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月光族么?
你的錢夠花么?
你買過的東西后悔么?
你的支付寶賬單嚇到你了么?
你的買買買是沖動還是理性?
楊老師原來也是從絕對的月光族慢慢成長過來的,結合這么多年的買買買經驗教訓和野口真人所寫的《學會花錢》,給大家普及下哪些錢值得花,哪些錢要克制。
真正的會花錢,是指能把錢越花越多。
這個觀點大家一定要牢記!雖然你剛聽起來的時候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然而這是我們要學會花錢必須建立的重要觀點。
一、我們要區分自己的三個錢包。
你不要理解成實物的錢包,這里指的是花錢的三個方向。
第一個錢包:消費錢包:指為了滿足個人欲望而進行花錢的行為,比如買衣服、食物、旅行等。
第二個錢包:投機錢包:指花錢做撞大運的事情,比如:買彩票、賭博等
第三個錢包:投資錢包:指花錢買未來可能會賺到更多錢的機會,比如:買理財產品、投資創業、培訓費用等。
我們要多用投資錢包,適度用消費錢包,避免用投機錢包。
反思一下自己一個月的消費,多少用于投資錢包,多少用于消費錢包,還有多少干脆被投機錢包消耗啦。
舉個例子,我每個月有一項固定的消費是買書,這段時間為了提高英文開始買英文原版書,和中文版本比是真的有點貴,然而還是沒有任何猶豫的下單,原因就在于這個消費屬于投資錢包,現在花出去這部分錢之后,讓自己的英文水準得到提高,以后就可以直接閱讀英文資料,讓自己的培訓工作能夠有最有效的資料來源,也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培訓身價。
一件5000多元的貂皮背心和一場5000多元學費的培訓班,你會選擇哪個?這是我曾經遭遇的選擇難題,然而當我知道了這三個錢包的概念之后,馬上就能做出報培訓班的理性選擇,不為沒買那件背心而懊悔,原因就在于培訓班的學費屬于投資錢包,貂皮背心屬于消費錢包。后來的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那個培訓班上過之后,我的培訓工作得到了有效提升,課時費用增加,很快把培訓班的報名費給賺回來啦。
當然我也聽說我的一個朋友春節期間不眠不休的打麻將,輸掉了4萬多元的戰績,這就是典型的投機錢包。
當我們知道了這三個錢包的概念之后,以后再糾結買哪件東西的時候,就有了參照標準。我們要明白花的錢屬于哪個錢包,并不僅僅看你買了什么,而是看最終產生的價值是什么。
這么多年我在穿衣打扮的消費是最多的,然而我卻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一項投資,因為你不要看我買了這么多的衣服,而是要看我買了這么多衣服之后最終產生的價值:
1、讓自己的形象越來越好;
2、成為專家,幫到了很多菇涼;
3、開發了專門的形象搭配的課程,賺了不少的課時費;
4、著手寫了一本書。
那么你的穿衣打扮是單純的消費還是一項投資?完全是看你的穿衣打扮最終產生了什么價值?
有個笑話是這么說的:三個閨蜜時隔一年重聚,一個說我去年買彩票中了5萬元,一個說我投資了一個生意,賺了10萬元,第三個說我的錢都用在美容和化妝品上啦,不過我今天來是給你們送請帖的,我嫁了個千萬富翁。
當然我們不提倡這樣的價值觀,然而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這個笑話清晰感受到這三個錢包的不同作用。
我們一定謹記:多用投資錢包,適度用消費錢包,避免用投機錢包。
二、我們要掌握花錢的一個原則:只買以后會更值錢的東西。
1、如何估算價值
在未來的角度思考,未來可能獲得的價值能折算成多少現金。也就是從花錢投資的角度,來算你花出去的錢以后能給你帶來多少回報。
一件300元的化纖面料大衣和一件3000元的羊絨大衣該如何選擇?
假設這件化纖面料的大衣穿了2次之后就起球變形,你就不想穿了,也就是未來每次穿的成本是150元。
假設這件3000元的羊絨大衣你很喜歡穿,因為質地精良可以穿很多年,假設穿3年,每年穿20天,也就是說未來每次穿著成本是50元。
這么計算下來就能知道該買哪一件啦。
2、時間變量帶來的影響
估算投資價值時,往往容易估算過高,原因就在于忽略了時間這個變量。
換句話說,未來的錢是不如現在的錢值錢。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懂得折現率的概念:投資收益要把折現率算進去。在花錢投資計算未來收益的時候,不能直接把未來可能賺的錢數和現在要花的金額做比較,而是要給未來的錢打一個折扣,這個折扣,經濟學上就叫折現率。
在做任何投資時,都要理性考慮未來的回報對自己是否還有價值!
例如有的菇涼在銷售人員的忽悠下盲目的辦卡,就是典型的忽略時間變量帶來的影響。但凡辦卡的大部分呢都沒有消費完,剩下的錢就成了商家的純利潤。
就如我們小時候再喜歡的玩具,長大后大部分都覺得當時買的是垃圾。
有的菇涼明明穿不上一件衣服,就會安慰自己說等我瘦下來后我就能穿啦,結果呢?要么是一直沒有瘦下來,要么就是瘦下來了結果卻不喜歡這件衣服啦。
我們要知道,除了年齡的影響,隨著時間的變化,價值觀、喜好、狀態也都在變化,花錢投資時都應該要考慮這些因素。
三、我們要避開花錢的兩個陷阱
在花錢投資的時候會判斷錯誤,往往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概率錯覺,一個是錯誤判斷的習慣。
1、概率錯覺
人的大腦雖然可以推導出合理的概率,但不擅長用概率進行分析,導致最終還是會相信自己的直覺,落入別人的圈套,而使用了錯誤的概率,錯誤判斷了商品或服務的價值。
例如我們都知道一擲千金辦健身卡后成功減肥的概率有多少,絕對遠遠低于50%,那么自己在沖動地要辦健身卡的時候是不是要提醒一下自己呢?
例如你自己在淘寶上買東西的成功率自己大約能估算出來吧,以退貨率和滿意度來計算。
如果過低的話,還是乖乖選擇實體店,雖然價格的確比淘寶貴點,然而算一下從淘寶上買回來的閑置衣服就明白實體店貴點也是值得的。
當然楊老師在淘寶上買到合心意的東西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我日常生活中還是大部分依靠淘寶買衣服。
在花錢時,要做出更準確的估算,就需要更多地用概率思維,計算更理性的概率,才能增加賺錢的機會。
2、錯誤的判斷習慣
也就是明知不可以卻偏偏要去做的事情。
人們對于較低的概率會反應過度,對于較高的概率則會反應不足。
例如賭徒明知道最后一盤翻盤的概率很小,仍會賭上身家性命。
例如明知道飛機出事的事故率比汽車要低很多,但是人們仍然更愿意選擇坐汽車。例如我們都知道依靠減肥藥減掉體重是極小概率的事情,然而還是有很多菇涼趨之若鶩。
例如我們應該明白依靠護膚品讓自己可以實現“凍齡”是一種妄念,然而還是要揮金如土。
例如我們應該明白衣服的價格和成本有很大關系,太便宜的衣服大部分的原因是成本偏低面料版型偏差,然而我們還是在看到便宜的衣服后有購買的沖動。
??r???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