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莫希,我正在挑戰【堅持100天日更】,用100天,去見證另一個自己。
1、
前天在卸載手機軟件時,發現手機內的收藏軟件特別的多,比如“有道云筆記”“印象筆記”“方塊”“為知筆記”等,雖然每個軟件都有不同的長處,但主要運用的也就那么幾個。為踐行“極簡主義”的方針——丟掉重復功能的東西——我決定卸載掉一些軟件。
但是在卸載軟件之前,我想看看我軟件里面都收藏了些什么內容,把重要的知識點整合到一個軟件上,也方便查找。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的四個軟件里面,所收藏的內容,有1/3的內容是重疊的!
什么意思,就像我有四個衣柜,有四件一模一樣的衣服分別躺在四個衣柜里,而我竟然還以為我從來沒有買過一件這樣的衣服!
我知道,我犯了收藏癌。
人類天性的貪婪讓其變得好學與好收集,
微信里收藏了很多文章,手機里收集了很多圖片,知乎上截屏了許多干貨,
但常常過后就忘,那些文章和圖片就像壓箱底的衣服,再未成被翻看過,
于是,
聽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2、
去年冬天,我開始養成泡腳的習慣。泡腳的水中只加一物——生姜,驅寒保暖。俗語說:“冬吃姜,暖洋洋”,說的就是生姜驅寒功能好。吃幾片生姜下去,血管擴張,血液速度加快,身體就產生了熱,這熱散發的同時還能帶走身體里的寒氣,于是驅寒的效果也達到了。
但會養成這個習慣來源于12歲那年的一場大病。說是大病,其實只是感冒發燒咳嗽嗓子痛,可就是這樣的小病愣是治了一個多月也沒見好。我被折磨得臉面如灰,精神恍惚,一個月輕了10斤!本來我就瘦,這一病,更瘦了,手指都像雞爪。后來我大姨夫還打趣說,走路靠里面,別被風吹進池子里(我上下學的必經之路有個很大荷花池)。當時我真以為自己就要這樣病死去了,矯情兮兮的寫了一封遺書,大致意思是父母不要為我傷心,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我媽急的頭發都白了幾根。后來,一個老婆婆告訴我媽,街邊擺攤的那個老中醫很厲害。
老中醫先是把我渾身上下掃了一遍,然后伸手掃開我劉海,仔細的打量我的臉,最后抓起我的右手,把脈。兩分鐘后,老中醫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然后彎腰,手摸進腳旁邊的菜籃子,左掏右掏的拿出一塊黃黃的東西,我媽湊近一看,生姜!
我媽問:用生姜?
老中醫說:就用生姜。取生姜三四片,加一瓢水,煎成兩劑,早晚各喝一碗,睡前用生姜加花椒泡腳。不出一周,必然見效。
我媽聽了如獲至寶,當即買回兩大塊生姜,煎了一碗給我喝。可那時,我對生姜出奇的反感,怎么都喝不下去,即使硬生生的咽下去,不消一會,必定惡心反胃,連帶中午吃的飯,一并吐了出來,我媽見這樣也就不再勉強我繼續喝下去,但每日生姜泡腳到是一直堅持著。說來也怪,天天吃藥吃得味覺失靈,泡了兩天腳后竟然開始想吃飯。再后來,感冒竟也在不知不覺中好了。老中醫說,我體內寒氣太重,導致供血不足,沒有熱血,氣也就虛了,免疫力也弱,打針吃藥只是治標不治本,生姜有驅寒功能,先驅寒,再補氣血,免疫力上去,病自然也就好了。可我當時猜想,感冒也害怕吃生姜,所以跑了。
生姜的奇效,我是見過了,但是我從來沒有把它當回事。
畢業之后,開始獨立生活照顧自己,漸漸發現生姜是個不可多得的好藥材。一次例假來時,肚子翻江倒海的痛,按照囑托,切了幾片姜片,加了紅糖,熬了一碗水喝下去,不消一會兒肚子就停止了折騰。
你看,道理其實我們都懂,但是我們就是不當回事,不去用。
3、
莫言在《洗熱水澡》一文里寫到泡澡堂的情景:“他雙手按著池子的邊緣,屏住呼吸,慢慢滑下去…幾分鐘后長長的呼出一口氣,足有三米長….皮膚適應后把腳后跟往水里放,一點一點,牙縫里絲絲地往外吸著氣….老兵說,不管燙的有多痛,只要放下去的部分,就不能提上來….”每晚泡腳時,我都能深刻體會到文章中那種細致入微的泡澡體驗。
我泡腳時,桶內先加一層熱水,預熱,再切幾片生姜放入中,稍等一兩分鐘,聞著水蒸氣里冒著姜片的濃郁香味時,再往桶里加水,直到燙水能沒過小腿一半的位置,停住。
泡腳時,先用腳尖去試試水溫,若覺得實在太燙就再等等,等不及就加涼水。若是能忍,就把腳跟沿著桶壁慢慢滑下去。這時,我仿佛置身于熱氣蒸騰的澡堂里,看到老兵正給小兵示范如何泡澡——沿著水池慢慢滑下去,腳跟先沾水,然后是腳掌,腳趾,放下去的地方一定不能在提上來,熱水滋滋的蹭進皮膚里,像針扎一般的痛感頓時傳遍整個身體。
有過幾次,我沒聽從老兵的意見,燙得受不住把腳提了上來,提上來那刻我就后悔了,被燙水浸過的地方,一陣一陣麻酥,抽風死的疼,仿佛有千萬顆砂礫在往毛孔里擠,擠不進去還要擠,整個腳像膨脹的氣球,比幾萬根針扎還要疼,嘴里倒吸著涼氣,忍不住的緊握拳頭。等那陣痛過去后,緩過勁來想,老兵說的話是對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4、
韓寒的《后會無期》里有句經典臺詞:聽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大概是人們從來都只是聽道理,聽完了就完了,所以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等親身經歷后記住了痛感,才會記住那些大道理,然后才能過好這一生。
當然,有些記性不好的人們,需要反復刺激痛感,才記得住。
果然還是那句老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5、
王鼎鈞在人生四書里寫了一個借鹽的小故事:有個朋友氣憤的說受到了一篇文章的欺騙,那位作者現身說法如何跟鄰居建立友善關系,于是在晚飯時跟鄰居借了點鹽,第二天,夫妻倆正式拜訪鄰居并帶了一包精鹽作為禮物,從此鄰里關系和睦。這位朋友看到后也去效仿借鹽,但跟鄰居關系不但沒有變好,反而更差了。
“讓我們來檢查每一個細節。你在搬家第一天向鄰家借鹽,借以攀識他們?”
“是!”
“你借到了鹽?”
“當然。”
“第二天呢,你還了一包?”
“這個….這個我到忘了,我覺得一點鹽算不了什么,鹽不值錢。
“現在,你還覺得是那篇文章錯了么?
我是莫希,2017我們一起成長。
簡書更新內容公告:
周一:時間管理相關內容
周二---周四:職場、心理、戀愛、時政新聞,看心情唄
周五:拆書筆記(目前拆書李笑來文集)
周六:本周學習總結與反思
周日: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