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聽到過這樣的話"不以成敗論英雄"、"不要在意結果,享受過程"。事實上,這兩句話只是對那些努力過的人的一種安慰罷了,社會上認可的還是結果——達成了什么價值。學習、工作這兩件事更加需要強調結果思維。
1.結果比過程更加重要。
進入職場的人都知道,老板在意的就是結果,正所謂:要用數據說話。老板只關心在8個小時里面,你為公司創造出了什么價值,而不關心你在這8個小時里面遇到了什么困難,挨了多少客戶罵。如果不強調結果,整天渾渾噩噩,這樣肯定不行的。因為整個公司都是這樣的員工,那也會經營不下去了。只有不斷為公司創造利潤,才能應付每天的高額成本,入不敷出只能關門大吉了。
2.有好的結果,過程才更有意義。
當一件事情結果很糟糕,你是不會愿意去回憶那個過程的。一個成功人士,現在處于那么高的位置了,他可以對過去遭受的苦難坦然面對,甚至可以添油加醋夸大困難,過程越艱辛,越能顯示他的價值巨大。這些過去經歷的挫折都成為了他人生中的財富。成功人士到處去演講,講當年是如何如何的,多少臺下觀眾聽得如癡如醉的。
如果是叫一個失敗的人說過去的苦難,那是往傷口上撒鹽,往往都不愿意去提起。而且也沒有人會關心他那些失敗的過程。因為如果沒有成功,不會被歷史記住的。
3.要學習和更快的成長,必須形成結果思維。
就拿讀書這件事來說,看這本書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消遣放松還是獲得必要的知識和指導?看完之后的結果是什么,獲得哪些收獲,輸出了一篇文章還是改變自己的行為?這些都是要強化的,如果沒有這些,說讀完了這本書,是沒有意義的。
社會上有"讀書無用論"和"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同樣是通過讀書求學這種途徑,有的人能夠靈活運用知識,把握機會,創造巨大的財富,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甚至實現階層的躍遷。而有的人由于不能把知識應用到正確的地方,不能夠創造價值,也就無法改變命運了。
在信息爆炸的社會,更要強調功利地去讀書,就是帶著強烈的目的。從遇到的問題出發,去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材料,這樣才能學得少,卻能解決問題。而不注重效果的學習,就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去漫無目的地學一些現在用不上以后更用不上的東西。
4.所有的堅持都是為了達成一個好的結果。
中途放棄了,還沒有完成的事情,都是還處于過程中,就像一個產品只有成形了才能提供價值,半成品是沒有意義的。要做成這件事才能使堅持變得有意義。
所有的成功都是因為能夠堅持到最后,能夠等到最好的結果出現。歷史上能夠留名的人,都是因為堅持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