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的尾巴尖,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是個平淡的夏日,而且大概率也不可能作為一年中最熱的一天而被記錄在冊,雖然真的非常熱。但是對我個人而言,這是日歷上最獨一無二的數字,因為在很多年前的這一頁,酷暑中,我開始了探索這個世界的第一…嗯,第一聲嚎哭。
即便僅僅只從而立開始算起,我度過的年頭也不算少了,如果參照我國的人均壽命,我已經毫無征兆的過完了自己的前半生。回憶過去,并沒有多少痛苦的經歷忘不了,也沒有多少興奮的時刻撥動我心跳,最大的收獲大概就是擁有了一個溫暖的三口之家,尋思到這里,我似乎找到了借口,一下子從立業領域碌碌無為的失落中釋放出來。思緒中映照著那對母女牽手陽光下的背影,這種釋然的感覺真好。
回顧了過去,再來想一想未來。我掰著手指頭算一下,距離不惑之期只剩三年而已。不過話說回來,站在曾經的戰略咨詢顧問的角度來看,三年的跨度也稱得上是中長期規劃了。既定的戰略目標自然是在這短暫的時間內實現四十不惑的人生境界,而我個人對于不惑的理解,當然已經不在三十而立的層面,我崇尚的是那種發自內心的豁達,以及榮辱不驚、舉重若輕的瀟灑。不知道有多少正在面臨中年危機的朋友,尤其是在IT行業的泥沼中打拼的所謂白領,會在一歲一歲老去的同時,和我一樣擁有這種愈發濃烈的焦慮感,所以,在這里我結合自身的情況,談談實現中年小目標的執行策略,與同行者共勉。
(一)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Work & Life的balance,是職場永恒的熱門話題,當年意氣風發的我加入IBM時,入職培訓的第一課,老板們就重點討論了這個問題。實際上人生的不同階段,這個平衡點是在持續變化的,那時身處最佳雇主的我,頭三年大部分時間,都是過著老婆睡著我才回家的日子,但是我還是很感恩那段幾乎被榨干的歲月,因為成長的速度是和付出成正比的,當然也要感謝家中“領導”的包涵和體諒。隨后的輕車熟路,并沒有讓我擁有太多的家庭時光,原因卻只是項目成本的壓力,一個人要當三個來使喚。離開藍色巨人,我加入的是另外一個藍色的、壟斷性國企,除了以“打造企業文化”為由被迫搞過幾次封閉式開發以外,差不多享受了一年的朝九晚六“幸福”時光和悠閑的二人世界。這段經歷給我的職場上最大收獲是,開始轉型做移動互聯網產品,以及明白了大國企在這個方向上的摸索是多么的掙扎。然后,我“很可恥”的在滿地奮斗者的華為,“輕松”的過起了按時點卯下班的日子,這期間家里迎來了小公舉的誕生,也正是這個原因,我拒絕了去阿里杭州的offer,這大概是我權衡工作與生活所做過的最艱難的決定。
現在,步入中年的我,以不同的角色回到了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環境是熟悉的,身份卻大不同,于是我還在努力摸索著新的平衡點。處于這個年齡段,一般家里小孩都開始上學(包括幼兒園),除非身處二胎大潮,否則作為一家之主,帶娃壓力應該是在逐漸減小的,譬如我當下的境況。雖然生活的重心仍是孩子,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做些屬于自己的事情,但我將逐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事業當中,準備在職業生涯最后的黃金期奮力一搏。也許,這就是獅子座的本性,蘊含在血液中的激情,驅使我追隨自己的夢想,開始了創業之路。
另外再提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好的身體是一切的前提。看到微信滿屏的曬跑,作為資深宅男的我早已壓力山大。
(二)進擊與穩定的平衡
