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自認為沒什么情趣,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一板一眼,乏善可陳。去年暑假在無錫參會學習期間,結識了一位嘉興的老師。年紀比我小,家里有個上小學的兒子,生活狀態比我好太多了,畫油畫,織毛衣,會做地道家鄉小吃,每天堅持跳繩1000,如此總總,任何一項技能單列出來都是讓我極度艷羨的。她當時和我說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女人哪怕不能完全像男人那樣改變現狀,也絕不能甘于維持原狀就好。不將就,瞎折騰也是一種表態。
其實類似的話在其他場合也聽到過,也都或多或少受到過觸動,但是認識這位老師的時候,正是我通過不同渠道上各種免費,付費課程之時,以往觀念之網的邊際不斷擴大,我切實感受到了不再甘于維持生活原狀的渴望,和想要改變現狀的可能。
朋友圈里新結識的同學們年齡跨度極大,有十來歲的小學生,多數是在校大學生,職場新人,有和我相仿的寶媽,還有退休賦閑在家的長輩,無一例外都是技能加分,正能量滿滿。
我認真地看了一段時間朋友圈的更新。發現定期更新綠植長勢的朋友,還有隔三差五上傳一幅繡活的朋友,生活狀態相對更加穩定。其他曬飾品,烘焙,DIY等的朋友基本上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我自己做事,本身就是三分鐘熱度,很容易不了了之,對于培養自己的愛好情趣自然要慎重一點,于是我打定主意選擇綠植和繡花這兩個新技能的養成。然而我還是沒有信心齊頭并進,一次只能專注于一個。權衡利弊,最終從綠植開始。
網上淘了10來種多肉,用來挑花盆的時間似乎遠遠多過挑多肉品類的時間。按照賣家的提示種植,還有事沒事就請教身邊或朋友圈的綠植專家們各類逗比問題,讓某些朋友不甚煩擾。然而事與愿違,我似乎沒有開掛種植金手指。買來的多肉接二連三地蔫頭耷腦,再枯萎凋敗。最后頑強存活下來的只有一株項仙人掌,其他的都輾落成泥化作花肥了。
種植多肉的情趣似乎沒有堅持下去的理由,但是隨后一段時間我并沒有馬上轉向繡花,需要平復挫敗感。隨著朋友圈里的繡花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美,我還是按捺不住,在淘寶上反復比較了之后買了三件套。
收到三件套之后很久我都沒拆開看,有點后悔自己貪圖一套便宜些買了三件。后悔沒有先買一件試試手,突然面對三件要完成的繡活需要勇氣。最終國慶長假期間,因為沒有安排出行計劃,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大雨傾盆,宅在家里的我終于開始了繡花大業。
花了一些時間閱讀配套的文字說明,但是并沒有讀懂多少。又看了賣家發來的各種繡法視頻,還是沒怎么看明白,這一切都說明了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也讓我想起了參加007不出局的初衷,多說無益直接踐行。
我需要完整的時間段來靜心琢磨繡花的針法,國慶那天吃過午飯,叮囑了小棉襖不要打擾我,就開始閉關修煉了。剛開始,哪怕再小心翼翼,看看手機里放的視頻,攤了一地的圖紙,稍不留神繡線纏繞在繡繃上打了死結。一次兩次還好,后來就忍不住想把打死結的繡線全部剪掉,可是剪掉就可能前功盡棄。
我現在回想自己想要培養生活情趣的念頭,覺得自己沒有理清頭緒,為了迎合他人改變現狀,對自己不滿意不甘于維持原狀,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自我認知度。我是看了朋友圈里各種曬,想要自己也有機會去曬一下呢,還是看了朋友圈里各種曬,希望自己去體驗感受一下呢。
無論如何,就當是給自己定下的任務,綠植已經徹底沒戲了,繡花不成功便成仁。我關掉了手機的繡法視頻,收起了說明圖紙。放了喜歡的課程音頻,拿起繡繃從最簡單的開始繡,完成一種顏色,再換另一種顏色。沒有刻意去想完成的情況,只是專注于手頭上的活計。也還是時不時就漏了一針,或者錯了位置,也還是時不時扎了手,痛的直叫,但是繡繃上看得到的色彩繽紛在增加,心里也漸漸有了期待。
國慶長假第一天的繡活很粗糙,針法不熟練。
國慶長假第二天的繡活有進步,針法還需要改進。
國慶長假第三天+第四天的繡件,針法有了進步,三件套產品比較滿意。
綠植也好,繡花也好,失敗或者成功,都是歷練。不是為了所謂改變現狀的渴望而去做事,而是為了不甘于維持原狀的勇氣去挑戰,自我認知的肯定會引導我們在經歷失敗之后依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