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十點讀書上看到一篇文章,寫的特別好,分享給大家。
他說我們時常覺得心累,那到底什么是心累?
心累:
有的時候是無力擺脫的困境;
有的時候是自我否定的潰敗;
有的時候是得不到的疲憊;
有的時候就是莫名的快樂不起來......
身體累了,可以休息。
心累了,該怎么辦呢?
愛因斯坦說:“問題不可能由導致這種問題的思維方式來解決。”
所以需要從“心累”的困囿中抽離出來,換個角度試試。
心累,很多時候是因為過于看重得失。
俗語說:“每失一物,必有所得,每得一物,必有所失。”
生活的真相也許就是如此,不斷地得到和失去,循環往復。
所以,看不開得失的人是最累的。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禍如此,得失亦是。
既然得失如此微妙,互相包含,我們在“得”時就不要得意忘形,警惕和防備潛伏在它背后的失去;在“失”時也不喪魂落魄,而是等待和爭取那依傍在它背后的轉機。
其實,得失在我們的人生之中是極為正常的一件事情,談不上好壞、榮辱。而問題就出在,我們對于得失的態度上。
就好比同樣半杯水,得失心重的人,會痛苦于杯子的一半是空的,而看淡得失的人,會滿足于杯子的一半是滿的。
只有看淡得失,才能不被任何貪欲支配,從而達到不受約束的境界,方能把舵自己的人生方向,達到心靈的至清至靜。
愿我們從此不再過分看重得失,滿足于自己人生中已擁有的,淡然得不到的或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