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就是一件“你快樂,所以我快樂”事情。
廢話不多說,看過來,這里面不是雞湯,全是干貨,教我們如何學會好好說話,過得更快樂,提升幸福感。
1
在說話方面,大部分人根本不照鏡子,不檢查自己在說話方面有沒有露鼻毛、沾菜渣,不仔細聽自己說話的語調、聲音、節奏和內容。
任何事情,想改變,先從了解自己開始。
給自己的聲音照照鏡子,用手機錄下來自己的聲音,聽一聽,看是什么感覺?或者,問問熟人,聽你說話,會有什么感受?
2
當濫好人很痛苦,那如何委婉地拒絕呢?當說“不”的時候,盡量從自己角度出發,把責任怪到自己頭上。
3
跟上司匯報工作,寶貴的八分鐘應該是鉤子,勾引上司聽完之后,想問更多問題。
令別人對你感到意猶未盡,永遠是最高的宗旨。
4
如果不想讓自己長篇大論,到頭來仍被忽視,那先在腦中把想法整理好,再簡明鄭重告知對方。別再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樣的成語誤導了。別讓自己的話掉了一地也沒人接,變得不值錢。
5
八卦是免不掉的,但可以追求比較有品味的方式來八卦,而不是在背后說別人壞話。
避免說前任對象,前任老板的壞話,對方只要是略有見識的人,都會因此感到不安。因為他們可以預感到:有一天,你也會這樣講他們。
6
有些人打電話,常常粗魯地巴拉巴拉說一大堆信息,大部分是電話推銷,他們的邏輯是,盡快傳遞出自己的信息,才能做成生意。但實際上,接電話的人要么禮貌地說“不需要,謝謝”,然后掛斷,要么直接迅速冷酷地掛斷。
如果打電話時,先問對方:不知可否借用您三分鐘說話?首先,這份尊重可能就已經贏得了對方的好感,愿意聽聽你說什么。如果是吸引對方的事情,自然生意就來了。
7
遲到就是耽誤別人的時間,報告沒準備好就是浪費別人的時間和注意力。用“我感冒了”這類的理由當作開場,只會使現場氣氛在一開始就陷入低潮,使你的報告聽起來比原本更弱、更沒力。
建議,等盡力完成報告之后,補充說明,大家可能比較買賬。苦衷留在后面說,效果好些。
8
自嘲不僅僅是說話的一個招數,也是自信心的外顯。我們不必常常刻意自嘲,那樣反而會很可憐。
我們不妨先找到自己可以有自信心的來源,再把自嘲當成自己偶爾放松的空當,你會發現,你一放松,別人也跟著放松了。
更珍貴的是,你一放松,寧愿嘲笑自己也不嘲笑別人,你就漸漸變成有幽默感的人了。你知道幽默感有多珍貴嗎?有很多不高不帥也沒有錢的人,就是因為幽默而贏得很出色的伴侶啊!
9
不斷說“我×X×”“我這樣……”“我那樣……”我去年……”我明年¨…·”的人,不但令人生厭,而且很土。試著把“我”字吞回去,換個別的字。這并非只是為了防止你變成一個“永遠以為自己最重要的土蛋”,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效果:維持你這個人的神秘感,給別人空間發揮想像力。
10
需要“聽到結論才搞懂”的人其實不少。生活節奏忙碌,大家卻一心多用。你說明一件事的過程,就算說明得很詳盡,但別人可能心不在焉,也可能拐彎走岔,而得出了和你截然不同的結論。所以,為了確保大家在同一條軌道上,最好是先簡單表明自己的立場,有個方向明確的標題,然后說明,最后下個結論,確認對方聽懂理解我們。
11
如果你是存在感不強的人,那么,金鏈、鉆表或粗話,都可可能掩蓋掉你的存在,喧賓奪主。
平日說話,最好節約使用“最高級”之類的大字眼,比如“至尊”“王者”“大師”“有史以來”隨手濫用,再頂級的都會變得普通,還會沾上油膩膩的江湖味。
《說話之道》講的是教養策略和心態。這些既不在道德之上,也不在道德之下,不涉及道德。
別把修養拉到誠實的對立面去,這兩者的維度不同,根本是兩碼事。誠實是用來面對你自己的,而不是用來面對外界的,你的內心。也就是,對你自己誠實。那就是誠實最貴重的位置。
13
人渴望和厭惡的東西都很像。你把對方當大神、女神、男神,你失去了平常心,就容易變成一個緊張鬼,擾亂了自己的導航系統,飛不準方向,也降落不對地方。
尊敬當然很好,但尊敬到害怕,害怕到發抖,抖不停,那就變成了困擾。把任何神壇上的人物當平常人來對待,絕對不是不敬,而是讓彼此感覺說話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14
