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牙痛了(二)

封藥的時間需要十天到兩周,這段時間牙齒好像好了一樣可以咬東西了。

兩個星期的時間過去了,我還是“拖”字為上,下一步是“抽神經”,這個詞是很多患者告訴我的,我們的術語叫做“拔髓”,拔髄時,會有一點酸痛,通常是一閃而過,但如果是牙神經失活不全則比較嚴重,這也是我“拖”的原因之一,失活不全是比較棘手的,有時需要打麻藥,在局麻下拔干凈牙神經,然后再進行根管預備。

這樣拖著大概快到一個月的時候,后果出來了,牙齒開始疼了,不小心咬著一個青菜疼得跳了起來,捂著臉,一點食欲也沒有了,活該!自作自受!第二天馬上換藥,開放引流配合吃了一天消炎藥才慢慢的好轉,這回不敢怠慢了,引流了兩天,馬上擴管,預備根管,然后封藥。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就是這樣,好了傷疤忘了痛,本來年前應該完成的治療到現在還沒有做完,我已經被同事列入極度不配合的“黑名單”。

作為一名資深的牙醫,見過太多的牙病患者,時間久了,難免有點麻木,讓自己成為一名患者,去體驗一遍整個過程,感受一下牙病的痛苦,從而更能體會其他患者的痛苦,也不失為提升自己的一種方式(算是自我安慰吧),我本身就是名牙醫,尚且如此拖沓,想想我們的患者有些還是從外地而來,他們是要克服更大的困難啊(包括心理上、距離上)。想想自己都覺得有點慚愧!

“感同身受”,每個人都應該站在別人的境況中,去體會別人的感知,醫生更應如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