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文字記錄的道路上

關于文字記錄有很多話可以說。平時有事沒事會拿支筆在紙上寫啊畫啊,縱使毫無目的地寫,也會樂此不疲。從小就喜歡做這樣一件事,從而發展成一個文具控,鐘愛好用的筆和精致的日記本。

廢話不多說,聊一聊文字記錄和我的那些事兒。

一、文字記錄對于我

很多人說高考之后便很少提筆了,不少字因為少寫只會認、不會寫,有些字看得時間長了還會覺得很奇怪。但我一直堅持在文字記錄的道路上,因為它讓我開心,至少是心平氣和的。更重要的是它讓我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遠離迷迷糊糊的狀態。

(一)見證成長

記住該記住的,就是見證自己的成長——我的QQ空間名稱下有一句注釋“將過往的歲月凝結在文字的漩渦里”,很文藝的一句話,實際上就是表達了我對逝去時光帶有恐懼之情,總想用什么辦法把時間抓住。我想文字應該是自己能夠把持得了的,足以滿足自己的表達欲。雖然圖像形式(拍照)更為直觀,但圖像畢竟無法在華麗的色彩中展露自己的內心,只關注外在,沒法觀照內在,內在才是人的核心、靈魂。文字幫我看清自己的內在

此外,文字幫我記住錯誤。小時候笨笨的,總會因無知而犯錯,把錯誤寫下來,避免自己又耗費時間在原有的路上,總結經驗,少走彎路,書上雖然也有經驗,但畢竟沒有親身體會的那般深刻。就像上學時總會有一本“集錯本”或“錯題集”,老師告訴我們,只要下次考試不再犯以前所有考試時沒做對的知識點,就是很大的進步,但真正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很少。于是寫下錯誤,以便時刻提醒自己,從而記錄自己的成長之路。

(二)學會放下

忘記該忘記的,就是讓我學會了“放下”。我是獨孩政策的產物,沒有親兄弟姐妹,少時的煩惱,有些不值跟父母說,有些是不想,這些統統交給文字這位朋友,讓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吐而快,記錄那些不開心的東西,我就能夠告訴自己可以“放下”,因為已經交給文字,不要再去想了。

二、都在記些啥

我將自己平時的文字記錄按照關注點的不同,分為三類——

1.記錄過去 2.記錄現在 3.記錄未來

記錄過去:個人檔案(簡歷、獲獎)、每周每年回顧? ??

記錄現在:時間開銷、每日日記(生活要事)、晨間寫作、靈感收集、學習筆記?? ?

記錄未來:計劃收集、目標設定

在整理的過程中,我仔細地琢磨了一下,發現這其中涵蓋了目標管理、行動管理和知識管理三大塊內容,而我之前沒有意識到這點。

所以,按照個人管理系統去劃分的話,又可以分為三類——

1.行動管理??2.目標管理? 3.知識管理

行動管理:個人檔案(簡歷、獲獎)、每周每年回顧、時間開銷、每日日記(生活要事)

目標管理:計劃收集、目標設定

知識管理:晨間寫作、靈感收集、學習筆記

三、舉幾個例子吧

1.晨間寫作

? ? ? 晨間寫作,顧名思義,就是晨間的寫作,早上起床后就立刻拿起本子奮筆疾書,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通常是把心里想的寫下來。最好在洗臉刷牙之前。為什么呢。因為這樣大腦還不是特別清醒,理性的大腦還處于被壓制的狀態,可以由潛意識去支配我們寫作。我有這樣一種感覺,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后還不是特別清醒時,想到一些事情會覺得很可怕,但是一旦到了白天清醒時,又覺得那些事情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用這種方法可以驗證到這時候是離潛意識最近的。書寫的時間最好在半個小時以上。

? ? ? ?要說明的是,晨間寫作并不是晨間日記,看過《晨間日記的奇跡》這本書的朋友可能就知道,晨間日記是記錄自己昨天的行動。 寫完一篇后不必立刻回頭看,只需要把本子合上就好,等到一段時間以后再去回顧,而且不要一邊寫一邊擔心寫不好,這樣會影響你的思路。?

這張圖是我晨間寫作一頁內容,我比較喜歡手寫的。嘗試了晨間寫作以后,我有三點感覺:

? ? ? ?一是神奇的靈感不找自來。一開始腦袋是空白的,隨便開個頭以后,忽然間各種想法就嘩嘩地從筆端流出來,有些句式表達都沒想到是自己能寫得出來的,可能是因為大腦經過一個晚上的休眠,動力十足。

? ? ? ?二是單純的想和寫下來是不同的。只是在腦子里思考,是走不遠的,如果寫下來,思路容易打開和發散,慢慢地就會形成一張思考的網。我的不少文章,就是在這種晨間寫作的過程中無意形成,或者可以說有些雛形就于其中。

? ? ? ?三是找到一段獨處的時光。現代社會難得有自處的時間,社交媒體太發達,通信太發達。而晨間寫作是讓自己學會和內心獨處,因為早晨是安安靜靜的,沒有別人的電話打擾你。

? ? ? ? 以下就是晨間寫作的幾個要點:

★起床后立刻寫,想寫什么都行 ?★在洗臉刷牙之前,壓制理性的大腦 ?★ 30分鐘以上 ?★晨間寫作≠晨間日記 ?★寫完不必立刻回頭看 ?★不要一邊寫一邊擔心寫不好

2.靈感收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每天腦子里都會冒出各種各樣的想法,如果沒有及時地捕捉下來,就轉瞬即逝了,連你自己都沒有察覺得到,非常可惜。對于這些念頭,我也會有意識地把它們收集起來,作為自己的素材庫。通常我會有兩種做法:

