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微信后,特別愛看朋友圈。親朋好友在朋友圈里曬吃曬喝曬書曬娃,大家一起分享生活點滴,情景交流,其樂融融。
可是最近我發現朋友圈卻有點變味了。不知何緣故,朋友圈里曬吃曬喝曬書曬娃的少了,曬加班曬生病曬決心的多了。而且曬加班一定是半夜加班,曬生病一定是帶病工作,曬決心一定是克服萬難一干到底。
某君近日在朋友圈曬一照片,左手背插吊針,上掛一吊瓶,座椅邊放一工作本,上擱一筆,再配上幾行大字“苦逼的娃,生病還在寫材料”,情景令人唏噓不已,怎一個慘字了得。
又如某君,總在凌晨發朋友圈,內容或是外出工作檢查,或是伏案奮筆疾書,配上諸如“5加2,白加黑”的煽情文字,一幅苦大仇深的加班狗形象。
又諸如莫君,偏愛曬子女倚門等待的照片,再配以煽情文字“親愛的寶貝,等忙完了工作,一定抽空多陪陪你”,活脫脫一出現代版“三過家門而不入”。
諸如此類。
看多了這樣的朋友圈,我不禁產生疑問。比如在醫院掛吊瓶寫材料的那位,醫院人來人往,人聲嘈雜,能靜下心來寫材料嗎?再如總是在凌晨發朋友圈的那位,工作照片又不是緊急任務,非要凌晨發嗎?又如曬娃等待的那位,回回都是等待,有發朋友圈的功夫,就不能早點回去陪陪孩子嗎?
后來有一位深諳此道的前輩給我解了惑。原來這些朋友的微信都加了單位領導,朋友圈不是給朋友看的,而是給領導看的,我這才恍然大悟。
哎,如果真的工作辛苦,告訴領導就行了,干嗎要這樣拐彎抹角地說呢?這種做法,把朋友圈也搞得變味了。這樣的朋友圈,不看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