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人常常是最懶惰的人。
我們常常聽到某個人努力工作掙錢的事,他拼命努力工作想讓妻子兒女生活得更好。他整天待在辦公室里,周末還把工作帶回家去做。
若是他們不忙于工作話,他們就會忙著看電視,打高爾夫或購物。很少坐下來陪陪妻子和孩子。
他早就知道自己和妻子之間有一些問題,可他選擇忽視,把忙碌作為逃避問題的借口。
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可他們心里其實很明白。事實上,如果你去提醒他們,他們往往還會很不高興。
這是懶惰最普遍的表現形式,一種通過忙碌掩飾下的懶惰。
如何才能治療這份惰性?
答案就是有“欲望”,讓自己變得“貪婪”一點。
羅伯特認為,今天的問題是成千上萬的人對自己的“欲望”或“貪婪”感到內疚,這是他們在少年時代就養成的陳舊思維。
他們渴望擁有生活中那些更美好的東西,但大部分人卻下意識地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并對自己說:“我不能擁有這個”,或是“我可付不起”。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我們是在把貪婪或欲望看作是壞事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比如,父母就常常利用負罪感來抑制這種欲望:
“你只考慮自己,難道你不知道還有兄弟姐妹嗎?”
“你還想我給你買什么?難道你認為我們是搖錢樹嗎?”
“你認為錢是從樹上掉下來的嗎?你知道我們不是有錢人。”
“我省吃儉用給你買這個,因為我小時候從未得到過它。”
“我這么做全是為了孩子。”
……
其中的負罪感深深地影響著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