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晨讀感悟】整理收納中的自我探索

你是否會:圖便宜趁打折買了一大堆不需要不實用的東西?或者買了特別貴的東西不舍得用?又或者東西存著幾年不用也不舍得扔?

以上這些都屬于整理收納范疇。要知道整理收納絕非是把東西擺放有序好看那么簡單,它是個大學問,同時還是個非常有意思有關自我探索的心理課題。

也許你會問買買買為什么是整理收納范疇?這其實不難理解,因為買完的物品帶回家就涉及擺放了呀。

任何事物都有看的見的部分和看不見的部分,看的見的是現(xiàn)象和行動,看不見的是問題、感受、認知和信念等。那些存在的愛囤貨、愛圖便宜買買買、買了貴的不舍得用的現(xiàn)象背后都是有看不見的心理原因的,只是你或許沒發(fā)現(xiàn),比如不夠愛自己。

今天我們分為三部分講整理收納:

一、整理——關注更少,而非更多

對現(xiàn)有物品進行整理,決定物品存留是第一步。先不用想怎么分類,也先不用考慮其他的,比如衣柜整理就是把所有衣服從衣柜取出,放在床上,由自己一件一件的決定是要還是不要,放成兩堆。一定有你覺得可要可不要的,那就放成三堆。

在整理收納界非常有名的斷舍離思想也是要讓人們放下“”多就是好“”的念頭,關注自己真正需要的。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家里多余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zhí)念。不要想太多外界因素,做選擇的時候要順從自己的內心。

到底是存還是扔,要以自己為判斷標準,而不是衣服。通常不舍得扔的判斷標準都是衣服,比如衣服還好好的呢,怎么能扔了呢?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件衣服還適不適合自己穿?穿的時候舒不舒服?合不合身?喜不喜歡?

通過整理物品可以了解自己,讓自己更通透,讓人生更舒適和開心。當我們更了解自己后,下一次優(yōu)先考慮自己是不是喜歡、穿著舒適,哪怕貴些,也不再圖便宜的買買買。

二、收納——關注不變,而非變化

整理后,將不要的先放一邊,對要的進行收納,分為三步:分類、定位和擺放。先分大類比如:衣服、書籍、文件等,再分小類,比如:衣服、鞋、包等。變化的是各式各樣的衣服、鞋、包,不變的是以何種方式,放在哪個指定區(qū)域位置。那些整理收納后又復亂,就是沒有隨手歸位。

三、清掃——關注技能,而非裝備

清掃就是處理那些之前整理完不要的東西,要知道這也是有最優(yōu)方法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扔,也許你說太浪費了,怎么能直接扔呢?可以送給弟弟妹妹要知道直接扔是會讓你覺得最心疼的方式,下一次就不會瞎買了。

我的直接扔并不是讓你扔的臟兮兮亂七八糟的丟在樓下垃圾桶里那樣,而是拿一個大紙箱或大袋子,把衣服折好,放在樓下垃圾桶旁,有需要的人自會撿去,你就不要再操心衣服的下家了。

捐了也是一種方式,但你得找個靠譜的地址,核實真實性吧,郵寄或許有些麻煩,讓自己不想去做,整理后不要的東西,就不要為它操太多心了,有需要的人自會撿去。

今天的文章是一篇晨讀感悟,參考書目:《重來:更為簡單有效的商業(yè)思維》[美]賈森·弗里德、[丹]戴維·海涅邁爾·漢森;《斷舍離》[日]山下英子。

希望我們都可以更了解自己、愛自己,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