改變,因此,用現有的標準來包裹事實,這種說法并不能服人。任何標準的制定,其實都是一種依據現實危害的后補行為,換言之,就是一種對已經發生過危害的限制舉措,再進一步說,就是在承認了危害存在的時候,才有可能提高標準,而如果總是用現有的標準來包裹事實,那么危害就總會處在標準之外,當然也就可以用“不用擔心”加以解釋。

流行病醫學研究表明,亞硝胺與某些區域的消化道癌癥密切相關,這是一種現實存在,盡管對于它的致癌程度,目前還不能拿出一個明確的說法,但現實就是現實,至于它的致癌程度,雖然還有待于長時間的研究,但基本事實卻無法改變,那就是它確實存在著致癌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就不能是“不用擔心”,因為在未知條件下的“不用擔心”,實則是一種盲目的樂觀,它無助于使人們放下擔心,只會增加人們對這種致癌物的恐慌。

全國23個省44個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共155個點位都檢出了這種致癌物,這會引起大面積的恐慌,而在這種情況下,專家簡單地一句“不用擔心”就想消除這種恐慌,這很不現實。因為,這種說法沒有理據的支持,有的只是對現有標準的僵化反向套用,而這種說法根本沒有科學性。當然,對于這種物質到底有多大程度的致癌性,還需要科學研究來確定,這可能是一個時間不短的過程。但對于專來家說,卻不能以一句“不用擔心”就將這個話題封死。

因此,對于檢出的這種致癌物,到底對身體健康有多大危害,這不應當是某個專家說了算的事,應當將這個問題擺在公共議題之內,讓所有的相關專家都來參與其中,唯此,才能從科學角度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有了確信的結論之后,該修改標準就修改標準,如果確實沒有多大危害,就應當鄭重其事地發個權威性科學公告,而不能封死于某位專家的“不用擔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