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at you eat! 這是一句西方世界的名言。我要加一句,You are what you read!或者說,You want to become what you read!最近閱讀了一本小說,讓我想起和以前精讀的一本學術著作,以及去年看了好幾遍的一部紀錄片來。
小說是《長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如果你愛看電影,又是文青,應該記得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那部“告別有情天”。對!書比電影好看一百遍!這里不想介紹小說的情節,只想提一下主人公、也就是達林頓府的男管家史蒂文斯提到的一個故事。他主要想說的是作為一個職業的高水準的管家應該具備的“尊嚴”。
“。。。它描述的是一位男管家曾隨同其主人旅居印度,在那兒服務了許多年,其間,他在當地職員中仍能貫徹執行他在英格蘭時的高標準。有一天下午,這位男管家走進了餐廳以確認晚餐的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突然間,他發現一頭老虎趴在餐桌下。他不動聲色地退出了餐廳,小心地把門關上,然后鎮定自若地向客廳走去。在那兒,他的主人正與幾位客人品茶。他有禮貌地輕輕咳了一聲以吸引主人的注意力,而后他在主人的耳邊輕聲說道:“老爺,對不起,在餐廳里好像有一頭老虎。也許您會同意使用十二號口徑的槍吧?”
據傳說,幾分鐘之后,那位主人和他的客人們聽到了三聲槍響。這之后不久,那位管家又出現在客廳里,他用茶壺重新沏了茶。主人問他一切是否正常。
“完美無缺,老爺,謝謝您。”他答道,“晚餐將在平時那個時候準備好。我很高興地告訴您,剛才所發生的一切絕不會留下任何可察覺得到的痕跡。。。”
紀錄片則是《壽司之神》,關于日本最貴的壽司店的廚子小野二郎。片子里面反復強調的是這么一個日語單詞:Shokunin,中文意思是職人,也就是有手藝、有技術、充滿職業精神的人。小野二郎花了60年時間做好一件事情:做壽司。去年奧巴馬去日本訪問還特地抽出時間來去吃了一次二郎壽司。看這個片子的時候,我的身上開始起雞皮疙瘩,就是那種很興奮很顫栗的感覺。里面提到一個學徒從擰毛巾開始,這大概要持續兩三年時間。然后才能開始做雞蛋壽司,然后又是幾百次的成品被二郎拒絕,直到最后終于老頭對學徒說:這個差不多。學徒當時高興地幾乎潸然淚下。接下來則是學習切魚。。。一步一步。。。
而那本學術著作就是馬利克的《管理成就生活》了。因為工作的緣故,幾年前曾經反復讀過好幾遍。馬利克說,管理是一門職業,也想其他的職業一樣,有特定的任務需要高質量完成,有工具需要熟練使用,有原則需要遵守,更有其責任需要承擔。這里的責任是指:不管你從事什么職業,你都要為成功和失敗負責。而且,你要遵守職業道德。這樣的人才能被成為一個professional。
任務可以學習,工具通過實踐掌握,原則在有了長時間的成功失敗的經驗后可以更有效地遵守。可是,你很難教會一個人有責任感和具有職業道德。。如果這個人年紀還輕,那還有可能。否則,難度會越來越大。我曾經在培訓里想到這個例子:如果責任可以教得會的話,那我國每年何必反復花錢在廉政教育上呢?
三個不同國家的人:英國、日本、奧地利。三種不同形式的藝術表現形式:小說、紀錄片、管理讀物。他們說的都是一樣的事情:一個人尊重其職業,用一生的時間投身期間,努力磨練技藝,努力實現最高的水準,同時遵守職業道德。這就是尊嚴,這讓人驕傲。
或者也可以說這是意義。維克多弗蘭克爾曾經在《追尋生命的意義里》寫過,人主要關心的不是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而是實現意義(meaning),而其中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創造一種工作或做一件實事。不管是史蒂文斯、二郎還是馬利克,他們都想法設法實踐這一點。
你問我為什么會想到把這些東西扯到一起?我只能說:You hope to be what you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