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你得到了
你想要的嗎,即使這樣?
我得到了。
那你想要什么?
叫我自己樣愛的,感覺自己
在這個世上被愛。
早課抄了美國詩人雷蒙德·卡佛的詩歌《最后的片斷》。
今天是2017年高考第一天,實際上今年的高考已經與我沒有太直接的關系了。但也許是職業的原因吧,這么多年一直都在關心著高考,特別是去年和前年在高三,更是最直接地面對高考。不管怎樣,選擇了這樣一個職業,就不可能心無掛礙,即便也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灰意懶,可是人的情結也是不應該因外界而波動變化的。看到孩子們在空間里分享了去年高考前和高考中在空間說說里的“高考小貼士”,很是感慨。我不是一個只會空喊口號以賺得噱頭的人,孔老夫子總是告訴他的弟子冉有:心動不如行動。而我缺少的就是這種有了做的想法馬上就行動起來的決斷。
昨天晚上軒帥可能是心血來潮,晚飯后閑極無聊打電話要出去喝點小酒。于是約上三兩朋友,伴著潺潺雨聲淺斟漫談,酒喝得并不多,要的就是那種微醺的感覺。從小酒館出來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鐘了,小雨依然淅淅瀝瀝地下著,很小,但街路上已經很少行人了。雨不大,即使不帶雨具,也不會淋得狼狽。路面濕漉漉的,街路兩邊的路燈還有十字路口處不斷閃換的紅綠燈,還有街路上行駛的汽車的燈光折射在地面上,五色變幻,很有些光怪陸離的感覺。好久沒有一個在雨中漫步了,特別是在這樣一個清冷的夜晚,街路除了偶爾有汽車飛馳而過,僅有我一個人在行走。這一片天地真的仿佛只屬于我了,就像朱自清先生說的那樣,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自己是一個自由的人了。雨并不大,如絲如縷若有若無,并沒感到濕冷,反倒有一種很受用的感覺。
今天早晨天空依然陰沉著,不一會便下起雨來。這樣的天氣不冷不熱,應該說還是挺適合高考的,能平撫安定煩躁的情緒,便于孩子們思考發揮。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現在已經整整四十年了,我是1983年參加的高考,算算至今也應該有35個年頭了。在我的記憶中,我們那時的高考錄取比率應該在百分之四左右,也就是說在那個年代整個東豐縣能在高考中勝出被上級學校錄取的也就一百多,不到二百人。那時的高考是在7月7、8、9號,七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被稱為黑色七月。一九八三年的高考,東豐縣的考點在一中,就是現在的實驗中學。那時整個東豐鎮內也沒有幾棟樓房,一中的校園那時應該是比較規整,而且校園里巨樹參天,濃蔭蔽日,很有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意思。那時高考不像現在被抬到了天上,并沒有多么驚天動地,家長正常上班,只是在中午和晚上考完回家吃飯時,才顧得問上問一問考得怎么樣,除此再無他問。沒有陪考,更不需要護送,只是跟著幾個同學一起帶著準考證和文具,連說帶笑像踏青一樣就去了考場了。考點外沒有陪考的家長,也沒有森嚴的警戒,更沒有交通管制,高考那三天平靜得就像什么也沒有發生一樣。那年的高考作文是看圖作文“挖井”,中心立意應該是持之以恒,不要淺嘗輒止。
上午,枯坐在小書房里,在雨聲中期盼著第一場語文考試的結束,急切地想知道今年的語文試題會有那些變化,會有哪些亮點。現在高手專家太多,每年高考題一經曝光,常常會罵聲一片。我才疏學淺,無知無識分不得好壞,只是覺得國家命題總是差不了的。這么多年來,語文題型變化不大,沒有冷熱之分,都是應該考的內容。雖然一再提及高考改革,但只要是考試,試卷的導向功能就不容忽視。沒有辦法,一方面要引導孩子們閱讀,培養能力提升素養;另一方面還要應該對考試,訓練答題技能。一個是本,一個是標,對于我們這些縣城高中的老師和學生們來說實在是難以兩全,要么要標不要本,要么要本不要標。
中午時分,高考真題終于浮出水面,一年多的準備也終于有了一個交待,而且也一切塵埃落定。沒有什么應該考的,也沒有什么不應該考的,只要在大綱要求的范圍之內,都不能算是偏怪難。與往年一樣,作文題反響最大,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我愚魯看不出好壞來,只是覺得這次的作文題目最像作文題目,有語文味,能考出區分度來,至少能顯現出考生的語文素養和積累。我很討厭把作文設計成套路,實際上是對孩子們作文能力的一種摧殘。下午就有專家高手出來評頭品足高談闊論,名詞術語一大堆,高深莫測。我覺得最要緊的是專家高手辛苦下,寫出一兩篇下水文來,我們不需要坐而論道,而是要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
電腦出了故障,流水賬寫得好艱難。
晚課抄了《詩經·小雅·巧言》: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泰幠,予慎無辜。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君子信盜,亂是用暴。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匪其止矣,維王之邛。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言,心焉數之。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既微且尰,爾勇伊保?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抄了《論語·泰伯第八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抄了《易·渙卦》:渙,坎下巽上。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初六,用拯,馬壯,吉。象曰:初六之吉,順也。九二,渙奔其機,悔亡。象曰:渙奔其機,得愿也。六三,渙其躬,無悔。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象曰:王成無咎,正位也。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象曰:渙其血,遠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