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牛三連的老鐵們,大家晚上好,我是梨子,首先非常榮幸 有這么一個機會,能為大家做一個簡短的分享。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每天讀一本書的那些事。今晚我要分享的,是我從這130天的每天一本書的閱讀經歷中總結出來的。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題是【一個公式,助你每天讀一本書】。
可能有的人會說,每天好忙,都沒有時間讀書,更何況是每天讀一本書。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會有的。有些事情你不去做,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在那里。只要掌握了方法,你也可以做到每天讀一本書。
下面我就來講一下這個公式:每天一本書=閱讀技能+讀書筆記+時間管理
一、閱讀技能
我是剽悍行動營10期老鐵,當時在讀完《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后,便萌發了每天讀一本書的想法。
剛開始閱讀,也不會什么閱讀技巧,就是從頭看到尾,生怕錯過了任何一條重要的信息,所以閱讀效率很低。
當時剛好在讀《洋蔥閱讀法》這本書,里面提到了快速閱讀的五個步驟。我把這五個步驟摘抄在便簽紙上,每次閱讀前,我都會看一遍便簽紙,嚴格照著這五個步驟去閱讀。結果閱讀速度果然提高了不少。
這種閱讀方法我一直沿用至今,在這里我將這五個步驟分享給大家:
步驟一:提問
閱讀必須要調動起好奇心和興趣。讀書要有目的,如果你只是沒有任何目的地隨便翻一本書,大腦是無法參與閱讀的。如果你不給大腦任何信號,大腦會覺得“這本書一點兒用都沒有,這次的閱讀只是隨便翻翻而已,什么都不用記住”。
所以,快速閱讀的第一步要學會提問,只有學會提問,大腦才會對內容感興趣,才會認為接下來要讀的書與自己息息相關。在閱讀之前試著問問自己,為什么要讀這本書,之前有沒有讀過類似的書?
步驟二:預習
通過閱讀目錄和序言來大致了解一本書的結構,包括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本書,這本書講述的范圍,哪些內容值得我們參考,哪些內容是重點,那些內容是可以略過……
有時在目錄和序言中,作者還會告訴我們這本書應該怎么讀。比如修心模塊的打卡文《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日記》這本書,在序言中就有這么一句話:“在每大類之前,筆者會有一篇總評,意在為讀者充當引導。”如果你看到了這個信息,你就知道這本書要怎么讀了。
步驟三:掃讀
經過前兩個步驟,可以確定一本書里哪些內容是跟自己的問題相關。到了這一步,就是要在短時間里快速地把整本書翻一遍,翻書的同時標記出我們重點關注的段落、圖表、標題以及一些關鍵詞、關鍵句。
我們關注什么,就會看到什么。我經常會用筆做各種標記,特別重要的部分還會折頁。這樣在下次閱讀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地找到這些重點內容。
步驟四:切重點
但其實我們所標記的內容,并不一定都是重點內容。所以要重點去找和自己問題有關聯的部分,可以用摘抄、記筆記的方式來提取文中的重要概念,抓住關鍵字、關鍵句,進行分析閱讀,重點理解。不必貪多,一本書只要掌握這1-3個重點就夠用了。
步驟五:復習
我們可以通過印象筆記把之前的閱讀成果收集起來,最后再問自己幾個問題: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搞清楚?接下來還有哪些書需要閱讀?這本書還需要再讀嗎?記錄下來,以備后續行動。
磨刀不誤砍柴工,想要每天讀一本書,一定要掌握閱讀技能。在開始快速閱讀之前,回想一下這五個步驟,然后再按步驟開始閱讀,長久練習,日漸精進。
二、讀書筆記
很多時候,你看完一本書,卻發現沒有內容可寫,那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它也是我們重要的輸出工具和幫手。制作讀書筆記的目的,不僅僅是摘抄,還要把書中最精華的東西提煉出來,進行理解和應用。
那如何制作讀書筆記呢?制作讀書筆記也分為五個步驟:標記、收集、整理、輸出、應用。
第一步:標記
在上面的分享中提到,我們要在閱讀時做一些標記,可以是貼便簽紙,用筆做標記,將書折角、折頁。也就是說,要在書上做很多記號。
第二步:收集
我經常會在書中做標記、折頁。但并不是所有標記過的內容都會摘抄下來,只摘抄那些讓你眼前一亮、那些突然打破你認知的內容。這些知識才是值得我們收集的。
第三步:整理
整理是把從書中提煉出的碎片化重點變成一個系統的知識內容。整理有很多方法,我經常用到的是思維導圖和卡片筆記。思維導圖,可以做結構化筆記。卡片可以做概念筆記,要特別注意:一張卡片只解決一個問題,即這個概念是什么。
第四步:輸出
我們對書本進行了標記、收集、整理,但不輸出,這些信息還是別人的。進行了思考后,在輸出的同時,既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還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
第五步:應用
