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們,今天開始要學習書本內容了。愿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一、會計的作用:
a、為經營管理者提供反映經營情況的信息,提高決策的準確性,提高企業管理的透明度和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
b、根據反映的財務信息和經營成果,找出優缺點,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c、根據經營成果,評價管理人員的管理效果,從而達到投資者、企業內部人員、政府機構等考核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的目的。
二、、會計基本假設
a、會計主體假設:明確空間范圍。法律主體必然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例如,母子公司間作為不同的法律主體,為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則需要以企業集團為會計主體編制合并報表;另外,由企業管理的證券投資基金、企業年金基金等雖然不屬于會計主體,但是法律主體。
b、持續經營假設。
c、會計分期假設:主要是分期結算帳目和編制財務報表,反映一段時間的經營成果。如: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
4、貨幣計量假設:在確認、計量的過程中選擇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其他如重量、長度等也能作為計量單位,一般只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企業的經營信息
三、會計基礎
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該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即凡是當期發生的收入、費用,無論是否收付款項,均應該計入當期利潤表。
但實際中也往往存在另外一種形式:收付實現制,以貨幣資金的收訖或支出日期確認。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會計采用這種形式,事業單位會計除經營業務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大部分業務采用收付實現制。
四、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
a、可靠性:1】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2】保證資料的完整性;3】財務報告中的會計信息應當是中立、無偏的。
b、相關性: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求相關,相關性和可靠性不對立,應以可靠性為基礎。
c、可比性:1】同一企業可不同時期對比,要求企業采用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若有變更要在附注中說明。 ?2】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d、實質重于形式:要以經濟實質作為依據,而不應以法律形式作為確認、計量、報告依據。如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根據經濟實質是可以列入資產負債表,作為企業的資產的。
e、謹慎性原則: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不能低估負債或費用。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確認為預計負債。
f、及時性:1】及時收集,2】及時處理;3】及時傳遞。
時間有點晚了,今天就學習到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