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就是“看見”

今天聽了武志紅”媽媽是孩子第一面鏡子“,挺有觸動。從在微信里接觸武老師的文章后,就很喜歡,總覺得他說的很對,挺接近人心的本質,而不是光講那些空洞的道理。最近又看完了他的《為何家會傷人》,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原生家庭對人影響,里面很多觀念很認同:性格決定命運,所謂的性格就是內在自我和內在父母的關系;自卑,是對獲得愛的自卑。

我儼然也成為武老師的粉絲了,昨天又開始找他的其他書籍看,《身體知道答案》這本書,看了目錄后就馬上被吸引了,這本書教我們去認識自己的身體,讓心靈與身體鏈接,看到武老師說與人交往如果你只用頭腦的智慧,很難真正的理解對方,如果你用身體的智慧,就會很容易與對方共情,體會對方的真實感受。邊看邊反省自己,覺得自己這么多年來,真的很少運用身體的智慧,很少感應身體。我相信全書看完后,一定會對自己的探索又更深入真實。

媽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今天聽武老師這堂課,媽媽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里面舉了不少孩子和媽媽心靈感應的例子,剛出生的孩子,我們總以為這么小,能知道什么呢?武老師的這堂課里,就驗證了,嬰兒其實是懂得,他渴望與媽媽建立鏈接,孩子的哭聲是在提醒媽媽我有需求沒被滿足,當媽媽懂得了孩子的需求后,孩子就不哭了。

昨天去看望同事的孩子,剛出生兩個月,感覺和他說話,逗他玩,他很喜歡,還會沖我笑,他的笑告訴我,他喜歡和我這樣的互動,他喜歡和人愉快的交流。他拉便了,會大哭,媽媽過來解開尿不濕后他馬上就不哭了,同樣餓了也大哭,過來給他喝奶后馬上淡定。武老師說,如果孩子在吃喝拉撒玩的需求,都會被媽媽及時的回應,孩子就會體會生命的活力,感覺自己無所不能,就是全能自戀,能體會和世界一體的感覺,媽媽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在這面鏡子里他看到了自己是一個很有活力能量的人。如果孩子的需求不被理睬,不被重視,漸漸的他就會在這面鏡子里看到自己是一個不被重視,不被愛,價值感低的人,他的生命活力就被壓制了。

這兩天我不知不覺會反省自己,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有些在在記憶中很深刻的事現在再想起來,覺得孩子雖小,但真的是懂得的,也突然明白了孩子的想法。

“看見”孩子

我帶他到四個多月,因工作原因,過年回家的時候就把他放在老家帶。清明節的時候我回去,他七個多月了,那幾天我帶他,特別黏我,一直要我抱著,只要我要離開把他放下,他就會哭,伸著兩只手,意思是要抱,有一次我要去洗水果,把他放沙發上轉身去了廚房,他立刻哇哇哭,后來我過來從他身邊經過,他立刻拉著我的手,放在他的腰間,意思很明顯,還是要抱。那時我沒能看見他,為什么離開一下他就要哭,這幾天想起這一幕,突然明白,孩子不會說話,他的哭聲分明是在說:媽媽,抱著我,我不要和你分開。因為離開了他幾個月,他更害怕我離開不回來,所以我一放下他就會哭,他希望媽媽能時時刻刻抱著他,只是他不會說話只能用哭聲表達。

去年過年,我們初六就回來上班,爺爺希望帶著孫子在老家多待一段時間,晚點回。我們走的當天,奶奶說你們走他肯定會哭,讓我們偷偷走不辭而別?;貋韱査麄冃『⒖蘖藳],奶奶說,他很好,一點都沒念你們,玩的很好。

過了一個月,因思兒心切,乘有朋友開車過來就趕緊讓老人帶著孩子上來了。雖說孩子在老家玩的很好,但一回來還是明顯感覺他的變化,以前晚上都是和老人睡,現在卻粘著要和媽媽睡,每天我給他講故事哄他睡著了抱到老人床上,只要半夜醒來發現媽媽不在,就大哭大鬧,只有把他抱過來一起睡。那段時間他天天如此,當時沒有看見他的缺乏安全感,渴望和媽媽親近,現在想來,孩子也許玩的開心,但他什么都懂得,他沒有安全感,他害怕和媽媽分開。

就在今年春節,有時候看不到我,他還會哭,我問他怎么了,他說:我最怕媽媽偷偷的走了。于是,我認真的告訴他:以后不管媽媽去哪,都會告訴你,絕不會再偷偷的走了。所以這次我們過年提前回了,但我告訴他,告訴他媽媽有事不得已才要先回,但媽媽很愛他,很快會來接他,哪怕他哭,我也不能騙他。他是小,但他什么都知道,被他發現你是騙他的,下次他就不信你了,溝通就更困難了。所以現在打針吃藥,我會如實告訴他,不會騙他說不痛不苦,他現在去醫院檢查,吃藥打針都很挺配合的了,醫生經常表揚,他甚至很喜歡去醫院。

