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就是我家
顧天笑
人們最終的歸宿,這是中國人家的含意。
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讓我們體味親情,體味大愛無邊。
父親是一個家庭不可或缺的角色,缺失了他,就會是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而我的父親,是一名船員,長年出差在外,有時傳遞愛的方式可能只是一個電話,或者偶爾寄來一些象征著節日意義的錢。而在家庭需要他時,他卻很少能出現在我們身旁。在過年過節時,他想回來卻工期未到,心的有余而力不足,這也經常使媽媽大發雷霆。然而他一旦回來,我們的生活就徹底改變了,有時他扛著魚桿,帶著我們去釣龍蝦,有時我和他一起捕魚,我們樂在其中。但是等爸爸上班時間快到時,他變得憂郁、焦慮,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激起他的暴怒,而此時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一次次重擊之下,感到一切都變得模糊、昏暗。但我能理解爸爸,我知道爸爸是擔心他去上班之后,我和媽媽鬧矛盾。有一次,爸爸上班前給我寫了一段話:“兒子,你是這個家里唯一的男子漢,你要照顧好媽媽”。我想對爸爸說:“爸爸,我已經長大了,您放心吧,我一定會照顧好媽媽的。”
我們生日的那天對一個人來說卻是最痛苦的時候,她就是媽媽。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陣撕心裂肺疼痛之后,一個幼小的生命呱呱落地。回想往事,溫暖和嚴寒交織著,灌滿了我的整個心靈。我的媽媽是暴燥的,同時也是和藹的。有時因為一道不會的題目,可以罵的我崩潰。有時當我內心充滿負面情緒時,她又總能耐心開導我。為了讓我健康快樂成長,更為了給我樹立學習榜樣,她每天在家學習家庭教育。媽媽從一個只關心我學習結果的人轉變成一個認為學習過程更加重要,媽媽走進了我的內心,她掌握了教子之道。
無數個夏夜爸媽在我熟睡時幫我驅趕蚊子,在我和朋友們的歡笑聲中掛著微笑,他們收回了往日的嚴肅。
這就是我家,我那溫暖的家。我永遠的歸宿。
快評:對爸媽“嚴厲”的描述中充滿理解與領悟,見出善解人意與成熟,字里行間有感人力量在。有些語言表述再自然一些會更好。
瞧,這就是我家
沈硯翎
家,或許是一座房子;一個地址;一群人……
在我的印象里,家,是一處港灣,一個懷抱,和那份化不開的濃濃親情。
我的家里,有四口人,算不上什么大家庭,可我們卻像一根鐵鏈,牢牢地系在一起。
“話癆”奶奶
奶奶六十出頭,慈祥的笑容掛在險上,此時,她的眼睛就瞇成兩條彎彎的“月牙”。奶奶腰間總是系著圍裙,手上戴著袖套,忙里忙外,不一會兒,衣架上就晾滿了奶奶洗的衣服;我的“豬窩”被整理得井井有條;為我親手縫制的拖鞋,也整整齊齊地放在了門里。
回到家,猛地一鼻子,飯菜的香味就涌入鼻腔,紅燒肉,番茄大蝦,炒青菜,羅宋湯……應有盡有。看得我垂涎三尺,奶奶看我一副“饞貓”的樣子,嗔怪地戳了戳我的頭:“凈知道吃!”但一向刀子嘴,豆腐心的奶奶,還是不忍心餓著她的“寶貝孫女”,挑了一塊最大的肉,塞到我嘴里。嗯,是家的味道!
“貧嘴”老爸
爸爸四十三歲了,卻已經頭發斑白了。雖然看著老爸平時總是瞇著眼睛,看上去懶洋洋的,但他的嘴巴可毒了,我遺傳了老爸的基因,所以我們倆一言不合就“開懟”,特別在飯桌上,總是“火藥味”十足,而媽媽和奶奶則是兩個看客,時不時為一方“加油助威”。
“貪嘴”老媽
媽媽三十七歲,卻有一顆未長大的少女心。在家里,我和媽媽一起玩耍,大吃大喝。在外面,我和媽媽出雙入對,像是好姐妹一樣。每次出游都是我查資料,組織,找路,帶路,干苦力,媽媽則負責玩,開車,刷卡。“收拾東西,我們出發啦!”“好嘞!”
平平無奇的我
?我長得高高的,今年十二歲,正在一所初中讀七年級,無論是在長相還是在學習上,我都平平無奇。唉,再努把力吧,我堅信風雨過后總會有彩虹的,加油!
