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載:“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p>
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發大水,
大水包圍了山崗,淹沒了丘陵,大地一片汪洋。
大致的故事你們都知道了:
最后是大禹把洪水給趕跑了。
你們知道大禹治水有多難?
禹之前,他的父親鯀治水九年,沒毛用。
于是,舜把鯀給滅了,讓他兒子接著上。
最早禹是推辭的。
《史記·夏本紀》說:“禹拜稽首,讓于契、后稷、皋陶”。
他不想干,想讓另外三個人上。
這未必是禹有多謙虛。
你要知道,面對這樣全國性的洪水,
在那個時候,連金屬都沒有普及的情況下,
他們主要依靠木頭、石頭的工具
怎么治水?挖個溝渠都費老鼻子勁。
再說,老爹因為治水不力剛剛被殺,
換誰不腿肚子軟???
然而沒用!
舜說了:“女其往視爾事矣!”
——別瞎掰掰了,說你行你就行,干活去吧。
禹只好去了。
這一去,十三年,連家都不敢回。
我們來看看,大禹為了治水都走了哪些地方:
他治水的歷程,從冀州開始。
冀州
——當于今天的河北、山西兩省;
然后到兗州
——今天的山東省西南部;
然后到青州
——今天泰山以東的山東半島;
然后到徐州
——今天江蘇、安徽兩省北部與山東的西南部;
然后到揚州
——今天的淮河以南,長江流域東南地區;
然后到荊州
——今天湖北南漳縣西南和湖南衡山縣之間的區域;
然后到豫州
——今天湖北南漳縣西南和黃河之間的區域;
然后到梁州
——大約在今天陜西華山到甘肅、青海一帶;
最后到雍州
——大約在今天陜西山西交界處到甘肅、青海一帶。
今天的大半個中國,大禹全部用腳丈量了一遍
這不是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更沒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文藝范兒;
其間開了多少座山,挖了多少道溝渠,通了多少條河;
《史記》有詳載,這里不一一列舉
——怕你們看了打瞌睡。
這次治水,不止讓洪水歸位,百姓重歸家園,
而且九州之地都區劃出來了。
中國有九州的說法,便是大禹治水的副產品。
這是4000年前古人干的事兒。
沒有任何機械化,甚至沒有鐵器,
雖然《史記》沒有明載,
然而付出了多少汗水血水,
甚至犧牲多少生命,
用腳趾頭就可以想像。
——我所居住的城市,
每年夏天,臺風來臨,大雨傾盆,
當其時,城市必定淹沒,
街道化為河道,車庫變成水庫。
大禹治水,一十三年;
我們城市治水何止一十三年?
年復一年,“下民其憂”,罵聲震天,
然并卵!
據網易報道,中國62%城市內澇。
這是一個比4000年前,
全國性洪水更加棘手的問題!
現在還是冬天,窗外冬雨綿綿。
半年之后,你們又將被淹,
——那時的雨水沒有這么溫柔。
2016年的夏天,
那一場即將來臨的大雨,會不會讓你懷念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