接觸過不少風華正茂的創業者,有一些天之驕子,憑借名校或家庭的光環,叱咤風云、指點江山;有一些少年老成,勤奮而早慧,睿智而進取,年紀輕輕已經身家不菲。很遺憾本人與這兩種令人艷羨的成功者沒有什么緣分,我就是一介出身貧寒、沒有見過什么世面的書生,按照平凡人的軌跡求學、求職。養家糊口的壓力,以及謹言慎行的性格,促使我會選擇一條自認為更為穩妥的創業之路,例如用已經盈利的業務來維持團隊和積累資本,然后在恰當的預算下,小快靈的進行方向選擇及試錯。對于同齡人,如果還遠未到財務自由的階段,我的建議依舊是穩定為主,擔負家庭的責任,沒有孤注一擲的資本,急于求成或者貪大求全,容易導致心態的崩壞,反而適得其反。而一往無前的進擊,那是屬于無牽無掛的年輕人的專利。
當然,選擇何種方式打拼自己的事業,與個人性格密切相關,以享受冒險作為人生終極目標的荊棘鳥,天空才是他的極限。
(三)廣度與深度的平衡
中年的尷尬,還包括了有限精力下的取舍問題,是成為涉獵廣泛的雜家,還是垂直領域的專家?我在華為的產品管理經歷,促使我必須全面了解移動互聯網林林總總的各個分類,這樣的好處是,和不同行業的合作伙伴都有話頭,聊得嗨起;而無法每個方向都深入研究帶來的明顯弊端就是談及技術細節時,不由自主的露怯,只能靠事后的惡補。所以,拿捏知識技能的廣度與深度,需要結合自身崗位的要求及工作的性質。如果是技術路線,在精通本職的情況下,最好對相關技能樹的分支及前沿發展趨勢做一定的了解,為持續不斷的深入打好基礎;而管理、營銷、運營、公關等,到了這個年齡層面,就需要一精(但是放棄對實現細節的無所不知)全能(有關無關的都略知一二,能夠快速get熱點),這樣才能將工作輸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舉個比較極端而不太恰當的例子,杜蕾斯的營銷管理,簡直是天文地理、文學歷史、金融經濟無所不及,一個以“扼殺”人命為己任的品牌,硬是被“逼”成了人民群眾文化精華,讓整個行業都感嘆生存不易啊。
(四)經驗與創新的平衡
工作經驗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會自熱而然的讓人產生一種依賴的惰性,固定的思維模式以及舒適的心理狀態都會抑制創新理念的萌發。我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在從事了將近十年的BOSS領域,設計產品功能或構思解決方案時,我基本上沒有什么新穎的想法,在已有的邏輯上修修補補,總歸可以解決問題,而且不用擔心未知的風險。實際上,中年危機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是對既往經驗無用的擔心和所處行業衰退的憂慮,被時代淘汰、被AI取代并不是杞人憂天。保持持續的創新力,說實話很難,我個人的應對策略是,考慮進入全新的行業,以用戶的心態(本身的確也是真實用戶)體驗現有產品,與其他行業成功產品進行差異化對比,從而尋找新的突破口。
創新總會帶來風險,如何快速試錯,是創業者面臨的最大問題。直到現在,我現在還沒有找準值得all in的方向,只能寄望于在不斷的摸索與總結中,始終保持初心,不被過往磨圓了思維的觸角。
(五)眼光與執行的平衡
最后,談一談執行力問題。步入中年,大多數人應該在leader或manager的位置之上(知乎已經在討論三十歲還未成為管理者是不是很悲哀了),或多或少需要具備向前看的眼光,但是在管理者的沙發上躺久了,又容易只會抬頭看天、畫餅充饑,荒廢了落地的執行能力。拿我自己來說,行業分析、評判競品、產品構架都不是難事,反正是無責任“指點江山”,管理開發實現也還拿得出手(畢竟是老本行),但是真正要進行產品推廣、日常運營,直面來自市場的各種挑戰與競爭,就有些抓瞎了。而作為一個微小企業,沒法前期就配備強大而分工明細的團隊,所以事必躬親的執行,成為了不得不的“非常手段”。好在,我是一個喜歡挑戰的獅子座,進入職場后從零開始的學習歷程并不算少,那么,執行力追根究底就是堅持到底的問題,個人私以為,一把年紀的大叔,最不缺的應該就是毅力了,畢竟在喜歡年輕漂亮的小姐姐這件事上,已經堅持了幾十年。
絮絮叨叨寫了這么多有的沒的,也不知道價值幾何,這么啰嗦,大概也許可能莫非是真的老了吧。就拿這三千來字,作為自己三十七歲的生日禮物,背上老婆送的電腦雙肩包,開啟后半生的精彩路程。啊,不對,這離標配還差一個泡著枸杞的保溫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