許多人樂意自稱“吃貨”,但幾乎沒人自稱‘旅行貨”或“時尚貨”。吃,比旅行或追時尚都容易,而真的能夠“說出發就出發”,別找太遠的餐廳就好。
不知道該聊什么的時候,聊吃的。當然,我相信也有人不愛聊吃的。不過我們追求的是“可以聊下去”就好,且戰且走勝過不戰而退。
15
如果想在說話方面力求表現,千萬別忽略:可以在聽”的能力上力求表現,而不是一味在“說”的能力上力求表現。
聚會中有一個人在滔滔不絕的時候,如果你懂得聽,就會在對方連綿的話語中,聽到值得探究的話題,這時你一接話,就會令現場其他人精神一振,覺得你挑選出來的話題有意思。
16
沒知識、沒見解、沒幽默感,這些也許都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得到改進。可是對生命中出現的人、事、物懷抱熱情,深感興趣,這是你一念之間就能改變的。
交換名片時,把對方的名字念出來,說不定也是談話的好材料,也顯示了你對面前這個人感興趣。
17
人類并不是機器人。證據確鑿的長篇大論,未必能說動我們捐款,但可愛小朋友大眼睛含著淚的照片,卻可以立刻打動我們。
當我們要求別人給一個理由的時候,我們通常是感情上需要一個回應,而不是理性上需要一個解答。
當你迫不得已,必須在缺乏充分理由的情況下,做出一件別人未必認同的事情時,最好還是硬著頭皮給出一個理由。這樣你也許仍然很心虛,但對方卻會莫名其妙地好過很多。
18
試圖在說服別人之前,可以考慮自己是否舉得出例子,證明你的主張,令對方聽得懂。
如果你一輩子不想結婚,你就要觀察其他不結婚仍然過得很開心的人,等過年回家,被三姑六婆逼婚之時,可以舉出來那些過得開心的人的例子。
19
示弱并不丟臉,只是取巧而已。撒嬌就是溝通時的取巧之術,畢竟我們早已不再是活在一味使用蠻力的蠻荒叢林里了。
別忽略撒嬌的威力,別因為自己不是美眉,就擱下這門兵器不用。
撒嬌雖是怪招,常常可以救命。如果男生擔心撒嬌是太“娘”的事,而有心理障礙的話,就想象自己是兒童,以兒童的立場示弱,應該比較能調適。反正很多女人都愛說:男人不管到幾歲,都仍是個孩子!
20
心懷感激的時候,用言語表達出我們感激對方的理由,而不是一律兩個字“謝謝”。
要練習致謝,下次不要只是說句謝謝就以為夠了。只要順口多加一句:“我真要謝謝陳醫生,如果不是他花了六小時替我開刀,我這條命早就沒了”,“我一定要謝謝金小姐的幫忙,要不是她雪中送炭借了我十萬塊,我的公司早就倒了”。
21
不必要的小聲很失禮,顯得你很沒自信。而不必要的大聲也一樣很失禮,表示你連拿捏適當音量的能力都沒有,缺乏控制力。
想一下老虎或獅子。獅虎想要咆哮的時候,是可以很大聲的。但接近獵物的時候,它們會把腳步放得極輕,連猛獸都有這樣的衡量能力和控制能力哦!
22
如果對別人有期待,可以試試著以無情緒的中性態度,明確提出要求,而不是一律先以‘世界真爛”的抱怨句型。
還有一個好玩的游戲,可以跟朋友做,也可以自己做,練習積極思維,避免陷入抱怨的海洋。游戲是:每吐槽一件事后,就跟著稱贊一件事。
23
說話多點調味,讓人見識到你,是多么會料理要傳達的信息。
舉例:
“請問你做什么樣的工作?”
“我是心臟外科醫生。”
這個回答很簡明易懂,但有點干。
“我常常把別人的身體打開,讓那個人再多活兩年。”
這個回答,字比較多,“汁”也比較多。
你用呆板的說法,就會得到呆板的反應。你用比較有滋味的說法,就可能得到比較有滋味的反應。
24
我們常常替自己找到各種借口,把我們的內心包裹成一個密不透風的繭。
我們要搞清楚自己的內心,就得抽絲剝繭。學會傾訴。
傾訴其實是說給自己聽的。寫日記,博客也是一種傾訴,能幫助我們釋放情緒,理清思路。當然,找心理咨詢師傾訴,是更快的方法。
25
說話是一件我們靠自己用一點心,就可以不斷進步的事。
盡管說話一定涉及別人,就像在路上開車一樣,而我們遇到的別人可能粗魯、也可能不可理喻。但不能因為別人亂開車,我們就也跟著豁出去亂開,因為事關自己的人生幸福。
別人也許橫沖直撞不當一回事,但我們還是會在自己做得到的范圍內,把這件事做好。
我們必須把說話歸到我們自己的責任范圍,沒有別人能替我們把話說好。而把話說好,收獲最大的,當然也是我們自己。
有些事,我們必須交給自己做,除了我們自己,別人幫的忙都很有限。比如:說話這件事,還有,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