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六法之戰略:創新只關乎需求,執行只關乎邏輯|總小編時間

原文鏈接:創業六法之戰略:創新只關乎需求,執行只關乎邏輯|總小編時間 - 思達派

作為蘋果20年的粉絲,我最近還不得不糾正人們很多錯誤的觀點。比如,喬布斯在世的時候一直是被質疑的;iPhone手機從來沒有停止過唱衰;蘋果的創新方式到現在都沒有得到普遍認可(當然做到了普遍“被抄襲”)等等。

為什么要說這些呢?說因為我發現很多創業者誤解了創新的本質。他們被媒體帶偏了,便一心想著顛覆,想著“創新”。完全忽略了前輩們說的,創新不是與眾不同,創新沒有秘密,也沒有捷徑。

今天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總小編就簡單分析一下,為啥創新并不是高大上的事兒,為啥創新不需要“顛覆”。根據標題,分兩部分:

1、創新只關乎需求。

好多創業者看了蘋果改變了世界,就想改變汽車、自行車、可穿戴、智能家居。但是問題在于,同學,你知道人家這些行業有哪些真正的痛點、需求嗎?你知道這些痛點首先要能解決核心問題嗎?

有的小伙伴,徹底“改造”了自行車,好看了,拉風了,唯一的問題是,騎起來并不爽,也不快,沒能滿足用戶基本需求的酷,變成了小眾的玩物,然后銷聲匿跡。

有的小伙伴,要改造醫療行業,想把醫療一對一,什么個性化,最后醫療行業還在,顛覆者不見了。

還有的小伙伴,看到有人說“銀發經濟”萬億產值,就想用互聯網顛覆,賺老人的錢,進入以后才發現,連一個可以規模化的需求都沒有把握準,只好黯然離場。

這些創業者,要么為了賺錢,要么為了“顛覆”,唯獨沒有想明白用戶真實的需求在哪里?用戶的痛點在哪里?解決了真實需求,無論顛覆與否,都會成功;否則,就算給你100億美元也沒有什么卵用。

自行車有痛點嗎?小伙伴們提需求了嗎?你創造力小伙伴愛不釋手的需求了嗎?醫療當然有很多痛點,也有很多需求,你真的解決這些需求了嗎?你確認你解決了這些需求嗎?至于智能硬件,說實話,好多東西用起來比傳統的產品復雜多了。

如果解決了需求,就算沒任何顛覆,最后用戶也會蜂擁而至。朝外菜市場、三源里菜市場沒有什么顛覆,但是去買過菜就知道為什么你想要一個那樣的菜市場。

至于言必稱顛覆的媒體,其實大多數時候都在用虛張聲勢來博眼球,因為流量對他們來說,比“正確”重要多了。讀者看看可以,如果你也不假思索的就相信了顛覆式創新,就等于“自己走進坑,修行在個人”了。

2、執行只關乎邏輯。

創新一定需要技術嗎?也不一定。但是我們可以簡單的把產品分成幾個部分:有形的物質、專利技術(知識)、以及組合的方式。第一點誰都有,競爭力就在第二點和第三點上。

在知識含量方面,很多創業者都主動投降(有技術含量的創業者也不會活躍在創投媒體圈);在組合方式上,也鮮見特別優秀的產品組合。

從這個維度看中國創業熱潮,似乎就非常奇怪了。如果從執行層面來分析創新,就會發現中國沒有什么創新。那么中國創業者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借鑒”和“快”。就是借鑒了國外的新產品快速復制,然后用錢砸開一條出路。

如果這樣的話,第二點似乎都沒有繼續分析的必要,因為沒有了1,就沒有2。但為了文章的完整性,我還是繼續說完這個話題吧。

具體落地執行的時候,其勝敗和創業者的愿望(愿力)無關,和團隊高管無關,和整個團隊以及內外部環境都無關。真正正相關的,是執行的邏輯。

從0到1到100到100000再到更多,環環相扣中,邏輯上是否成立?那種“只要今年完成100萬用戶后續就都成立”的不過腦子的戰略部署,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引發一系列的新問題。

執行甚至和行業慣例也沒關系,別人分成8步解決的問題,你3步就能解決了,只要邏輯成立,那它就是創新的解決方案。但是,如果邏輯上沒有想清楚,沒有任何人看到都能理解并且信賴的解決方案,寄希望于別人把問題解決是不現實的。

我一直是“錘子黑”。但羅永浩最近說了一句很有邏輯的話,讓我刮目相看。他意識到“所有項目不得不串行而不是并行的時候,任何一個時間點上的延誤,都會導致后續的產品順延”。我覺得他終于開始落地做事、思考邏輯了(雖然手機行業已經沒有機會了)。

簡單的總結一下吧:每個人都能想像到10年以后的美好世界,但很少有人能做好眼下的工作。這就是現實。希望所有的創業者一起共勉。

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鏈接及出處。本文作者總小編,聯系請戳lizhigang@startup-partner.com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