還有,小時候經常嫌他磨蹭。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他剛學會走路不久,有一次經過網球場,他停在那里不走了,看了一會了我說:兒子,走吧。叫了他好幾遍走吧,他都無動于衷,一直看著那個網球場打球。于是,我想教訓一下他,我就躲在旁邊,讓他找不到我,讓他長點記性。果然,看了很久,他打算要走了,環顧四周,發現媽媽不在,就哇的一聲大哭,邊哭邊喊媽媽邊走。我跑出來告訴他:下次要跟著媽媽走,不然走丟了就找不到媽媽了。

現在想起這件事,我覺得我錯了,盡管看網球對我來說看下就行,看那么久沒意思,可孩子不是,他覺得很好奇,想多看看,看個明白看個究竟,可當時的我沒有看見孩子的好奇,嫌他磨蹭還教訓他。后來兒子在小區里玩,也是走走停停,有時候一個地方呆好久,我覺得好無聊,總是催他:快點,我們去某某地玩吧。現在想想,我沒有看見兒子當時想要觀察大自然的需求,我站在我的立場覺得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東西沒什么值得停留的,可孩子卻是對萬事萬物充滿了好奇,所以他磨蹭,走走停停,對他來說每一處都是風景,而不是一定要到達目的地才有風景。后來看了《牽著蝸牛去散步》,我告訴兒子:媽媽以前老催你是我不對,我看了這篇文章說,寶寶就像蝸牛,本來就走的慢,以后我就當你是蝸牛,只要不是吃飯時間,媽媽不催你,你隨便看隨便玩,兒子聽了很是開心。

還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從超市采購回來,提著不少東西,我告訴兒子,走這條路比較近,他偏要走另外一條,走回來后,他說:媽媽,我還想走另一條路。我當時就不同意,提著東西,累,想盡快回去,說其他時間再帶他來走另一條路。他不肯,哭著鬧著,我煩的打了他,提著東西就往前走,不管他在后面哭鬧。后來有一天,他告訴我:媽媽,我發現了還是這條路近一點。以后每次從超市回他都走這條路。現在想起這件事,我理解了那時候兒子哭鬧的原因了:他是想走完這條,再走走那一條路,他很想比較下,到底是那條路更近。而我當時因為累,只覺得嫌兒子麻煩事多,沒有看見孩子迫切想體驗對比的心情。

看見孩子,不僅要看到事實,更要看到孩子的感受。因為同一件事,對孩子和大人產生的感受的是不一樣。而感受事實,比客觀事實更重。你以平等的心對待,多換位思考,你看見了孩子,孩子也會看見你。我印象幾件深刻的事,從中感受到兒子看見了我。

孩子也“看見”了我

去年去一個書店聽講座,路途較遠要轉兩趟地鐵,且大人的講座,我不想帶他去,當我告訴他媽媽要去聽大人的講座,你在那不好玩,你和爸爸在家吧。他告訴我:媽媽,我非常想和你一起去聽講座,帶我一起去吧。孩子爸想引開他的注意力讓我偷偷走,我關上門停了一會,想聽下他的反應,聽到他發現我不見哇哇大哭,不忍心拋下他,就帶他去了,他還堅持要坐著推車去。路上遇到階梯處,我告訴他:你看,有階梯的地方推車很麻煩吧。短的就自己推上去,長階梯我就找路人幫忙抬上去?;丶液?,我問他,下次還要和媽媽去聽講座嗎?不好玩吧。小家伙卻一板一眼的說:好玩,下次我還要跟媽媽去聽講座。但我下次不會坐推車去了,我自己走路去,因為坐推車,上下樓梯的時候媽媽很累,我不想看到媽媽太累。當時聽到三歲兒子能如此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念,有些詫異,更沒想到他會為了怕我太累放棄坐推車。那一刻,挺感動的,我不說累,但他看見了我的累。

有一次出去玩,他和爸爸都進了電梯,我才提著東西出來,這時兒子從電梯里出來,他爸問他干什么,他說:我要去幫媽媽提東西,媽媽已經提了很多東西了。說著就幫我提了一個包過去。平常我有時爬高拿東西,兒子就會說:媽媽你小心點,別摔跤了。切水果,就說:慢點切,不要切到手了。感覺他是如此貼心,總能看見你的危險,并且會表達出他的關心。在這方面我真不如兒子。