1.紙筆收集? ?2.電子收集

第一種是在床頭柜放紙和筆。每天準備睡覺時,大腦還處于迷迷糊糊狀態,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跟潛意識比較近的時候,也會經常冒出想法或者創意。這時候如果我不把它們第一時間清空,腦瓜子就會感覺到疲憊。于是可以迅速用筆在紙下寫下幾個關鍵詞,等到早上起床后再進行整理。

第二種是利用手機軟件Doit.im。這個軟件是用來管理行動的,但我也會用它來管理靈感。因為手機是隨身攜帶的,具有便捷性,而且這個軟件的好處是有“智能添加”的功能,不必對手機解屏,只需要用手指從上往下撥弄,就會彈出一個收集框。這樣選擇“靈感”的標簽后,我就會訊飛語音輸入法很快地錄入自己的靈感句子。一段時間后再批量導出。

3.學習筆記

現在是一個學習成本極低的時代,網上有大把可以學習的資源。學習的時候,如果不做筆記,很快就會忘記學過的內容,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做學習筆記的時候,我同樣會有兩個系統:

1.紙筆系統 ? 2.電子系統

★紙筆系統:

活頁紙+黑筆+彩筆

紙筆系統,就是用A5的活頁紙、黑筆和彩色筆一起進行。

像這張圖片是我學習書法視頻后做的筆記,用黑筆記錄老師講解的內容,用彩色筆記錄要點以及自己的想法。

數碼系統則有兩個模板,一個是音頻學習筆記模板,另一個是用Word的文檔結構圖做成的聽課筆記模板。

★電子系統:

(1)音頻學習筆記模板 ? ?


音頻學習主要是用于聆聽《冬吳相對論》。這個廣播節目在我看來是有質量的,他們也表示,是“兩個男人孕育五年”的作品。現在每天早上會一至兩則。一邊聽一邊用手機上的記事本做筆記,寫完筆記后發送到微信和“為知筆記”賬號捆綁的服務號,直接存到為知筆記之中。這個筆記的模板是這樣的,有五個部分,先是評級,再是寫下主要觀點和議題,接著是寫下音頻中讓我有收獲的其它知識或者有意思的段子,當然,音頻中肯定會有一些內容是我不同意的,我也會寫下來,于是就有了保留意見和思考這一板塊,最后我還會想想這些內容如何和實踐結合起來,把實踐的內容錄入行動管理軟件,提醒自己。比如音頻里提到一些優質的書籍或電影,有時間的話,我會找來看看。

(2)Word+文檔結構圖 聽課筆記模板

聽課的筆記模板是用Word制作的,版權出自一位神秘的歐博士。可能有朋友會覺得,現在還用Word的,太落后了吧。但其實這些我們覺得很熟悉的軟件,還是大有發掘的亮點,因為平時我們用到的功能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過它的“文檔結構圖”功能。可能點擊菜單中的“視圖”,打開“文檔結構圖”,文檔的左邊就會出現一欄空白的。在這個文檔中通過設置樣式來編寫結構模板,就會在左邊顯示出來。如何通過設置樣式來編寫結構模板這種技術派的活兒可以從網上搜索學習,在此說清楚的話,又會是大篇幅。我這里重點要介紹這種模板的基本情況。

操作

這個聽課模板是可以個性化設置的,就是按你自己想要的形式去安排。比如像這個模板,會有【A課堂收集區】、【B課堂梳理區】、【C課堂主線區】、【D課后復習區】,包含了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兩部分。在左方的結構圖點擊后,右方的文本就會迅速切換對應的板塊,類似超鏈接的作用,然后在相應的位置我們就可以錄入文字。

對比

通常大家聽課做筆記時,都是線性的,老師講到哪就記到哪。實際上,你會發現,老師講課時除了主線以外,還有許多其它的信息,而且有些可能又和主線的內容并不相關,如果從頭到尾以流水賬的形式記錄下來,就會很雜亂。

板塊

這樣設置了一個模板之后,聽課時,主線的內容,就記錄在【C課堂主線區】;聽課時隨主線帶出來的零碎片段信息、突然冒出的靈感想法,以及對課程中有關內容產生的疑問記錄在【A課堂收集區】;一些重要的概念、觀點和方法,在聽課時也可以順便復制粘貼到【B課堂梳理區】,便于掌握要點;課后,對內容進行回憶,從宏觀的層面去把握整節課,重新表述學到的知識,便于吸收與內化,這部分內容就寫在【D課后復習區】。因為課后復習整理時,需要迅速切換,因此在文檔結構圖中,把這一板塊放在第三部分,而實際操作中,這一塊是后期工作,用序號D表明。

優勢

這樣做筆記的優勢是,整堂課的框架一目了然,層次感更強,有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

在我記錄的所有項目中,“每日日記”是我自己最喜歡也是一直都在堅持的,由于之前的線上活動已經對這一塊內容進行了分享,此不贅言。期盼各位熱愛文字記錄的朋友多多交流。

@發憤的草莓?(?新浪微博?http://weibo.com/2014study)

關注?個人管理、楷書、育兒

喜歡?讀寫、涂鴉、竹笛、EOP

堅持?做日計劃、周回顧、記錄時間開銷、手寫活頁日記

發起?汕頭幸福成長沙龍(微信號gerenguanli)

轉載本文請注明作者與微博網址,謝謝!如果您覺得本文讓您有收獲,不妨花1塊8毛8打賞一下作者,——》[猛戳這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