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先不要急著發脾氣。壞情緒占了上風,人就很容易沖動,進而做出錯誤的選擇。
深呼吸幾秒,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等心情稍微平復些,再去處理問題。
大多數時候,我們面對的問題都有辦法解決。真正難住我們的是對問題的負面感受。當一個人把情緒處理好了,也就解決了生活中80%的難題。
2
先找準問題,再解決問題。
一個找不準問題的人,就像蒙眼在迷宮中行走。還未看清出口,就開始找出口的方向,很容易陷入盲目嘗試的誤區。
只有先正確地看待問題、找準問題的關鍵,才能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進而有針對性地拿出措施。
要記住,一根針要找到針眼才穿得過去,一個問題要找到癥結才能真正對癥下藥。
3
多反思自己,少抱怨他人。
生活中,我們好像很容易發現別人的缺點,而常常忽視自己的過失。
固然,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但安靜下來總結思考,不僅是心靈成長的必需,也是讓前行之路走得更遠的動力之源。
自我反省不僅是一種謙虛的人生態度,更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善于自我反思的人,才能改掉錯處、有所進步。自以為是,不是本事;常思己過,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4
學會承擔責任,不推脫逃避。
出現失誤的時候,該認錯的要認錯,該擔當的要擔當,不要以為逃避能解決問題。
一個人有責任、懂擔當,才能獲得他人的支持與信任。如果遇事就逃避,只會給人留下不靠譜的印象。
承擔責任從來都不算輕松,但努力去做,會讓你找到生命的活力,獲得應對生活中各種變化與挑戰的勇氣。
5
要及時糾錯,不要繼續犯錯。
人這一生,最怕的不是做錯事,而是心存僥幸、知錯不改,甚至將錯就錯、一錯再錯。?
古話說:“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意識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應該立刻改正從善。最要緊的是在“速改”上下大工夫。
一個錯誤放過了,下一個錯誤便也有了繼續放過的理由,惰性是自己縱容出來的,克服惰性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6
改變,是更好的選擇。
面對失敗,與其一味地浪費時間自怨自艾,不如做出改變,重新出發。
?一個人再后悔,也不能回到過去重新開始。若一味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那么今天的時間,就是昨天的重復。
給進步留一點轉圜的余地,為成長留一點飽滿的空間。改變,是更好的選擇;向前,才能看見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