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想都不想地回答道:編劇毫無道德底線。其實,看完此劇,雖然很多情節經不起推敲,但我依然給它四分好評。我想,給差評的大多是這樣兩種人:從未寫過劇本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和超級厲害的王牌編劇。
雖然從未寫過劇本,但我知道編劇的不易,從人設到情節,從設置障礙到解決問題,從社會熱點到市場運營,不是一個端著文學的幌子、拿著道德的利劍之人可以輕易評判的。
言歸正傳,我討厭凌玲,卻又覺得最后一集她和陳俊生的擁抱,自然而然,冰冷溫暖。
【壹】
凌玲,一個出生一般、大專學歷、姿色尚可的小職員,“原先在咨詢公司下游的數據調研公司中做調研員的工作,因表現出色進入一家小咨詢公司,并在數據分析這個崗位上做到了極致”。工作中她踏實細致,是個不可多得的員工,因為她知道想要扭轉自己的命運,唯有工作能保她周全。下班后還要輔導孩子作業,并沒有因為生活不易而輕易向孩子抱怨或發火。從工作到生活,她隱忍克制,竭盡所能。
她從某種意義上講,不過是每一個處境堪憂又不甘平庸之人的一個縮影。只不過,她為了改變命運,毫無道德底線罷了——
她不甘心做一個單親媽媽,而老實怯懦的上司陳俊生,無疑是她扭轉命運的最佳人選。她看到了這個男人的不易,讀懂他艱難謀生的孤獨,然后以溫情為劍,輕易就刺穿陳最后的心理防線,以退為進,步步為營。
凌玲口口聲聲說,我愛你,與你無關,云淡風輕地給俊生更大的壓力,在結婚后亦屢次重復“我們是好不容易才在一起的”,讓你恍若覺得子君是第三者,她和俊生才是真愛,歷經千難萬險才執手成家。她真的只是為愛嗎?明眼人一眼洞穿。只是從一開始她就聰明地把內心深處對錢權的渴望全部壓抑,只用愛做蒼蠅,去叮那個有縫的蛋。
大家都罵這個心機婊手段之高,心腸之狠,無人能及。但這個心機婊,對陳,居然有愛(最后一集看到陳痛苦的樣子,她痛哭流涕,主動交代事情真相),即便這份愛里摻雜著陰謀和私利,令人唾棄與鄙夷。這份愛不純粹,可是俊生和子君的愛當初不是很純粹嗎?這份純粹到最后不也不堪懷念、滿目瘡痍嗎?
沒有純粹的愛,真愛不過是個幌子,有人用它踏破道德底線,有人借它指望一世無憂,它的意義被歲月篡改,它的價值被人心踐踏。
再者,子君和賀涵的愛,雖飽受爭議,卻能獲得祝福,為何?是因為賀涵和唐晶還沒結婚嗎?不是,奪——哪怕是被動地奪——閨蜜的男友,在道德上毫無優勢。我們原諒,是因為我們參與了他們的悄無聲息的愛,自然而然,無關心計和手段。子君越是退卻不僭越,賀涵越是掙扎和直面本心,我們就越覺得真愛無敵,仿佛唐晶夾在中間,倒成了多余。所以說,真愛,原是這個世間最偉大也最齷蹉的字眼,是最萬能也最無力的說辭。
【貳】
我相信俊生對離婚和再婚一事是后悔的,他后悔的不是子君變得獨立自強,因為如果不是離婚,子君還是原來的那個讓他寧愿坐在車里也不想回家的嬌妻。而是他發現凌玲不過是第二個子君,一樣怕他招腥惹膻,一樣望他升官發財,一樣盼他夫貴妻榮。況且,他還有對前妻的愧疚和義務,還有兩個孩子的撫養負擔,還有協調新家庭的種種顧慮。他以愛為砝碼作一場豪賭,卻發現賠了夫人又折兵。
他也終于看清,愛是最厲害的道德婊,當初身在其中,看不透真相。如今看透,木已成舟。
因此陳俊生最后不可能不擁抱凌玲,感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是他已沒有資格擁抱子君——他后悔放棄的人。況且路要往前走,人不能往后看,他心已冷透,卻只能靠眼前人取暖。否則,和凌玲離婚、再婚,他只是在婚姻的漩渦里再翻滾一趟罷了。況且,這個破壞他家庭的小三,愿意為自己妥協,那么此生且過,豈敢有他求?
婚姻是一座圍城,在外面的人不懂得,在里面的人不甘心,所以拼命,演好此生。其實人活一世,就是來渡劫的,婚姻就是一場大劫。只是有人最后選擇了出家(如李叔同),皈依了宗教;有人最后選擇了出軌(如陳俊生),看似皈依愛情,實則背叛初心。
最后想說,那些總希望看到小三遭報應的人,就此了了殘愿吧,因為生活中小三上位且活得很好的大有人在。我們相信報應,是因為自己無力反抗,報不了仇,發不了火,才寄希望于天。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你又憑什么例外呢?
況且,如果你能配得上賀涵,還會對薄情的陳俊生戀戀不忘嗎?遺忘,和不愛,才是對背叛最好的報復,和解脫。
“我已經不愛你了。”飯桌上子君對俊生說,好像剛剛下線了那一段婚姻,她并未參演。
? ? ? ? ? ? ? ? ? ? ? ? ? ? ? ?201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