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兒子在睡覺前跟我說:“明天晚上不上自習,明天中午放學我到同學家吃飯”
早晨起來心里就在糾,在想:
怎么好好的要到同學家吃飯,該不會有什么事吧?
他會到那個同學家呢,下午還要上課?
他去干什么呢?
他是不是和同學去研究猜球去了,他偶爾會用零花錢去猜足球賽。
不知道他中干嘛,無數個問號在腦海里冒出來。
心里想相信孩子,但是感覺上就是不踏實,畢竟早上出去,到晚上才能回來,而我晚上還有父母沙龍。
終于忍不住還是問了兒子,“中午是不是到同學家猜球?”
答案是“隨便你怎么想”
我的個心,郁悶啊!
把他送去上學后,我的心糾結了,他沒有帶手機,沒騎車,沒帶鑰匙,我晚上還有父母沙龍······
此刻是,當我想你的時候:
當我想你的時候,我的心是糾結
當我想你的時候,我的心是懷疑
當我想你的時候,我的心是猜測
當我想你的時候,我的心是惶恐
當我想你的時候,我的心是不相信
當我想你的時候,我想知道你在干么
當我想你的時候,我的心是不踏實
······
外面別人看是風平浪靜,內在已經是波濤洶涌。
我想知道此刻,為什么我的內心是不安定的感覺。
孩子真的讓我不放心嗎?
答案是,不。
孩子的能力和控制力是不用我擔心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從小到大不用我操,他的把控能力沒有問題。
既然孩子沒問題,那就是我的問題。回過頭去看看這份不安定的感受是什么。
為什么會擔心,懷疑,不相信?
此刻,我看見了,我的內在是不相信自己,沒有高深的文化水平,一直讓我有的自卑感覺。
直到近兩年才明白,文化和知識的區別,才慢慢的轉過來彎。今天自己的那份不自信又冒出來了。
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夠帶好孩子,引導好孩子。是因為我看不見自己的成長。
回歸家庭,當我的價值體現無法呈現出來時,我的內在是開始不相信我自己。
我擔心孩子沒有教好,無法面對愛人,面對家庭,我不愿意承擔責任,承擔失敗后果,盡管這個結果是子虛烏有的想象,心里還是沒有安全感。
我還沒有完全從職業生涯的角色轉變過度過來。
所以我才會患得患失,所以我才有忐忑不安,所以我要時時把控孩子,讓他不要脫離我的視線,我的掌控范圍。
想掌控孩子的行為,是我內在的不安全感在控制我。
看見自己的困惑,立刻改寫自己內在的程序。
回過頭來跟自己溝通,告訴自己:
“你是一個出色的媽媽,你很努力,你已經很棒了,你現在正在綻放自己的生命,你是被愛的,你是被祝福的,你是被信任的,做好自己,你可以引領并影響孩子,加油!”不斷的重復。
慢慢的,我感覺那一股拽著我,讓我忐忑不安的的力量散去,心平靜下,原來是自己的起心動念在掌控著,我每天的生活品質。
每一個念頭的升起,都會對應一種心里的感受,并帶來一種情緒,然后由這種情緒操控我們的身體,形成我和他人的互動的行為模式,決定我今天的喜怒哀樂。
心有造就千斤結,長期無人解,終究成死結
學習不是為了改變他人,掌控他人。
學習是為了每天發現自己一點點,自己給自己化解心結,成長自己,影響孩子,幸福家庭。
把擔心變祝福,把掌控變影響。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
時刻不忘,改寫自己,孩子,家庭的程序,讓開心,祝福成為我們的密碼。
改變:
從當我想你的時候開始。
當我想你的時候,我的心在祝福。
當我想你的時候,祝福你健康快樂。
當我想你的時候,祝福你自在自信。
當我想你的時候,祝福你陽光開朗。
當我想你的時候,祝福你孝心善良。
當我想你的時候,祝福你平和安定
當我想你的時候,祝福你前途光明。
······
擔心是魔咒,祝福是解碼,讓我們一起唱響,當我想你的時候,我們的感覺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