這就是我的家,雖然不富有,但它溫暖,快樂,長久。這些,足矣!
快評:形式有創意,語言簡練而生動,傳神地刻畫家庭成員,傳遞滿滿的幸福感。“話癆”奶奶不話嘮,“貪嘴”媽媽不貪嘴,細節刻畫有缺席,是不是?
瞧,這就是我家
范凌開
“呲啦”,廚房里的媽媽把切好的生菜下鍋了,書房里爸爸忙著自己的事,而我房間里的鋼琴也傳出了“叮叮當當”的悅耳的聲音。這就是我家在下午五點鐘左右的情景。
餐桌上,我的媽媽宣布了一件事:明天開始,她要加晚班,所以晚飯就得由爸爸來燒了。我的心“咯噔”一下,就涼了——記得以前有幾次也是這種情況,要爸爸來燒飯,結果他燒西紅柿湯忘了放鹽。做醬燒魚時不小心把醬油放多了,就想多放點糖來掩蓋咸味,結果糖也放多了……那一次晚飯我嘗到了世間最“色香味俱全”的菜。結果我只好扒了幾口飯,回房間吃我偷偷藏的零食了。更可怕的一次……
所以這一次,我完全不抱有任何希望,就在回家路上買了幾塊面包。回到家中,老爸已經在廚房中忙開了:洗菜、倒油、切肉……飯點到了,我閉著眼到飯桌旁,準備迎接那世紀之“最”。睜開眼,嗯,看著還不錯,但味道可能不太好。剛坐下,我爸就給我夾了一塊肉到碗里:“來,嘗嘗你老爸的手藝。”我看著那塊肉,就像在看著一個引信被點著的鞭炮。我伸出舌頭舔一舔,哎,味道還不錯!一口咬下去,我滿眼放著光:“老爸燒的菜不難吃了耶!”我爸哭笑不得地看著我:“什么叫不難吃了,難道我燒的飯以前不好吃嗎?”“對對,以前的飯難吃的要死,搞得我只好吃零食來充饑。”我的話脫口而出:“哎呀,不好,泄漏機密了!”剛說完,腦殼就被敲了一下子:“好啊,你小子,居然敢偷吃零食,還有沒有剩下的,交出來,由我來把它‘銷毀’!”
第二天放學回家,我偷偷地走出廚房,看到了一個讓我驚奇的一幕;手機開著百度站在灶臺上,而上面全是“如何燒出美食”。我爸發現了我,慌忙地把手機藏了起來。
瞧,這就是我家,一個充滿驚喜與樂趣的房子。我愛我家。
快評:場景介紹入題不錯。爸爸燒菜過程描述有趣味,可是如何更好地扣住“我的家”呢?
瞧,這就是我家
朱晨宇
啊!這,就是我家!
“呼”鍋內的一切映入了我的眼簾,奶奶走了過來,“飯好了”我興奮地沖出了廚房,家里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爺爺給我們講幾年前的事兒,爸媽正在那兒談論今年的工作。我轉過頭,拿著媽媽新買的書讀了起來。“轟”可嚇了我一跳。原來是外面在放爆竹,我拿著個燈籠走了出去。煙花放出的煙變得若隱若現,隨后火光沖天,使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回頭想想,酒呢?酒去哪兒了?奶奶一會兒就拿過來吧。果然如我所料,奶奶拿了一大瓶的酒慢慢走來,終于開飯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的場景。難道不熱鬧?
奶奶突然轉過來“小寶,你知道今天為什么要放爆竹嗎?”我搖了搖頭。“哈哈!我來告訴你吧,我們用爆竹來為新的一年祈福”,奶奶指了指媽媽椅子旁的爆竹。你看,都準備好了。那么多。我睜大了眼睛。等一會兒,咱吃完了飯就去放爆竹。聽這話,我興奮極了,盼望著一家人放爆竹的場景。看看外面的黑天。手里拿著一本小說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他們原來已經開始放爆竹了。紅的、綠的、黃的、藍的……天空中綻放開。家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原本寒冷的冬天不再寒冷。爆竹燈光照在我們的臉上。身后的影子是連著的不就是親情嗎?雪地里有五人的腳印,一雙小腳印和4雙大腳印。
這就是我家。在說說笑笑中蘊含了無窮無盡的知識。在知識中,我們收獲快樂,我們家就是這樣。夏天涼爽,冬天溫暖,流出來無盡的親情。
瞧。這就是我家。
快評:截取春節場景表現家的溫馨快樂,描寫中傳遞出觀察的細致。結尾處“蘊含了無窮無盡的知識”如何對應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