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落,知天下秋。
或許只有這個季節,這個季節的這份安靜,才最適合去追憶那些過往的人和事。人生中會遇到很多人,而遇到的那些人可能就是你的命數,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那些年遇到的一位又一位恩師,似乎不斷的改變著我,傳良人之道,受真知之業,解不楚之惑。
如果沒記錯的話,1998年的秋天是我正式入學的秋天,記不得那天是什么樣的天氣,也記不得自己是怎樣的著裝,但是邂逅張老師的那個鏡頭還歷歷在目。因為我的生日是在臘月,那時候鎮里的小學要求8周歲才可以入學,所以1998年的時候我還不符合入學條件,但是媽媽為了讓我早點學些有用的知識,找了關系把我送入小學,開學的第一天就把我領到校長辦公室,和校長談談哪個班主任更好一些,把我分到哪個班,正在談的過程中,張老師敲門進來找校長簽字,正好也看到了我,于是便順理成章的把我帶走了,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個班主任,也是我的第一位恩師。
教我的時候,張老師50歲左右,她是一位“獎罰分明”的女老師,就因為這一點,我學會了怎樣去分辨是非對錯,也就憑借這一點足可以讓人選擇怎樣去過自己的人生。拋去法律界限和博弈論,在人生的無數次選擇中,在做一個自然人的過程中,如果每次選擇都是符合道德和情理的,至少可以保證我們的人生沒有污點,就算得上是一個不失敗的人生。如果還有一些那種能改變命運的大是大非必須需要我們來選擇,有了她的諄諄教誨可能也不會選錯。
轉眼間,來到2004年的秋天,我懵懵懂懂的踏入初中校園。
初中的時候一共有三位班主任,但是最值得一說的是我初三時候的班主任,恰巧,他也姓張。他和我有些淵源,一來他是我家鄰居,我家住四樓,他家住二樓;二來我總喜歡逗他家孩子,所以早就相識;升初三的時候,我的考試成績是初中最差的一次,考到了年組32名,數學、物理、英語好像都沒及格,因為當時學校有政策,學校老師的孩子可以自行選擇班級,又是借了媽媽的光選擇了一位教數學的班主任,我被安排到張老師的班級,這里叫他張先生吧。
張先生個子不高,眼鏡框不小,頭發不多,想法很多,之所以說他是一位恩師,是因為他懂得陪伴。那個時候他孩子不大,父母健康、妻子也是同校的老師,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我們身上,用他的陪伴給予我們支持,讓我們一步步去接近自己的理想。而陪伴不只是說說那么簡單,畢竟我們只是他的學生。風里雨里,他騎上自行車從小鎮的北邊騎到小鎮的南邊;冬天的夜冷得刺骨,為了方便,他在離學校近的地方和幾個同學一起租了房子;大雪過后,陪著我們一起在雪上踢足球,肆意狂奔;為了和家長更好的溝通,寫了一封又一封長長的信;中考沖刺的一個月,中午顧不上吃飯來監督我們背誦古文;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陪伴我們,這么多年過去了,我時常還是會回憶起初三的那些日子,不只是有年少輕狂,還有一位老師全身心的陪伴,他用他的堅持,堅持著我們,他用他的陪伴讓我們懂得什么是責任,可能在未來的某些天,我們都會承擔著這樣或者那樣的責任,而我們從心底付出的那些代價,也意味著更豐厚的收獲。直到現在,我還把他當時寫給家長的信珍藏著,因為那個時候能遇到那樣一位老師才是真正的幸福。
2007年夏末,我光榮的升入高中。
2008年的秋天,我帶著83分的數學成績(滿分150)結識了伴隨兩年的班主任。命運的安排簡直是個玩笑,在經歷數學的無數次挫敗之后,我遇到了這位數學班主任。我還記得開學的第一天他第一次和我說話的情景,他站在講臺上看著什么,我正在若有所思的拖著地,拖到講臺的時候我側頭看了他一眼,心里琢磨著他長得好像一個二人轉演員“小沈陽”,那時候“小沈陽”還沒上春晚,也就沒那么火,但是作為一個東北人我是曉得他,我正遐想著,他問我:“你是從奧班下來的,什么原因?”
“數學不好!”
“想回奧班不?”
“想!”
“那你跟著我學,我保證你能回去。”
那兩年跟著他瘋狂學數學的日子,就這樣開始了。他的課堂總是熠熠生輝,高亢的聲音和清晰的思路,偶爾插播的笑話和風趣的語言,讓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能很好的跟上他的節奏,所以我不斷的探索著他的思維和想法,對數學的看法徹底改變了,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不得不承認那時候我最喜歡上的課竟然是數學課,每次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數學成績也不斷的提高。高二下學期分班的時候,他實現了他的諾言,我考回了奧班,可是那時候的我發現我已經離不開他,所以整整兩年,我的數學都是由他親授,高考的時候也考了110分。在他身上我學到的太多太多,比如怎么用文科思維去學數學,比如怎樣在合適的時間做適合的事情,比如怎樣勇敢的敲開年部主任的辦公室大門,告訴他“我要回平行班”;所有的這一切,教會我自信,無時無刻都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困難,相信自己的同時不忘相信別人,高中畢業,帶著一身自信我考入了一本大學。
2010年的9月3日,我踏入了我的大學,結識了更多的恩師,他們給予我學術上的引導,職業上的規劃、事業上的支持,這些名字我會永遠記著,幸運的是,我可以不用一一描述與他們相處的瞬間,因為現在的我就住在大學附近,我一直在以朋友的方式與他們相處,我們可以喝酒聊天,可以開車兜風,可以去海邊看風景,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擁有這份師生感情。
感謝一路上遇到的恩師,學生這廂有禮,愿恩師們桃李天下,芬芳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