閱讀不僅是學方法、學概念、學模型,更應該學習的是理解概念,之后是基于概念進行的自我實踐。有踐行才是收獲。
三、時間管理
我曾在之前的學委分享中提到過一張數字激勵公式,今天在這里,我再一次將這張圖片分享給各位。
貓叔常說,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其中關鍵的兩個詞,是“一點點”和“堅持”。
“一點點”,也就是指一個微小的進步,比如閱讀,剛開始的前幾天,興致高昂,就讀了幾本300千字的書。像這種情況,一般人很難堅持下去,除非是意志力非常強的人。因為你想著明天也要閱讀同樣的內容,就會產生懈怠心理。
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簡單的開始,后續才能堅持下去。一直在路上比中途停下來再開始要容易得多。
各位老鐵都知道“堅持”的重要性,在這里我不再贅述,關鍵是要如何做到。以每天讀一本書為例,分享我是如何堅持的。
1、確定一個可操作目標
這個閱讀目標是具體的,而不是那種模糊而抽象的目標。包括什么時候閱讀、讀哪本書、以及所要花費的時間。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前制定好每周的讀書計劃。很多情況下,我們拖延好幾天才閱讀一本書,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接下來要讀什么書。所以為了實現“一天讀一本書”的閱讀節奏,最重要的就是準備好明天要讀的書,提前制定好每周的閱讀計劃。
這就涉及如何選書的問題。找你感興趣、想要學習的領域。去找這個領域的好書,看豆瓣評分,大咖推薦等。
每個人對好書的評價是不一樣的,適合自己的才重要。書太深奧了,看不懂的沒關系,總有類似的淺顯易懂的書在等著你。
2、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
正如《微習慣》這本書中所提到的那樣,我們總會高估自己的意志力,所以不要異想天開,而要選擇一個自己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標。
選擇容易閱讀、自己非常感興趣、迫不及待想讀下去的書,先養成閱讀習慣,再慢慢增加難度。比如《洋蔥閱讀法》就比《如何閱讀一本書》要簡單易懂得多。如果你想要涉獵有關閱讀知識的書籍,就可以從《洋蔥閱讀法》開始讀起。
一個簡單的開始,可以讓自己一身輕松地行動起來。只要開始行動,便有機會做得更多,當行動成為習慣后,你會在不知覺中達到自己曾經望而卻步的目標,比如說做到每天讀一本書。
3、 克服拖延,立刻行動
開始行動前,我們會做很多思考,我們會做很多準備,我們會制定很完美的計劃。但花費過多的時間在計劃準備上面,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拖延。
我們經常會有拖延心理,特別是在寫作。我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不想寫、或者說是沒有靈感,寫不出來的時候。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先寫500字。寫著寫著你就發現,靈感有了,原來自己有好多內容可以寫。
閱讀亦是如此,看不進去,沒關系,不要停頓,一直看下去,等翻完了全書,心中也就有了概念,再翻看一次的話,便會有更多的感悟。
4、精力管理,高效閱讀
每天留出半小時的閱讀時間,這你是肯定能做到的。閱讀時間有了,你也認真看了,但是30分鐘后,發現那本書講的什么內容,已經完全忘記了。
這是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你的頭腦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想法,根本沒有靜下心來去讀書中的內容。
比如當你讀到第5 分鐘的時候,你的腦中突然出現一個念頭:今天晚上吃什么,是吃辣子雞,還是水煮魚。你是不是會放下正在讀的書,開始刷手機看外賣,然后突然又口渴了,你又去倒了杯水…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
那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很簡單,你只需要準備一個筆記本、一支筆。
當你正在讀書的時候,頭腦中出現的任何一個想法都不要著急去執行,而是把它記下來。等到閱讀時間結束后,再去處理。
簡單來說,無人打擾時仍然無法保持專注的情況,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步驟來執行:
第一步,把頭腦中雜亂無章的想法,轉移到本子上;
第二步,引導自己繼續專注手頭上的事;
第三步,手頭上的事情做完后,一條條處理本子上記錄下來的事情并打鉤。
每天讀一本書,聽起來很難,但等你掌握了方法,認真實踐后,你就會發現,它就如每天穿衣吃飯一樣簡單。
最后,分享嘆號老師說過一句話:“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先讓自己提速十倍,這樣自己的能力會立馬提升,再回頭做以前的事情,就會變得很輕松,又快又有質量。”
以上就是我今晚的分享,希望能對你度過接下來的終極模塊有所幫助,如果你也對閱讀有想法,歡迎來與我交流。
我是梨子,再次感謝各位老鐵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