有次和他爸吵架,我們聲音比較大,兇,兒子就問我,你們怎么了?我對他說:爸爸媽媽就是對事情的看法不一樣,需要溝通一下,我們都說出來就沒事了,你先去客廳玩好嗎?兒子不肯離開,非要和我呆在一起,我問他,你是想保護媽媽嗎?他說:是的。他看到我流眼淚,也哭著說:”媽媽,發生什么事了???我幫你擦眼淚。“一下又會拿音樂盒給我玩。就是不肯出去,一直陪著我坐著。媽媽通常是孩子最親的人,所以孩子對父親的心聲是,如果你愛我,就對我媽媽好一點。小時候,雖然父親不怎么打罵我們,但經常和媽媽吵架,看到他們吵架對孩子來說真是恐怖的場面,對自己影響很大。所以雙方吵架盡量避開孩子,別讓孩子看恐怖電影。

我覺得自己在育兒方面,有些道理是懂的,但體力精力并不充沛,所以有時忙起來累了,就沒有那么好的耐心,這時孩子再調皮,很容易就抓狂。當我大聲呵斥他后,很快我就會后悔自己的粗暴行為。孩子平時很體貼我,估計是我這個媽媽內心不夠強大他才要照顧我。有一次下去玩,我拿著衣服下電梯,在電梯里他大聲的對我說:你快穿上衣服!看他一本正經的,我逗他:為什么?他嚴肅的說:下面很冷的!你看,我都穿了這么厚的衣服!"這感覺不像是我兒子,更像我哥哥一樣。我生氣了,兇他,他會流著眼淚說:媽媽,不要這么兇好嗎?看著我還不高興,又開始搖頭晃腦,變換著語氣叫:媽-媽!媽-媽!我知道他是想逗我開心。

有時候問他,你最喜歡什么?他說:最喜歡媽媽不生氣。再問他你最不喜歡什么,他說最不喜歡媽媽生氣。其實,我希望他能活的輕松些,不用這么小太懂艱辛,也不用小小年紀去取悅父母。后來孩子再逗我開心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媽媽生氣只是一時的,馬上就沒事了。你不用哄媽媽開心了。以后還是把身體鍛煉好,盡量保持情緒的穩定,做個內心強大的媽媽,能讓他在我的保護下無憂無慮的生活,而不要兒子來保護我。

愛,就是看見。沒有看見,就沒有愛的存在。我看見了你的喜、怒、哀、樂,我感受到了你內心真實的感受,我就和你在一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如果孩子的一舉一動你及時的反應,孩子就從這面鏡子里看到了自己是個被重視值得愛的人;如果孩子的需要總是不被呼應,他就從這面鏡子里看到一個不被重視不被愛的人。希望自己能做一面好的鏡子,讓他體驗”全能自戀“的感覺,讓他生命的活力自由流暢。

后記:

文章是幾個月前寫的,修改完后有一些感悟。現在孩子上學了,開始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平和了很多,對孩子大聲的頻率越來越少,現在每次放學去接孩子,他都歡呼雀躍的跑過來,叫著:媽咪——!我問他:“看到媽媽怎么那么開心呀?”他說:“媽媽,我好喜歡你啊?!惫@種表白還是很受用的。

雖然知道和睦幸福的家庭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然后生活并非事事如意,我知道面對父母吵架,孩子會自責,會想保護幫助媽媽,從而壓制自己做個乖孩子,來取悅媽媽。所以在無可避免的孩子在場的情況下,和老公為了某事爭論的時,我會特地告訴他:“兒子,爸爸媽媽只是對事情的看法不一樣,在辯論,而非吵架。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你也不需要保護媽媽,不需要幫助媽媽,因為你的媽媽不是弱者,她完全有能力保護自己,解決好問題,你只要做你自己,開心快樂,媽媽就會很開心了?!?/p>

孩子,人生的路很長,我想讓你知道,不管世界如何待你,不管你變成什么樣子,有一個人——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不需要你取悅地愛著你,任何時候,只要你回頭,都能看見她,她注視著你,對你報以欣賞的微笑。

我理解一個人如果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他的一生都會渴望尋覓一個無條件愛他的人。而這種愛,最好給予的人原本就應該是父母,就讓我做你生命中這個人吧,在你生命最初的源頭,給予你愛的滋養。孩子,你已經擁有無條件的愛了,就只管開心快樂的去做自己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有些人經常要用到CAD作圖,無論Auto CAD2004還是Auto CAD2006有時候都會出一些錯誤,彈出一些...
    谷建老師閱讀 1,533評論 0 0
  • UIWindow簡介 之前一直沒理解AppDelegate里面的強引用UIWindow是什么東西,后來慢慢了解了U...
    tangbin583085閱讀 1,543評論 1 2
  • 路盡頭就是家鄉的村莊 綠樹和莊稼 都是我熟悉的模樣 我尋找過 左側的稻地 那里曾經是一個魚塘 渾濁的水也沒阻擋...
    云淡風輕之藍閱讀 470評論 5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