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垃圾桶

這兩天接收到的負能量有點多。

有學弟學妹抱怨對自己目前工作的不滿意,初中同學抱怨自己婚姻的不幸福。

想辭職,跳槽,想著離婚。

我說:我導師跟我說過一句話,你可以拿著你的簡歷去10家公司面試,他們給開出的平均工資就是你實際的能力。

婚姻不滿意,得首先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有用心經營?

說到底,我們所有的抱怨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沉浸在抱怨中的我們,只會被淘汰。

人真的要為自己爭氣,當我們抱怨命運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輸了。

這些讓我想起實習工作那一年。

來了一個女同事,她有點像祥林嫂,跟她聊天便會聽到她抱怨,說公司的待遇差、老板的嚴苛、同事們競爭的不折手段。

可以理解就是:以我的能力,在這兒根本實現不了價值!

后來沒多久她就辭職了,以為會跳槽到更好的公司,可她后來的工作一個不如一個。

從她朋友圈可以看到,還是那樣的抱怨和吐槽,對于像她這樣的人,只會想著屏蔽。

的確,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艱辛,偶爾抱怨人生、宣泄下情緒,也無可厚非。但習慣性抱怨而不改變,帶著怨氣生活,這股怨氣長年積淀在自己心里,會表現在話語里,從性格、氣質滲透到臉上、眼神里。

這樣的模樣,讓人看起來都不美麗。

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拿來抱怨的東西太多了。比如,沒能生為富二代、官二代,為啥我爸不是馬云,為啥自己不是王思聰。

仔細想想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扎、奮斗,沒什么可抱怨的,不如端正心態,想想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或許對愛抱怨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一份工作能讓他們滿意,又或許,他們身上充滿的怨氣,暴露出自私消極的個性,讓老板無法喜歡。

這樣的人,無論外表多完美,身上那股怨氣都會令人覺得不好受。

所以抱怨并不會讓事情好轉,有抱怨的功夫,不如花時間反省自己的不足。

其實對于有些人都一樣,沒有一份工作是不想辭職的。

當你的能力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就別讓怨氣大于本事,奢求大于能力。

何況,這個世界從來就不公平,家庭、長相、天賦、性格,這種自帶的東西很多,多到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一一抱怨。

即使沒了你,地球還是照樣轉動,世界也不會因你而改變,抱怨的那件事,也不會因此而好轉。

記得高一那年,我覺得自己已經很怒力了,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不懂就問老師,放學專心完成作業,可是我的成績還排不上年段的前10名。

抱怨考卷出的太難,抱怨自己答題的失誤,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后來,跟一個排前3名的女同學認識,她告訴我:她5點就起來背英語單詞了,記一些比較容易忘記的公式,不會做的題目,除了問老師,還會跟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探討。

從那以后,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專心學習、改變,成績很快就上去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們太懶,懶得去學習,懶得去改變,在習慣中重復不滿意的人生。

當其他人早已開始嘗試解決問題改變生活了,我們還停留在原地,得過且過。

其實從負能量的情緒中走出來,方法有很多種。

上班時的負能量,最好不要帶回家。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一個人在北京工作,壓力不小,工作也并不比別人輕松,可從沒聽見他抱怨過,至少跟他的聊天中沒有感受到。

他說自己會安排好周末。比如這這周會跟同事一起做飯聊天,一起玩,下周會到電影院看一部電影,遇到假期會出去旅游,傳到朋友圈都能讓同學朋友羨慕。

他說,每次有壞情緒,想找人抱怨時,都會努力克制,通過聽歌、運動等方式發泄,從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他說,如果必要的話,可以試著去找心理老師,因為她們最懂我們。

因為沒有人愿意一直當別人負能量的垃圾桶,一個愛抱怨的朋友,能把一個人一天的好心情給毀掉。

所以看他身邊的朋友很多,也不是沒有道理。

一個有朋友、有生活情趣的人,又怎么會不快樂呢?

生活不會辜負認真對待它的人。

如果不喜歡一件事,想想能否改變它,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

當我們對現狀不滿意時,當想要開口抱怨一番時,可以靜下來想想,自己現在的狀態,真的能改變現狀嗎?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因為一點不順心而抱怨,那么也將繼續不順心。而當我們努力走出壞情緒時,自己才會發現,沒有什么坎是過不去,只有抱怨在和自己過不去。

什么是自由呢?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要讓別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那么你就是自由的。

做一個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手里的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