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專題 :"你和你的小說"
投稿請參照 :"你和你的小說"專題簡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說"專題收稿標準
"斯"文員 :池風曉
原文作者 :錯過一首詩
原文鏈接 :《瑯琊令之快意恩仇 | 殺周》
一直也沒搞明白瑯琊令具體是怎么個玩法,所以就單說這篇文章吧。
如果是與承接前面的瑯琊令,倒是可以理解。
但如果只是單單算是一個短篇,那么,文章的故事結構還有待加強。
1、故事立意
故事立意很明確,只要細讀一遍文章就可以分析出來。
李鐵刀是曾經將軍府的后人,因為戰亂時的種種利益紛爭慘遭滅門。李鐵刀臥薪嘗膽,打鐵十六年想要報仇,但當真有機會手刃敵人之時,他卻下不了手。
就好像他手上的那把刀堅硬卻無刃。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李鐵刀并不是一個人云亦去的人,也不是一個只知道報仇的人。
他是一個把公道放在心中的人,懂得大體。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的恩怨可以暫時不去計較,一切以大局為重。
這是作者的三觀,也是故事要告訴讀者的處世道理。
2、文章節構
讀起來很像是節選,總感覺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論是文章中部突然冒出來的張哥、李莫生,還是文尾突然冒出來的大理寺,都讓人讀后覺得多少有些突兀。
我想,應該是作者該在前文交代的地方并沒有著墨描寫鋪墊所導致。
這是發生在什么時代的事?李莫生是誰?金國又是什么情況?
故事的背景模糊,會讓好故事減分,讀起來一頭霧水。
不過,如果是當作一個片段來讀,個人感覺故事還是可圈可點。
我會忍不住想知道后來發生了什么?在這之前又發生了什么?
3、人物刻畫
人物形象基本刻畫是有的,通過后面的故事也看到小小的人物性格翻轉與人物弧光。
4、其他
文章寫完后修改不夠細致。
當動作重復的時候,可以使用不同的詞語對同一情景進行描述,比如:望著白白凈凈的小孩兒可憐兮兮地望著自己,動詞使用重復。可以把其中一個關于描寫眼神部的動作用瞧著、看著等替代,這樣的好處是讓要讀起來不會那么單調。
特點 :女神,來無影去無蹤,撕文文采斐然!
走過,路過,來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