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3/6

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神存在于春天開花的樹上,神存在于鳥雀鳴叫的聲音中,神存在于潺潺流動的水聲里。神無所不在,神是人們自己熱愛生命、熱愛美好事物的心。

文藝復興,是歐洲文化史,藝術史都是從文藝復興開始一步步的變化,從萌芽,發展到全盛。文藝復興下的眾位藝術家,懂得神與人之間的距離,知道天堂和生活的關系,為自我和信仰尋求好的解答。他們游走在街頭巷角,出入宮廷莊園,為市民,為貴族,為新世界的一切事物,用心描繪和記錄。記錄新世界,同時用自己細膩的筆觸告訴仍在“黑暗”中的人們,新世界,已經來了。

洛倫采蒂

這是對新世界的一個美好的期待,同時也反映了一部分已經實現的新景象。沒有了中世紀的沉悶和苦難,現在是顏色靚麗,人與人之間一片祥和。

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繞不開的三位巨人。《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創世紀》、《大衛》、《圣母圣嬰圖》。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除了這些,今天想要介紹米開朗琪羅的另一個作品。


奴隸

“他以‘奴隸’為主題創作了六件巨大石雕。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形態的奴隸。‘奴隸’,就是不自由的人。心里有許多渴望,想飛,相愛,但肉體達不到,就是一種奴隸。”

他在巨大的石塊中創作了掙扎或扭動的男體,混沌如宇宙初生,好像肉體與心靈的搏斗;他保留了刀斧鑿打在石塊上的疤痕,好像傷痕累累。這些囚禁在欲望中糾纏的人體,如此艱難而自豪的活著,在大悲慟和大狂喜之間,既孤獨又自負,似乎正是米氏自己一生的寫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